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电影市场靠的是内容,这是根本

【本文由“老101”推荐,来自《中国电影票房暂列全球第一,专家称“冷静,好莱坞已转换赛道”,你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深蓝945
  • 或许,甚至很可能,我这个帖子也有很多人踩。但我还是忍不住,来留个言。

    还好我只是无名小辈,不是专家或砖家。是的,在观网,我连砖家都算不上。

    先看看“南天一夫”这个简单的维护一下专家言论的评论,是27个踩,才4条赞,舆情一边倒。

    但真的有多少人认真看完这篇新闻的?有无考虑过小编的意图?

    新闻报道的导向问题。就是作者就是想拿她开刷,所以有了这个标题。

    她表示,这个春节档创造了超出此前所有预期的成绩,不仅帮助从业者重塑信心,也帮助顶层设计、资本重新认可中国电影,更让外界重新定义中国电影,有望改变电影的困境和处境。所以,这次是中国电影针对2024年年中以来颓丧趋势的“绝地反击”。

    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很好的,没问题的。但是新闻的作者,或者是观网的小编,给的标题却是 专家称“冷静,好莱坞已转换赛道”,你怎么看?这明显就是拿人家在火上烤。

    先庆祝胜利,然后提醒一下,不要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有错吗?

    看到专家就先来一棒,就能显得自己明智,有自己的判断?但当初捧专家的,的确没有你一份功劳?

    专家也是生活中的人,虽然,这几年,中国的专家变砖家,专家的门槛变低,很多人就站出来发个声。本来没什么问题,媒体之所以去采访专家,还不是专家的判断力影响力高于普通人。

    在你兴奋的时候提醒你,值得开心,但也要冷静的人,真的是坏人吗?

    我也是一名家长,在孩子进步或其他兴奋的时候,我就经常干这种提醒的事情。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并不领情。但我还是要提醒。我认为这是家长的责任。

    我认为,专家也是知道的,在大家庆祝的时候,即便是善意提醒冷静,也有人不领情。但是他(她)还是要说,这是ta做人或做专家的本份。

    所以,观网的朋友们,友善一点,客观一点吧,就事论事的评价。即便你觉得专家的评论哪里不合适,可以发表你的意见,但不是随意就来扣帽子。

    我在看哪吒2十分钟,就在爱人的耳边说,这个电影是划时代的,代表着中国的动漫电影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平视好莱坞了。我内心,是由衷的高兴。我觉得,教授给出“绝地反击”的评论时,大概也是我这种心态。所以,我觉得教授跟我的心是相通的,并不是网友评价的“跪族”。

    教授也是人。生活中,也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

    最后,还是希望观网能引导理性的声音,能汇聚更多理性的力量。这个,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好事。

你认为要居安思危,这个观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大家质疑专家的原因不是她的结论,而是她的思路。

一个好的电影市场靠的是内容,这是根本。只有内容好了,周边的关联发展才有基础。就好像月饼受欢迎根本还是月饼本身好吃质量过硬,而不是包装多漂亮,广告多热闹。所以专家质疑国内只关注票房,周边和旅游只是点缀就有点本末倒置。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好莱坞那种票房号召力,即便去搞周边也是无源之水,硬搞是搞不起来的。方特的熊出没就是一个例子,它是没法达到迪斯尼或者环球那样的市场影响力的。

她提出“好莱坞已经转换赛道了,我们是不是还要单单纠结着电影票房这一个维度?”她并没有理解好莱坞为何换赛道了,其实是因为好莱坞的电影市场被他们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给玩坏了。大的投资全去拍这种脱离现实的系列电影,观众已经审美疲劳。而其他的好故事得不到投资,没有出路,只能搬到流媒体去拍剧。当观众逐步对电影市场失去兴趣,转去看剧集之后,以前那些只拍电影的明星也去拍剧了,投资就跟着过去了。

所以好莱坞出现这种变化是他们自己资本垄断,走进死胡同导致的。而中国电影市场尚未如此,两国国情不同,她为何认为中国就一定要跟着美国那样变化呢?说到底,她还是有一种美国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我们一定是要效仿的情节在作祟,而没有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来思考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