电瓶车不应该一概而论,应该看相应车型的使用场景来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管理
【本文来自《从今天亲眼看到一起电瓶车车祸看电瓶车该不该限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电瓶车本身就不应该一概而论,而是应该看相应车型的使用场景来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管理。
比如低速电瓶车是用来取代普通自行车的,那么它就应该和普通自行车骑行速度类似。
比如高速电瓶车已经能和普通摩托车的速度近似,那么它就应该参照摩托车进行管理。
目前我们说到的电瓶车,默认语境的情况下就是介于低速和高速中间的,大部分人所骑行的踏板式的。
那么问题变成了,即像文中所言的“急刹”,要限制在什么速度下,才能保证这种电瓶车能安全完成“急刹”(即在若干秒内能在若干米内刹停)?
通过大量数据测试,是应该能得出一个绝大部分人在遇到相关情况时所能正常反应的时间
但这个“安全刹停距离”必然是一个博弈性的认识,也许你觉得五米够了,也许他觉得三米才行。
最后,即使有了合理的速度,能保证电瓶车能安全完成“急刹”,但各种实际使用场景中,如果驾驶者不遵照交通安全法规,或者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比如一停二慢三通过或者视线受限时减速),还是会导致交通事故,但这个问题其实和电瓶车本身的速度已经没有太多的关系了。
回到实际,我个人觉得,目前踏板式的普通电瓶车本身的时速并不会直接影响安全。
在路上行驶的电瓶车那么多,但是其中具备安全意识的行驶者在已经遵照交通安全法规的情况下还出事故的,其实并不多。
我们看到的各种电瓶车事故,实际上往往和汽车事故一样,都是因为违规或无安全意识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