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动作,金融壹账通690万年薪老帅离职,亏70亿剥离核心业务

500

一、变天,年薪690万董事长辞任

2025第一个工作日(2月5号),金融壹账通急急换帅。

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董事长沈崇锋辞任,来自平安产险的陈当阳接任。

此前,金融壹账通已经进行一系列人事变动,总经理变更为唐啸,首席技术官由总经理助理李捷接任,总经理助理由新加入的毕伟担任,林如波则担任首席财务官。至此,金融壹账通的高管几乎换了个遍。

开年换帅,金融壹账通展示了殊死一搏的决心。

实际上,去年12月,关于陈当阳掌舵金融壹账通的消息便已甚嚣尘上。彼时,他被委任为金融壹账通国内实体公司的党委书记。知情人士当时便言,陈当阳是为沈崇锋辞任做准备。

如今石头落地,金融壹账通迎来了新的一把手。

金融壹账通的公告中称,“相信他的技术背景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将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带领公司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陈当阳能否带领金融壹账通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尚且未知,但他掌舵首先给金融壹账通省了大把银子。

根据公告,陈当阳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自2025年2月5日起为期三年。陈当阳作为首席执行官每年可收取基本薪酬人民币160万元,并根据公司的年度业绩评定以现金或股票形式向其发放绩效奖金。

这意味着,陈当阳三年内的基本薪酬只有160万。通常而言,绩效工资不太会大幅度高于基本薪资,这也就意味着陈当阳或许最多拿到300多万的薪酬。与之前的沈崇锋、叶望春相比,有了非常大幅度的减少。

2019年至2021年,叶望春的薪酬分别高达为501.8万元、547.8万元、592.7万元。

沈崇锋更是高的离谱。2022年,开始担任董事长的他薪酬达到了747.8万元。

尽管近年金融壹账通业绩减速,但2023年沈崇锋的总薪酬依旧高达690.6万元,其中包括基本薪金、住房补贴、其他补贴及实物福利313.5万元,绩效奖金241.5万元,股份支付130万元,以及养老金5.6万元。

只看基本薪酬,沈崇锋几乎是陈当阳的两倍,加上绩效与股份,可能一个人就给金融壹账通节省数百万元。

金融壹账通在半年报中提到,公司正在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由此看,金融壹账通的成本控制,直接从一把手开始下手。

这也意味着,控制成本以求扭亏为盈,是金融壹账通最迫切、最现实的目标之一。

二、5年亏55亿,连续8季度业绩下滑

2021年10月22日,沈崇锋成为金融壹账通CEO。作为空降的CEO,沈崇锋在商业软件、云业务和产业互联网转型等方面的经验,受到金融壹账通看重。

彼时,金融壹账通表示,“期待为金融壹账通新五年战略的升级启航注入新动能,助力公司以技术+业务双赋能模式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然而,沈崇锋的CEO只做了3年多,便草草退场。最终结果是,他既没有给金融壹账通带来增长动能,也没有很好地完成使命。

金融壹账通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升级。主要设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2020年),在客户、产品和经营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有两大核心关键词——“产品升级”和“客户深耕”。

然而,从2021年至2023年,金融壹账通的年度营收分别为41.32亿、44.64亿、36.68亿,从降速走向下滑。2024年,金融壹账通多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交易收入和支持服务、获客服务、风险管理服务、运营支持服务、云服务业务收人同比下降幅度分别达20.2%、73.5%、17.8%、39.4%、32.8%。

这预示着,公司营收大概率会连续第二个财政年度出现业绩下滑。

细看,形势更为严峻。按照单季度算,金融壹账通已经连续8个季度同比下降,哪怕排除掉终止经营的部分业务,也已经连续下滑了5个季度。

500

这段时间,金融壹账通的主要工作“客户深耕”也难言成功。2022年,公司的优质+客户为221家,到2023年减少到208家。2024年大概率会继续下滑,其上半年的优质+客户数比同期又减少了28家。

沈崇锋掌舵时期的金融壹账通,唯一值得称道的可能就是亏损收窄。可尴尬在于,这种业务收债更多的剥离、抛售与切割。即便如此,公司暂时还是没能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底,公司将虚拟银行业务出售给了兄弟公司陆金所,在财报上实现了超过2亿的利润,但到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已经缩减到1.1亿。可见距离稳定盈利还有很远距离。

