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变局中开新局 | 新春第一会

500

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去年的成绩单非同凡响:经济总量同比去年增长5.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总量已经达到98566亿元,即将迈过10万亿大关。要知道全球GDP超过10万亿元的经济体,只有15个。

尽管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但放眼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改不改?下一步怎么改?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就召开了一场促进高质量发展,动员全省的大会。主题就是:“改革创新”。

尽管这不是一个新词,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尽管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山东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00

山东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 图片来源/大众新闻

在蛇年的新起点上,重点部署十项重点改革,其中不乏大胆的提法:比如,要求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加快转型改革,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分类推进市场化运作;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加力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改革最难的,就是对自己动手术刀,从制度上创新。但山东省委强调:“创新就是改革最本质的要求。”

不改革创新不行,改革创新的力度小了也不行。

从2024年以来,山东就有意识地加快省属国有企业的整合步伐,制定了2024年专业化整合工作方案和“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国资委网站相关文章显示,2024年山东省国资委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山东省属企业已完成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80次,涉及权属企业166家;正在实施专业化整合41次,涉及权属企业111家。数据显示:山东省属企业两年累计压减权属企业1325户,总部机构数量压减14.9%、人员编制精简了15.9%。

既要精兵简政,又要让利于民。

过去,像核电这样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间资本都摸不到边,但在2024年,山东就推开“民营禁区”之门,主动欢迎民营资本进入核电领域,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新能源、新基建。

500

山东核电海阳核电机组 图片来源/大众新闻

2024年,山东 “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8.8%,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15亿千瓦、占比达48.3%。

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正在齐鲁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的改革创新,更强调先“立”后“破”。

2024年5月,恒元光电在“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自主研制成功12英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是国际上首次报道12英寸超大尺寸铌酸锂晶体。

2025年1月10日,中车青岛四方研制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在青岛载客运营,这是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具有更轻更节能的优势。

500

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 图片来源/大众新闻

高层在山东考察时,特别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上,山东坚持“走在前、挑大梁”。

进入2025年1月,山东六大省属企业就立即开启了重组步伐,通过系统性、深层次的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向创新驱动转型。比如山东能源集团通过采取吸收合并、产权划转等方式,整合了省内、内蒙古、甘肃5家新能源公司,通过优势技术的普及,切实提高了电力产业板块核心竞争力。

去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成功甩掉“一煤独大”的帽子。

500

山东莱州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现场 图片来源/大众新闻

破藩篱以应变局,每一次的破茧成蝶,都是为了契合国家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大趋势。也唯有奔着问题改革,对准痛点创新,才能不断激发内生活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整个2024年,山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5个,居全国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山东没有丝毫的懈怠,“新春第一会”上,山东省委特别强调:全省上下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入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着力塑造“十个新优势”……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决心。

ChatGPT唱罢DeepSeek登场,在全球产业竞争的激烈角逐中,山东用这场“新春第一会”,奏响了深化改革、激励创新的最强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