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旱涝保收大赚20亿元 旗下基金两年亏损超千亿

500

随着财报相继出炉,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特性再次引发关注。2月5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对旗下子公司华夏基金2024年度的经营业绩予以披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站上了2万亿大关,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更是达到2.46万亿元,创下成立以来新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同比增长9.61%;净利润21.58亿元,同比增长7.2%;综合收益总额为21.81亿元。

近年来,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狂飙突进。2019年,华夏基金总规模达到1.03万亿元,成功跨入管理规模万亿俱乐部。2020-2023年间,规模从1.46万亿元稳步增长至1.89万亿元,2024年管理规模突破2万亿元。

与此同时,在市场极为低迷的情况下,近三年华夏基金利润规模始终保持在20亿元以上。2022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74.75亿元,净利润21.63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3.27亿元,净利润20.13亿元。

然而在华夏基金旱涝保收的同时,投资者却亏得惨不忍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全年华夏基金亏损1189.77亿元,在全行业19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全年收取管理费用60.05亿元。

2023年华夏基金亏损567.98亿元,依然在全行业排名倒数第二,全年收取管理费59.74亿元;2024年年报暂未披露,但半年报显示已录得181.61亿元的亏损,不过华夏基金已经收取了31亿元管理费用。

在巨额亏损之下,华夏基金部分产品业绩表现十分拉胯。比如,由王晓李管理的华夏领先自2015年成立以来收益率为-52.70%,规模从成立之初的42.87亿元降至目前6.93亿元,跌幅居前。王晓李于2023年3月16日开始接管该产品,任期回报为-37.18%。由王晓李管理的华夏成长精选6个月定开A业绩同样表现不佳,任期回报为-41.84%。

除此之外,华夏中证光伏产业A、华夏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华夏成长机会一年持有、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A、华夏内需驱动A、华夏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等数十只产品自成立以来的亏损幅度超过40%,部分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也较差。

比如“百亿级”基金经理王君正,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147.23亿元,然而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为-3.43%。王君正在管3只基金,其中华夏回报混合A、H的任职回报为-9.38%;华夏回报二号混合的任职回报为-9.42%;华夏信兴回报混合A、C的任职回报分别为-1.52%、-2.04%。

基金经理袁英杰总共管理了4只基金,全部亏损。其管理的华夏沪深300指数增强A、C规模分别为21.34亿元、9.01亿元,任职回报分别为-12.57%、-14.06%;华夏中证1000指数增强A、C的任职回报分别为-8.38%、-9.51%;华夏量化优选股票A、C的任职回报分别为-16.60%、-18.39%。

除此之外,基金经理季新星、韩丽楠、王泽实、翟宇航、万方方分别有全部8只、6只、5只、5只、3只基金的任职回报告负。(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