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的《哪吒2》,不反“父权”又如何?
文 | 天书
昨天看完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先说下个人评价。总体自然是很好,从剧情到画面整体都超越了第一部。不过因为这几天期待过高,最后的大战感觉场面复杂度和时长还是不够,没完全达到预期,剧情节奏感觉也还有一些优化的空间。总之瑕不掩瑜,《哪吒2》的制作水平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这几年疲态尽显的好莱坞动画电影。
大过年看电影自然图个开心,看到烂片会不爽,看到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评论也会不爽。前两天看完《唐探1900》之后就被一堆主旋律PTSD和见不得说美国人不好的差评搞得不喷不快。这几天《哪吒2》也不是全然无差评,一方面对剧情在少年热血、搞笑合家欢与黑暗成人之间的平衡取舍总是难免众口难调,有观感差异很正常;另一方面,封神原著虽然文笔粗糙文学性欠佳,但从设定上来说不愧是我国最复杂的神话题材,而《哪吒2》作为这个复杂神话题材的魔改,也难免被从各种角度质疑剧情合理性。这些评价本身都是在合理范畴的,正常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缺陷就否定整部作品。
但有一些人就有意思了,TA们声称本片违背了79年动画《哪吒闹海》“反父权”的精神,反而在讲父子的理解与传承,也违背了79年版形象上雌雄不分的设定,是男宝电影,是老登电影,是嗲子电影。
这个春节档不光《哪吒2》被打拳,像《唐探1990》,剧情中华男白女谈恋爱的情节更是被揪住不放,当然导演陈狗本人过往也确实招黑。整个春节档也被说成“全是男性电影”,到是《封神2》的邓婵玉被捧成“撕掉女性被凝视的困境”。也有人说这些不正常评论是《射雕侠之大者》和某爱豆的粉丝所为,通过疯狂给其他电影差评试图挽回局面。
说回《哪吒2》,79年版《哪吒闹海》自然是反父权,但反的是封建父权,而不是今天晚期资本主义极端性别身份操演抽象出来的“生理父权”。而且,作为那个年代的作品,《哪吒闹海》体现的反封建父权精神是新中国整体精神光环的一部分,它与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集体主义,劳动最光荣,社会主义好等等是无法分割的。
你不能一边挥舞着《哪吒闹海》“反父权”的大旗,一边忘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批判前三十年“把女性拖入了重体力劳动的深渊”。反封建父权是为了平权,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集体主义,而某些群体只想享有特权,对集体主义更是深恶痛绝。更根本地说,《哪吒闹海》中的反封建父权是马列毛女权的精神体现,而不是晚期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女权和形形色色的打着马克思旗号的后现代女权,你不能只在看到《哪吒闹海》时才承认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观。
那些极端评论不放了,放点看似讲道理,实际上还是被各种东亚原罪论洗脑的评论
捡到个锤子就看什么都像钉子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行为,当下充斥在影视游戏动漫中的各种文化和身份政治批判很多时候都属于一种议题商品生产,是一种学术包装和话语拼贴的游戏,玩的太多就成了车轱辘话。现在要命的是,你玩车轱辘话合理化根本是玩不过deepseek的,如果未来大家都用deepseek批量生成性别和身份对立话语,那很快我们的互联网就会变成彻底的粪坑。
