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暂列全球第一,专家称“冷静,好莱坞已转换赛道”,你怎么看?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已经超过北美票房成绩,暂列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应“冷静”,她提出“好莱坞已经转换赛道了,我们是不是还要单单纠结着电影票房这一个维度?”
支菲娜解释说,美国电影协会的标语从2021年起就换成了“我们是全球电影、电视和流媒体产业的主要倡导者”,好莱坞已经给到流媒体以和传统影视并驾齐驱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反观我们,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短视频、游戏等等分归不同的部门管理,一方面各自都有充分的人手和职责,另一方面条块分割的弊端也是明显的。”
“2023年,Netflix推出了成本高达1.6亿美元的科幻片《月球叛军:火之女》,鸿篇巨制《奥本海默》《长津湖》的成本也不过如此。但Netflix完全放弃影院收益,只在流媒体回收成本,这种案例还有很多。”她说,“反观我国,无论是电影界内还是社会各界、大众媒体,还是都只关注票房高低,谷子(注:源于英文Goods的音译,是二次元领域的一个衍生概念。“谷子经济”指的是与这些周边产品相关的经济活动,它折射出年轻一代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趋势)、相关旅游等引致消费的类项都是点缀。所以,春节档的成绩令人振奋、但不应该狂欢。”
支菲娜指出,不仅Netflix,Apple、亚马逊等流媒体都在用全球资本、以全球最高昂的薪酬、聘用全球最优秀的影视人才、整合全球最好的资源、挖掘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故事,来获取全球几亿付费观众。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甚至夜郎自大。
在采访中,她表示,这个春节档创造了超出此前所有预期的成绩,不仅帮助从业者重塑信心,也帮助顶层设计、资本重新认可中国电影,更让外界重新定义中国电影,有望改变电影的困境和处境。所以,这次是中国电影针对2024年年中以来颓丧趋势的“绝地反击”。
但支菲娜也指出,从产业经济学来讲,电影仍然没有摆脱疫情导致的“特困行业”标签,加上注意力经济发展方向的转移,中国电影的复苏还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定力。
而针对出品方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打一星的都是‘黑水’”的言论,支菲娜称,应该说目前的舆论批评都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还是就影片说影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尽管有一些片方认为遭遇了“黑水”,但我认为目前的评价和口碑基本反映了各类型观众的真实感受,并没有出现某些年份春节档“泼脏水”“贴标签”“站立场”、盯着别人屁股歪不歪的舆论恶战现象。
观网小伙伴,对于支菲娜的观点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