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棋院的提子把戏,能提走中国棋手的骨气吗?

  昨天去逛重庆解放碑经过十八梯,在路边的老茶馆里,几个老棋友的龙门阵把我听乐了。穿灰夹克的张大爷把茶杯往桌上一顿:“韩国人下棋下不赢,开始下‘提子棋’了嘛!柯洁那娃儿提子没放棋盖,裁判直接判负,龟儿子耍赖皮!”旁边抽着烟的陈大爷接话:“要我说,中国围棋协会禁韩国外援硬是要得!就像我们重庆火锅,花椒海椒自家产的才够味!”这话引得满堂哄笑,柜台后的老板突然探出头:“你们晓得不?韩国超市的辛拉面这两天销量跌了三成,中国消费者用购物车投票呢!”

  这场由一粒棋子引发的风暴,早就在数据里埋下伏笔。韩国棋院去年11月突然修改规则时,恐怕没想到中国围棋协会的账本比棋盘更犀利——上赛季围甲联赛8名外援里7个是韩国人,每年从中国卷走的对局费高达2300万元。这数字可比韩国棋院全年预算的1/3还多,难怪禁令一出,韩国《东亚日报》急得跳脚:“中国市场是围棋界的氧气瓶!”要我说,这哪是氧气瓶,分明是我们重庆的麻辣火锅,吃的时候痛快,突然断供当然要抓狂。

  看看韩国人玩的双标把戏就晓得啥子叫“又当又立”。LG杯决赛前两个月突然塞进新规,美其名曰“提前通报”,却闭口不提这项规定在韩国国内棋坛测试了整整八个月。这就像火锅店老板给外地游客端九宫格,自己人悄悄吃鸳鸯锅。更荒唐的是那个棋盒盖——直径15厘米的标准棋盒,遇到柯洁对战卞相壹这样的对杀狂魔,提子超过30颗就得表演“子摞子”杂技。韩国棋院至今不敢回答:要是棋子滑落算不算二次犯规?这种“脚趾头抠出来的规则”,简直比磁器口的麻花还扭曲。

  中国棋迷的眼睛比棋盘的星位更亮堂。柯洁被裁判打断比赛时,B站直播弹幕5分钟刷出20万条“裁判闭麦”。微博话题#围棋不需要裁判需要裁判#阅读量破1亿,直接把韩国驻华使馆官微骂到关闭评论。最绝的是网友发明的“提子计算器”——把韩国新规输入AI模型,结果显示顶尖棋手每局犯规概率高达73%。这数据甩在韩国棋院脸上,可比棋盘上的征子更有杀伤力。

  韩国人的小算盘在铁数据面前就是纸老虎。中国围棋协会的禁令发布三天后,韩国棋手朴廷桓的直播观看量暴跌80%,打赏金额从日均1.2万元锐减到800块。更打脸的是,阿里云刚刚公布的围棋AI训练数据显示,中国棋手近三年人机对战胜率提升17%,而韩国棋手不升反降。这说明啥子?当韩国人在研究怎么放棋子的时候,中国棋手在研究怎么赢棋!

  不过要我说,这次事件最大的彩蛋是日本棋院的反应。朝日新闻昨天头版标题绝了——《韩国犯规,中国将军,日本吃瓜》。日本棋迷在2ch论坛疯狂玩梗:“建议韩国申遗提子规则”“卞相壹应该改名叫卞裁判”。最损的是有人把韩国棋院公告翻译成江户川乱步风:“在樱花飘落的季节,大韩民国的提子消失在棋盒的迷雾中…”看看,连隔壁的躬匠精神都看不下去这种下三滥手段了。

  这场闹剧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国际话语权不是靠耍小聪明,是靠硬实力挣来的。中国围棋协会这招“禁韩令”,比一百次抗议都有分量。就像重庆崽儿打架,先把你火锅底料断了,看你还敢不敢在油碟里掺水。现在韩国棋院说要搞国际统一规则?行啊!先把历年中国棋手在韩被判的12次争议判负拿出来再审审,再给柯洁补办个冠军颁奖礼,不然啥子谈判都是麻鬼的。

  说到底,围棋终究要比谁的气长。从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一夫当关”,到柯洁在阿尔法狗面前“虽败犹荣”,中国围棋的魂从来不在棋盘上的输赢。韩国人今天能用提子规则恶心人,明天我们就用真本事教他们做人。等到中国棋手包揽世界前十那天,你看韩国棋院还敢不敢在棋盒盖上做文章?怕是连棋子都要换成中国产的岫玉棋子,毕竟质量好还不会卡在盒盖上嘛!

临走时听见陈大爷吼了句:“明天开始教我孙子下棋,老子要培养个专杀韩国棋手的崽儿!”这话听着提气,就像重庆的朝天门,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耍小聪明的幺蛾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