不过,AI的普及也让我们看到了豆瓣这个平台被取代的可能性。电影打分早该科学化类别化了,将艺术电影的评价乱用在商业电影上,中外电影的双标性打分,过度主观和恶意的一星太多等等豆瓣乱象都会在AI评分体系中得到根治。只能说豆瓣这个平台真的该好自为之了。
通过哪呢2片尾彩蛋不难推测,申公豹后面在无量天尊的胁迫下会进入截教当卧底,正式进入原著剧情线,开启封神之战。眼下的最大疑点就是后面谁来当反派,阐教这边坏人是止步于无量仙尊和其他个别十二仙,还是把元始天尊拉出来当大BOSS,而截教又会如何塑造。
自从网文时代以来,满天神佛被设定成反派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套路,封神中的阐教也算常客。在之前彩条屋的《姜子牙》和追光的《新神榜杨戬》中,元始天尊和玉鼎真人都被设置为简单粗暴的反派,剧情中也都植入了“妖族反抗”“女性主义”这些元素,然而由于剧情本身太烂,两片不光口碑很差,也断送了系列的后续规划。
从这点来说,饺子导演的《哪吒》系列与彩条屋原本的封神宇宙规划实现了彻底切割也是好事。国内影视圈长期大量充斥着喜欢脱离商业质量本身去扯什么深度,视角,人性,喜欢高高在上教育观众的假文化人。实际上他们不光专业水平不过关,本身大多也没有什么深度可言,曾经的《姜子牙》《新神榜杨戬》都是这类代表。
作为目前已可比肩郭帆的技术流青年导演,我们在第二部的剧情和隐喻中能看到饺子导演是有自己的剧情野心的,但是他并没有急于将所有东西都表达出来,还是按部就班的以少年热血动漫的节奏来讲述故事,不负市场和观众的期待稳稳交出一部超越前作的作品,这种稳重负责的态度更是当下中国电影人稀缺的。
按目前的剧情线索,哪吒系列后面剧情想不落俗套的上深度和成人化也容易,这里聊聊个人想法。关键问题在于怎么对封神大战的内核进行现代式的改造。
阐教在今天经常被设定为反派,本质上不是因为行事动机,而是古今道德观差异导致。在原著中,阐教是顺天命而行的一方,在天命这个绝对大义下,诸如“以大欺小”,“护短”,“种族歧视”之类给正派招黑的行为并不太会被古人作者回避,原著中的哪吒尤其是个熊孩子式的存在,根本不占理。这不光是明清神魔小说的问题,近现代小说如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的正道门人和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众人,也都还有这样的问题。然而这些对如今的很多观众读者而言,都是大黑点。
另一个问题是原著的天命观太过机械。作为古老的世俗化文明,天道和天命在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诠释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封神的原作者在这方面水平实在有限,不论是天命观,还是对翦商大业的正义性表达都处理的很粗糙。这几十年流行翻案风,从秦桧到汪精卫,就没有不能洗白的,纣王自然也享受过翻案待遇,再加上网文时代喜欢把封神之战处理成人族妖族间的种族对立,伐纣大业的正义性也变得模糊起来,阐教借天命打压截教的行为看起来自然就很像反派了。
不得不说,当代流行文化喜欢将人神仙妖进行种族对立化处理,属于西方奇幻文化的滥觞,不是太符合我国传统的神话世界观,也不符合我国的当代国情,但把这套种族体系拿来进行世界性隐喻到是很好用,就像本片中的美元和美国国徽符号那样。
这里以美国符号隐喻为基础假设两种展开,一是整个阐教就是那个“美国”,元始天尊就是那个幕后黑手,那后面可能出来的截教可能就真的成为“有教无类”“众生平等”的新兴东方势力(金鳌岛到确实在东方),这个方向网上结合玉虚宫绿牌,天元鼎,无量仙尊作为等元素已经有不少分析。不过这样难以解决伐纣大业的正义性,陈塘关人类百姓的存在等问题,可能伐纣这条线会被淡化掉。
另一个假设是导演并非用整个阐教指代美国,那这就需要引入复杂的天命观。其实原著中的通天教主虽然确实倡导有教无类众生平等,但并非今天的观众想象的那种人人平等。封神榜的起因就是天庭要招公务员,两教门人需要应杀劫身死成神,但大家都不愿意去,最后就是在伐纣大业的过程中各凭本事。因为仙人超然于世俗之外,但天庭神职不光要先遭死劫,成神后还要受相应天条管束,并且要处理凡间事务。
