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多重危机步步紧逼,善意、良性地使用AI或成破局“关键一招”

500

2024年12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欧合作的前景与挑战”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以下演讲:

500

我们知道,欧盟存在一个“AI之梦”,即从单极到双极再到多极的转变过程。我认为,欧盟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都是在AI创新领域处于前沿或能够独立开发AI模型的领先者。美国可能更倾向于私营化模式,而中国则更偏向于公立化模式,欧盟则两者兼具。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尤其是欧盟当前也面临着由北约东扩所引发的矛盾。我们应当思考AI发展对欧盟未来发展路径的启示,以及它可能引发的思考方向。

第一,我们应当意识到,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的建设成本仅为巴黎和柏林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如今电动汽车问题和特朗普上台又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尚不清楚未来在基础设施布局上将面临多大的代价。尽管我们拥有核武器和核力量,但我们不能倡导核力量的发展或其民用化。当前,中国和欧盟应当推动彼此之间的和平趋势,利用AI的发展。

第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欧洲的统一市场。中国与欧洲位于同一个大陆上,我们在地理上天然具有联系。在创新方面,我们必然需要进行联合,尤其是在文化创新上。例如,《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了深度挖掘,受到了欧洲玩家的热烈反响,成为了一款现象级产品。这也展现了AI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第三方市场发展和合作,包括在非洲。非洲的体量是大于中国的,2050年有50%全世界的发展潜力有可能是来自于非洲的。合作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气候变化上来进行合作,如果每个人都使用AI,使用ChatGPT,气候将会升温4度,我们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第四,当然我们需要去使用AI,善意、良性地使用AI,让它能够为气候和其他人类面临的问题进行缓解,或者说能够找到一种出路。

第五,包容性治理。中国和欧盟都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欧洲有文艺复兴,有AI的文艺复兴,就是让机器做机器的事情,让人做人的事情,中国是致力于人类价值的深挖,AI的价值也应该是为维护人权而存在的。

第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二战之后,出现了欧盟,中国非常愿意举行全球和平峰会。其中也应该包括AI的和平开发的倡议,AI不应该被武器化以及威胁到人类安全,所有的这些领域都可以进行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支持的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