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有DeepSeek,这座超级城市,先一步挺起了AI产业的脊梁
年味儿尚未完全散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悄打响了。
DeepSeek横空出世,全世界都将目光对准了中国人工智能。又是黑客攻击,又是下架禁用,频繁上演围追堵截。
国产AI则迅速派出增援,集体“撑”DeepSeek。三大运营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厂商、云平台,有算力的出算力,有数据的出数据,有技术的出技术。
这一幕,看得人热血沸腾。而冲在最前面的,有一个熟悉而特殊的身影——深圳华为。
大年初四这天,华为昇腾打响了国产AI芯片支持DeepSeek系列模型的第一枪。同日,华为云宣布上线DeepSeek R1/V3推理服务,成为国内最早支持DeepSeek-R1模型的云服务商。
事实上,在DeepSeek成功“逆袭”引发轰动之前,中美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华为更是承担了美国对华科技战的一半火力,屡次硬刚的背后,是一座超级城市长期默默担当,挺起了中国科创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脊梁。
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科创明星,正在酝酿改变世界、决胜未来的火种。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4129.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刚刚,深圳传出大消息:华为又公布了一项AI专利。
今年以来,华为公开的AI领域专利已达26项。以平均不到两天产生一项AI专利的硬核效率狂奔突进,丝毫没有放慢脚步的意思。
原声鸿蒙、盘古大模型、麒麟芯片……这里面每一样拿出来,都代表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天花板”。
但深圳不止一个华为。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5370.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2024年10月22日,华为举行“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
截止2024年底,深圳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2200家,产业链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形成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元象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雁阵式”梯队。
2019年创立于深圳的元戎启行,是国内智驾领域的一匹黑马。
去年以来,元戎启行已与4家汽车主机厂达成量产合作,量产项目超10个,在城区高阶智能驾驶供应商市场中拿下近10%的市场份额,成功杀入行业第一梯队,与华为、Momenta并列。
就在昨天,“全球第一电动车企”比亚迪正式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首批21款车型稍后上市,迈出了智能化的重要一步。此外,比亚迪“璇玑架构”也全面接入DeepSeek。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5318.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这是《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对深圳的评价。
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数量上,以及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企业分布上,深圳均位居全国之首。
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深圳更是遥遥领先。有观察者总结,深圳不仅拥有腾讯、比亚迪这两大巨头,深圳还诞生了业内知名的“十三太保”:
星尘智能、众擎、逐际动力、帕西尼、数字华夏、智平方、肯綮科技、大象、优必选、乐聚、大族、戴盟、迈步。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5185.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DeepSeek爆火之前,“made in Shenzhen”的人形机器人先让全世界震撼了一把。
一个身高170厘米,迈着轻盈自如步伐,在深圳街头行走的人形机器人视频火爆出圈,引爆了海内外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不少人惊呼:“步态太自然了!”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7578.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Jim Fan也被惊到了,忍不住发出疑问:“这是真的吗?真不是Sora生成的吗?”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5868.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这款惊艳全球的人形机器人,来自深圳众擎机器人。它掌握了上下蹲、俯卧撑等多种人类动作,表现堪比国际运动健将。
更震撼的是,这款机器人成本控制在10万以内,绝对是大杀器。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也诞生于深圳。该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是目前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合作对象囊括了新能源汽车大半个版图:蔚来汽车、东风柳汽、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氪汽车、比亚迪……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6720.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深厚功力,撑起了“中国智造”的高度和深度。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6619.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新一轮大国博弈,正向着更深层次的产业、科技领域蔓延。
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深圳正在扮演着比以往更关键的角色。
任正非曾说过,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DeepSeek的爆火,将数据和算力再次推向风口。
不夸张地说,算力的天花板,就是人工智能进步的天花板。
肩负重要使命的深圳,早早就开始了布局。2023年出台《深圳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50万标准机架,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高。
位于深圳的鹏城实验室,承担者研发与建设“中国算力网”的国家级任务。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即百亿亿次)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
平台基于自主可控的国产AI芯片打造,已经支撑了近千个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6683.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因此获得2025年度“IEEE社会基础设施创新奖”
去年,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协调鹏城实验室,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人工智能算力。
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下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新星”,将会诞生在深圳?
