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美国经济“脱实向虚”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也在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其经济模式却逐渐显现出“脱实向虚”的趋势。而中国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落地能力,正在推动AI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这一反差不仅揭示了中美两国在AI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也凸显了AI技术如何加速美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过程。
美国AI的“神话故事”与资本游戏
美国AI产业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依赖于“讲故事”和资本运作。通过描绘AI技术的未来前景,初创公司和科技巨头不断吸引巨额投资,形成了一种“讲神话故事➡️圈钱➡️进一步研发➡️商用➡️圈钱”的商业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它过于依赖资本市场的追捧,而忽视了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和应用。
以近期引发关注的AI初创公司SSI(Safe Superintelligence)为例,这家公司仅成立3个月,团队规模不足10人,甚至没有明确的产品规划,却成功融资10亿美元。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偏好:投资者更愿意为“未来潜力”买单,而不是为已经落地的技术或产品付费。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够吸引大量资金,但长期来看,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难以持续,最终可能导致资本泡沫的破裂。
中国AI的工业化落地与实体经济赋能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AI发展模式更注重技术的工业化落地和实体经济赋能。以Deepseek为例,其通过超低成本的训练算法和免费使用的商业模式,打破了美国AI公司依赖高额月租费和资本运作的盈利模式。Deepseek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其将AI技术与中国的工业化场景紧密结合,推动AI在制造业、物流、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中国的AI产品未必在技术性能上领先全球,但其高性价比和强大的落地能力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优势。例如,中国AI产品的价格往往仅为国外竞品的1/2到1/10,这种价格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AI企业通过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了产业链的升级和效率的提升,形成了技术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AI加速美国经济“脱实向虚”
AI技术的发展本应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但在美国,AI却成为了资本“脱实向虚”的加速器。美国资本天生偏好高回报、低风险的商业模式,而AI技术的“神话故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不断讲述新的AI故事,资本可以轻松获得高额回报,而无需承担实体经济中的高风险和低利润。
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够吸引大量资金,但长期来看,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难以持续。以马斯克的电动车和自动驾驶为例,尽管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核心竞争力逐渐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和AI技术。这种转变反映了美国资本对实体经济的疏离:与其投资于“苦哈哈”的制造业,不如通过AI概念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
大家虽然都知道美国花了 70 多亿建立了 7 个充电桩的真实故事。但是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美国资本天生就不喜欢苦哈哈赚钱慢的实体经济。马斯克的电动车是一个偶然和意外。现在马斯克发现继续玩电池、电驱动这些概念玩不下去。占其产能 50% 在中国的合资厂已经国产化达到 95% 了。产品竞争力日益下降。于是也脱实向虚。玩起来自动驾驶概念。自动驾驶实际上就是 AI 基础大模型上的垂直模型。想用智驾续命。
又比如中国月背挖土成功后,马斯克如果仅靠发射火箭圈钱和登陆月球的概念,又是一个苦哈哈汗流浃背的苦活。而且按照目前的态势很可能竞争不过中国。咋办?编登陆火星、开发火星资源、火星移民的故事呗。圈世界风投的钱、圈美国政府投资的钱。
中国的机会与美国的困境
AI技术的工业化落地不仅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大机遇。通过将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正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美国则陷入了“脱实向虚”的困境:资本市场的逐利性使得AI技术难以在实际场景中落地,最终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的停滞和资本泡沫的破裂。
总的来说,AI技术正在加速美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过程,而中国则通过技术落地和实体经济赋能,正在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在AI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也揭示了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深层逻辑。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谁能更好地将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谁就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美国制造业全面衰退的大环境下,实际上AI神话这一只独腿支撑着美元霸权、股市、汇率。Deepseek横空出世后,英伟达瞬间蒸发了两个丰田汽车的市值就是证明。当Deepseek打破了靠AI神话圈钱的商业逻辑后,美国靠什么续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