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小而强的样子,意味着什么?

今天去了一个仪表公司,见识了锥子般的力量:面积够小,但压强却足够大。

在中国万亿级的仪器仪表领域,这家上市公司只有5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实在是过于微小。许多性急的人,或许会向这家企业发问为何不能快快做大?

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求大,还是求强的灵魂拷问。而康斯特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典型样本。

首先是它的海外收入非常惊人,达到了50%。实际上它是以美国为基地建立了辐射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

美国一般认为是一个很难进的市场,占据美国其实也就是打开了通向全球的门户。这意味着,康斯特已经趟平走向全球化的关键路径,泥泞小路已经成为过去时。而在当下,很多企业还在打通美国市场上,一路尽是沼泽地。

 其次就是康斯特的产品定位,它一直坚持高端路线。

跟普通的仪器仪表用来测量各种参数而不同,康斯特是对仪表进行测量。这是一种对仪表进行校正的计量装置。菜市场会有公平秤,测量商贩自家小秤的信誉。而公平秤如何保持公平,它就需要有更上层的计量组织,负责校验。让公平秤更公平的计量,就是康斯特所要做的事情。

校准仪表,可以说是中国质量,进而是标准体系的源头。因此它是中国高端制造的老根。

很显然,这个赛道天生就会自动缩小10倍、百倍,但却是中国仪表精度的根基。以前的压力表的校正表,都是由英国德鲁克Druck、德国威卡Wika或者美国福禄克Fluke所把持。而德鲁克已经被美国贝克休斯所拥有。

一台压力仪表约5000元,但校正这台仪器的计量仪表,可以达到40万元。这就是WIKA的产品定位。而现在,康斯特已经在部分取代WIKA的地盘。

然而要成为,仪表顶端的皇冠明珠,那就需要玩命投入。康斯特研发投入占比销售额接近25%,就足以说明它的技术密集度。

为了进一步把控核心零部件,它还在向上游探索。进攻核心部件传感器。以前这种硅基压阻传感器,只有德国first sensor拥有。但随之这个公司被美国TE收购,康斯特也开始挑战极限,向万分之一的极限精度突进。

康斯特的小而强的企业形态,回答了两个当下中国企业急需要找到答案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个是“国际化”。这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康斯特无疑是一个非常闪耀的样板。

一个是“强中手”。如何强中更有强中手?

可以说,康斯特在中国的存在,极具有典型性和寓意。它生动的阐述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样子。中国未来的制造,不是由体量,而是由多样性和独特性所决定。

康斯特就是这样一个精致的样本。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