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自给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半导体制造(前端)和封装(后端)两个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对纯度、功能、稳定性的要求极其苛刻。由于半导体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几乎代表了制造业最尖端的科技水平,因此半导体材料代表了电子化学品行业的最高水平,也是电子化学品最重要的分支领域。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统计,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从2006年23.8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65.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从06年的5.7%上升至16年为14.7%。在半导体材料方面,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报告,2016年全球半导体材料的总销售额为443.2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增长了7.4%,销售额达到65.3亿美元。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巨大,但是主要被欧美日的化工巨头所垄断,中国本土半导体材料企业的产品还难以进入主流半导体产线中。
尽管根据中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统计显示,目前国产半导体材料在2017年的总收入有望达到110.3亿元,但是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后道晶圆封装市场,在前道晶圆制造领域,国产材料还难以进入主流的供应链,特别是28nm制程以下的先进产线,目前中国国产材料普遍还达不到相应技术水平的要求。
然而,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开始运作,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5411.3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到202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维持20%以上的增速。目前大基金第二期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并获批,正在募集阶段。大基金二期筹资规模有望超过一期,预计在1500-2000亿元。按照1:3的撬动社会资本比例,一期加二期总规模预计超过1万亿元,这将带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
预计未来,随着在中国半导体材料产值稳定增长和国家大力扶持的利好条件下,特别是在02专项等专业化科研项目的培育下,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将出现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和产品,将在很多材料产品上实现进口替代,打破外企独大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