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体系里,真实石矶娘娘是怎样的?

500

《哪吒 2》掀起的热潮仍在持续升温,现在不止主角,连总共出场没几分钟的配角们也都爆火出圈了。

石矶娘娘,就是妥妥的新晋网红。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真的有石矶娘娘吗?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她?

500

神话体系里真有石矶娘娘吗?

最近,石矶娘娘风靡网络。

虽然在《哪吒2》里出场才几分钟,但她的粉红披肩、双丫髻的少女造型、圆滚滚的体型、笨拙的动作,“大胖丫头逃跑还要捡树叶当蝴蝶结”的操作,实在都过于可爱了。

500

网友们用黏土复刻她的形象、创作同人漫画、甚至将婴儿扮成她的模样,还搞出了馒头石矶娘娘,橘子石矶娘娘……

500

还有网友表示被石矶娘娘治好了精神内耗。

因为她娇憨可爱还特别洒脱,有种很自我的美。

即便变成了小石子,她仍保持乐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00

就连地理老师都来蹭石矶娘娘的热度了。

500

答案是:石矶娘娘头发为黑色含气孔构造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如玄武岩,脸上有明显的杏仁构造,是有气孔的玄武岩后期被矿物充填所致。

好好好,现在大家连石矶娘娘的原型都扒出来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真的有石矶娘娘吗?

500

关于石矶娘娘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其中称她为的“石精”。

到了元明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将她描述为大反派“万魔之主”,但依然是个背景板NPC,仍未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

直到明代的《封神演义》,石矶娘娘才被正式塑造为截教通天教主的弟子,成为一位法力高强的妖仙。

500

那么,真实的石矶娘娘到底是好妖坏妖?

500

封神宇宙的第一倒霉蛋?

石矶娘娘可不是一般的石头。

在明朝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她是天地玄黄之外,也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一块顽石。

单论年龄,整个封神世界里面没几个人能跟她比。

500

论法力,石矶也是有实力的。

她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徒弟,在骷髅山白骨洞修行,得道数千年。主要法宝为两块八卦手帕,有召唤黄金力士的能力。

坐骑青鸾,是女娲娘娘同款,这也是石矶娘娘身份的象征。

500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她的徒弟碧云童子只是在山涧采药,却被哪吒用震天箭“隔空击杀”。

愤怒石矶娘娘找李靖讨说法,李靖带着哪吒前去道歉。

500

但桀骜不驯的哪吒不仅不认错,反而又用乾坤圈打伤了石矶娘娘的另一个徒弟彩云童子。

石矶娘娘因此大怒,与哪吒交手,收下了哪吒的法宝。

500

哪吒逃往乾元山求助,石矶也追到了那里。

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没有主持公道,而是一味“护犊子”,与石矶打斗,并在得胜后用九龙神火罩将她罩住,用三昧真火将她回原形。

500

最终封神时,石矶被封为“月游星君”。

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管月亮夜班巡逻的闲职。

这样一看,石矶可真够冤枉的。

本来自己就是受害者,想找人说理,却被一起解决了。

500

有学者认为:石矶娘娘之死,本质上是阐教对截教的系统性打压。

她被“妖魔化”的形象背后,其实暗含着明代儒道之争的政治隐喻。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石矶娘娘成了权力斗争和思想冲突的牺牲品。

500

爱上石矶的观众,什么心理?

2003年央视动画《哪吒传奇》中的石矶娘娘,曾是很多观众的童年阴影。

这版石矶娘娘应该是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塑造的,作为剧中的大boss,很多孩子害怕她暗黑的妆容和尖刺的笑声。

500

但如今想来,她不就是现在最受欢迎的“极致恶女”吗?

野心勃勃,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敢想敢做,行动力超强。

“我要在纣王的宫殿宝座上打坐三天,规则还必须由我来定,他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我要让女娲做我的丫鬟。”

“我是石矶,是世界的新主宰。”

500

现在,《哪吒2》里,石矶娘娘的形象从“童年阴影”实现了180度大转弯。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这版石矶?

石矶娘娘的出圈,其实是一场视觉反差与萌系符号的胜利。

她的粉红披肩、双丫髻、圆润体型、笨拙动作等,融合了“幼萌”(婴儿化特征)与“趣萌”(幽默顽皮性格),符合心理学中“萌”元素激发积极情绪的机制。

这种天真可爱的形象与2003版动画中阴森反派形成鲜明对比,“去妖魔化”的处理消解了观众的固有认知,带来了新鲜感。

网友的二创和模仿也进一步拉近了观众和角色的距离。

500

“娇憨洒脱”的独立女性特质,也是石矶娘娘受欢迎的原因。

自称“整座山都是老娘的身体”彰显霸气,被击败后高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乐观。

这种“反脆弱”精神与当代年轻人对抗内耗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

500

电影里对她“无辜者受难”的叙事,也能让观众共情。

石矶的遭遇可以被解读为权力倾轧的隐喻,让观众从中看到职场压迫、弱势群体维权等现实映射。

500

从南宋时期默默无名的石头精,到如今的网红妖精,石矶娘娘的顶流之路印证了一个文化规律: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重塑属于自己的共情符号。

在对石矶娘娘进行二创的过程中,大家也在悄悄与那个在命运洪流中常常感到无力反抗的自己和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