在深圳,科技巨头们争当AI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人工智能框架,被称为“AI时代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底座”。而华为正在成为“底座构筑者”。
昇思MindSpore自2020年开源以来,目前已孵化、支持50多个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先前的预测显示,2024年中国AI框架新增市场中,华为昇思份额将达到30%。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6970.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峰会现场
当人们还在讨论DeepSeek囤了多少张英伟达芯片的时候,华为专为AI训练和推理设计的高性能芯片——华为昇腾910系列,可以在一定程度平替英伟达。
当有人质疑深圳在AI时代“慢下来”的时候,深圳用坚定步伐作出无声回答,默默扛起了国之重任。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6365.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深圳,凭什么当此重任?
放眼全球,以深圳为首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配套的完备程度是数一数二的。
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在深圳南山区,集聚了超过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形成以龙头整机为引领,软件算法、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的态势。
连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感叹:“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汇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发展机器人,大湾区条件得天独厚。”
这一切背后,是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城”,制造业当家的深厚底蕴。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超高的“科创密度”,为“赛博朋克”变为现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去年突破了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科技浓度”位列全国城市第一。
相比其他城市,深圳还有个鲜明的特点:民营企业活跃,企业是创新的绝对主体。
最新统计显示,深圳企业R&D经费投入达到了2085.7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6372.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有人曾总结过,深圳的科技创新呈现出“6个90%”现象:
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光是比亚迪一家,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元,技术研发人员近11万人,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7534.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比亚迪总部的“专利墙”和“工匠墙”。《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摄
这硬核的一面,是深圳得以突破封锁、跟世界一流科技大厂“掰手腕”的重要保证。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7183.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深圳的发展经验时,曾经精准地指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成就了“深圳奇迹”。
深圳在AI时代的强势崛起,同样离不开这个重要的底层逻辑。
简单来说,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
如今的深圳“科创四巨头”: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清一色的民营企业,而且都是从一粒种子成长为参天巨树的经典案例。
大疆创始人汪滔曾说:“2008年政府资金的扶持政策,让我们第一次搬进了宽敞的办公室。”
近年来,在顶层设计上,深圳持续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铺路”。
早在2022年,就出台了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2024年,人工智能升格为深圳“20+8”产业集群中的独立集群,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正式成立,各种政策和资源倾斜给到位。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特别是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往往需要持续高强度地投入。
深圳国资国企集结旗下多个产业基金,打造了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耐心资本”。
2024年,深投控、深创投集团联合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科创种子基金,成功孵化潜在独角兽企业160余家。
相关负责人表示:“种子阶段是市场失灵最为严重的阶段,越是市场覆盖不到的地方,越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没人敢投的好项目,我们投。”
要知道,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和冒险基因,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先有了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案,才有了60-70年代美国风险资本开始大量投资电子和计算机行业的初创公司,最终促成了硅谷的崛起。
如今在深圳,很可能孕育着中国攀爬“科技树”的未来希望。
![500](https://i.guancha.cn/bbs/2025/02/12/20250212104857488.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过去一年里,深圳“AI天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增长31.8%,为区域经济总量增长5.8%带来强劲的“新质”动能。
2025年伊始,深圳又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等举措,开启全速冲刺模式。
最让我惊喜的是,在多个领域“遥遥领先”的深圳,居然还在拼命补短板。
过去十年,深圳几乎以一年一所的速度,拼命建高校。现如今,拥有高校数量达到17所,8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今年1月,深圳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相关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继续朝着“六边形战士”的方向狂奔突进,深圳生动演绎了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未来产业,事关未来。我想,正因为深圳承载着无数期待和梦想,因而才不敢松懈一分一秒。
DeepSeek今天在科技圈“嘎嘎乱杀”,凝结了无数创业者与科技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离不开过去这些年里,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创企业风雨兼程,也离不开深圳为首的科创强市,提供坚强的后盾。
数年之前,美国接连制裁中兴、华为、大疆等多个企业。而现在,华为正在支持DeepSeek。中国科创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也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向着未来出发,我们需要更多的“深圳”,也会有越来越多华为和DeepSeek。
路虽远,行则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