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跑者计划”曝光, 阿特斯等非“技术流”企业或掉队
导语:合计450Gw的“落后”产能将被“处理”。
01 门槛又高了
业内人士透露,有关光伏行业提质增效的行动方案即将于近期发布。
这一被业内称为“领跑者计划”的政策,一大看点是淘汰落后产能。即从现有1300Gw产能中,淘汰150Gw、限制150Gw、整合150Gw,合计450Gw的“落后”产能将被“处理”。
此外,提倡央企采购高效组件也是该方案的另一关键内容。特别是沙漠、戈壁等大基地项目,组件的最低效率值将有所要求。根据目前传出的消息,组件转换效率的门槛将设在22.3%上下,具体数值还在商讨确定中。
虽然“前5大组件企业的市占率要从目前的45%提高到65%”的传闻已被证伪,但该政策所鼓励的高效技术迭代的“硬核”差异化,将进一步加剧出货量集中化趋势。
可以预见,在“领跑者计划”发布后,对在TOPCon领域持续做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的企业,如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大厂,颇有利好。
靠地方政府支持订单的二、三线组件厂,因差异化优势不明显,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而长期依赖海外市场,技术投入相对偏弱的光伏企业,如阿特斯(688472.SH)等,正处于新一轮淘汰赛的十字路口。
例如,2020年至2024上半年,阿特斯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一直徘徊在1%-2%之间,远低于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后几家巨头的研发投入每年几乎都在5%以上。
02 更高级的“卷”
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的光伏行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似乎略显“鸡肋”——即便没有该政策,落后产能自然也会被充分市场化竞争的光伏行业自然淘汰。而哪怕是先进产能,目前也足够多了。
笔者从该政策导向推断,高层或许认为,既然内卷不可避免,宁可让光伏行业从更高维度上“卷”起来。
过往光伏、尤其是topcon的“卷”,主要是各路资本依靠雄厚实力,不断进行产能上的“复制粘贴”,热衷于赚快钱。
单纯的复制,站在资本的一方可能在短时间内挣到快钱,但同样会被更大、更多裹挟而来的资本反噬。
规模化、跑马圈地获得的增长红利,于自身、于产业、于国家都是火中取栗。
当“快钱”之路行不通,“慢钱”价值创造,便依赖于拉开差距的“硬核”差异化。
诉诸于光伏技术迭代创新的差异化,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笔者从产业内了解到,过去“虚标”且彼此差异不大的TOPCon组件效率,今年将如同BC与HJT,各家厂商将对此展开竞争。
从“卷资本”到“卷”技术,再到“专利大战”。有资本实力的巨头继续深耕,形成更多元化的壁垒,光伏内部差距进一步拉大,并将直接体现在出货量上。
自律协会公约成立以来,光伏出货量大有往头部化集中的趋势,头把交椅争夺战年年上演,第一梯队和和第二梯队的分化也有加剧态势。
过去,不小心掉队了的光伏企业,靠布局新技术路线或能一举扭转局面。而现在各大厂无论在TOPCon,HJT,BC还是钙钛矿哪个方向上,都有丰富的技术储备。
类似阿特斯这样主要靠“地利”的光伏企业来说,如仍疏于技术投入与专利积淀,一旦落后,后续恐难有弯道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