按照年度测算,2019-2023年5个财年,金融壹账通累计亏损了55亿元。如果向前推到2017年,则是亏损了73亿元。

营收下滑,亏损难以控制,金融壹账通可谓上市即巅峰,股价从最高的8港元跌至如今的仙股0.78港元,下跌幅度超90%。

这种情况下,沈崇锋的690万元高薪显然不合时宜。临危受命的陈当阳可谓挣得少,任务重。

三、靠股东输血,6成收入平安系贡献

回顾陈当阳的履历,与沈崇锋此前供职的金蝶软件不同,前者更偏技术,并且参与的公司与平安集团有很强的相似性。

天眼查显示,2007年开始,陈当阳担任中信银行云计算应用研发部总经理助理、总工办副主任兼首席应用架构师等职。2015年开始,陈当阳担任蚂蚁科技集团保险事业群的首席技术官。

这两家公司都在业务上与平安集团有一定的竞争。陈当阳的履历,更有助于将中信与蚂蚁的成功经营移植到金融壹账通上。

现阶段,金融壹账通迫切需要在平安集团之外,找到属于第二增长曲线。

一直以来,平安是金融壹账通的主要股东,也是最重要的客户和最大的供应商,这种依赖性与日俱增。2017年,平安集团贡献的营收占比40.5%,到2023年,占比达到了57%,几乎是直线增长。另外,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营收,2023年为7.3%。这意味着,金融壹账通超过6成收入是平安集团贡献。

金融壹账通几乎完全依赖平安,谈不上独立。

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大量的交易依赖母公司,金融壹账通难免遭受质疑。2021年8月底,有举报称,金融壹账通存在财务造假、商业贿赂、市场操纵、非法隐瞒重大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

举报信还表示,金融壹账通在中国平安内部依赖集团输送,但大部分收入要通过研发费用返还。金融壹账通随后火速澄清。

短期内,平安的输血还在继续,不过力度已经在下降。

2024年11月,金融壹账通披露了一批与中国平安的三年关联交易协议,其中最主要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协议中明确,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中国平安下属多家子公司将向金融壹账通支付的产品及服务相关交易费用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22.23亿元、23.04亿元、23.43亿元。交易金额上限虽然逐渐增加,但较之2022年-2024年已经有所下降,平安的输血不可能一直维持高强度。

将近7亿元的差值,意味着金融壹账通接下来的营收和利润压力会更大。

陈当阳手中可打的牌并不多。

500

四、断臂求生,剥离核心云业务

为了尽可能保持可持续经营,金融壹账通事实上已经进入到了收缩状态。

金融壹账通各项开支都在压缩。前三季度,研发开支从2.3亿降到7000万元;营销开支从6600万元降至4600万元。然而,唯独行政开支无法压缩,从6800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

金融壹账通的诸多业务也在被剥离。2022年11月,公司向关联方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清仓出售普惠立信40%股权,交易作价1.99亿元。

2023年,公司将平安壹账通银行出售给陆金所。

2024年7月,又宣布逐步终止经营云服务业务,原因是,云服务的业务模式属用量密集,关联客户终止采购导致云服务的规模经济下跌与不可持续的营运成本水平,阻碍了公司持续降本增效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云业务已经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2022年、2023年分别占据营收的29.5%、34.0%。如此重要的业务还要砍掉,说明金融壹账通的亏损压力极大,需要断尾求生存。

可以带来营收增长的研发和营销开支都收缩,甚至不惜砍掉足以见得其控制成本的压力。

面向未来,金融壹账通极难摆脱摆脱温水煮青蛙的命运。

目前,金融壹账通的业务只剩下获客服务、运营支持服务、开发后维护服务、少量云业务。金融壹账通表示,透过海外市场扩张、第三方收入增长及营运效率提升来追求更健康增长。其中,海外业务被寄予厚望。

财报中,海外客户被着重强调。金融壹账通表示,“凭借在研发、商业知识及客户洞察力方面的持续投资,不断增强的产品力将长期扩大我们的客户群,并推动第三方收入(尤其是来自海外客户的收入)增长。”

然而,在详细版本的半年报中,金融壹账通都没有过多披露海外业务的进展。只是提到“与菲律宾的SB finance及越南的一家顶级银行签订智慧借货平台(SLP)升级合约。”

事实上,金融科技公司出海已经多年,不少机构已经开始对外披露海外业务的收入表现,此时金融壹账通依然没有起色,短期内恐怕很难真正为这家年入几十亿的公司带来显著影响。

这种情况下,以技术见长的陈当阳,可能更多发挥的空间可能还是聚焦到现有产品的优化升级中。2月10日,金融壹账通宣布接入DeepSeek,这可能是其发力的新突破口。

既需要尽快摆脱对平安的依赖,又暂时无法找到新的增长点,从1号位压缩开支的金融壹账通,只能期待天降猛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