所以截教的有教无类并非真的要人皆舜尧,反而是在大量生产不理俗世的特权阶级。元始天尊对通天门下胡作非为的指责也不全是无的放矢,古典世界观中的资源总体上是静态的,仙越多则人间的负担越大,而截教门人众多,号称万仙。结合殷商以人事鬼神,周朝以人礼为纲,翦商的过程又变成了翦神,成了去除人类身上神鬼负担枷锁的过程。
封神和西游不同,无论是女娲还是教主圣人,本身都无法违背天命所向。但原著的天命基本就是来来回回的成汤合灭,周室当兴之类的复读。作为现代改编,不管是往中式的太极世界观上靠,还是诸如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在历史中的展开,或是历史唯物主义,或是从空虚中涌现的存在本源,或者是deepseek喜欢反复使用的量子力学和熵增等世界底层规律,总之想进行高级化改编都有很大的空。
这里我个人再简单设想一下。一方面要符合翦商这个历史大势(翦商在网络中被用来指代中国战胜美国霸权体系已经很多年了),一方面又要满足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抗天命不公情节,那就又有两种展开。
一种是封神的修仙资源是依附于推动天道实现过程中功绩的存量博弈,封神之战既是填补神职空缺,也是对资源的再分配,所以无量仙尊才要走邪道提升本门实力。天命以万物为刍狗,是大势,但也无情,推动天命的过程总伴随着很多冷酷。哪吒在参与伐纣战争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面对天命时的矛盾与无奈,以及神仙圣人们的高高在上。
最终哪吒们的使命是推动封神世界彻底朝向人人都能真正成仙,不需进行存量博弈,不需压迫人间的方向发展。这可能需要魔丸灵珠二合一,在封神世界中实现新质元气生产力突破,变古典的静态资源世界观为现代的发展世界观,让人人都可以不依出身和资质,都有充足的资源可以修仙,最终契合哪吒那句“做不做仙由我自己决定。”
二是延续原著中通天的最后一搏。原著中通天在元始老子西方二圣的联合压制下,产生了“大不了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的念头,可惜被鸿钧老祖制止。
这个任务非常适合交给魔丸哪吒。哪吒在后续参与封神和伐纣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叹成仙成圣对人间造成的负担,一方面又对阐截二教借天命争斗,以及西方教在旁边捡漏的情景感到厌倦,最后舍弃自身,在机缘和勇气觉悟的加持下重立地水火风,彻底瓦解了整个构造在人间之上的神仙体系,让人类和众生在三界中真正获得主体性,而不是再被庇护于神仙圣人之下。
以上是一些简单设想,不管怎么发展,最后肯定会拿魔丸这个身份做文章。限于篇幅,我们还有些更复杂完善的设想就不在此展开,后面有机会的话会出一期相关视频。我国影视史迄今为止,对封神大战始终没有太好的呈现,而想构造出能超越复联4的神魔人类大战场面,大闹天宫和封神大战在题材上都是现成的最优选择。在其他公司的封神动画夭折,乌尔善的《封神2》崩盘的情况下,这项文化任务看来是要落在饺子导演的肩上。动画在品质稳定性上确实比真人电影有着太多的优势。
这几年不光在产业和科技领域,在文化领域,时代也在呼唤着“翦商”大业的进行,某些群体无论如何PTSD都无法阻挡。今年春节档《哪吒2》和《唐探1900》两部电影都触及了这方面。
眼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化事业正在临近一个突破点,但这些都还远远不够,时代呼唤着更多的文化英雄出现。
PS:老读者可能记得前年我们对乌尔善的《封神1》评价还不错的,《封神1》除了本质质量外,当时也引发了不少关于美国隐喻的讨论。本来也很是期待,以为三部连拍质量应该比较稳定,结果真是没想到。《封神2》可能不会单独写影评了,今天三条转下余亮老师的影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