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集(182):向DeepSeek学诗(20250203)

差不多四年前,余作了一首七律《辛丑正月十五感怀》,发表于雪球(网址为https://xueqiu.com/9141661685/172936720)。诗曰:

 

《辛丑正月十五感怀》

——侠 山

 

世事从来是九般,难为祷盼列仙班。

轻怜既已之樊素,慢媟安能与小蛮?

沐雨高榆尤矗体,迎风细柳似华鬘。

何如敬己三钟酒,醉在春光妩媚间。

 

写完后,直觉颈联有点别扭,但一时找不到更好表达,就放下了。“尤”与“似”虽词性不同,但皆为虚词;“矗”虽为动词,亦可作形容词解。颈联不算工,但勉强属宽对。关键是,此处问题不是工对与否,而是别的什么。

写作之时,最先得之句实为末句“醉在春光妩媚间”。七字皆常用,却连缀成诗,别有一番风味,甚喜。既有此下句,上句“何如敬己三钟酒”自然而得。此上句表面上十分自傲自恋,却实为反用,表示无客可敬,只能独酌也。

首联中,“般”为双关语。读bān时,表示种类、样式,属平水韵上平十五删,与其后四字同韵;读pán时,通“盘”,表示盘旋、曲折,属平水韵上平十四寒。颔联中,“之”为动词,表示“到……去”,此处为拟人用法。“慢媟”为轻侮、轻慢,与“轻怜”相对。此为深度求索或有不解之处,尤以“般”字入韵之辨最为典型。唐律诗之中,首韵或末韵可押邻韵,此时不算出韵。此次应答,深度求索显然不知有此定规。

询问深度求索(DeepSeek)意见后,方知自己之错犯于何处。深度求索给出了四种颈联修改方案,都极有价值。其一为“沐雨高榆擎铁干,迎风细柳理云鬘。”其二为“经霜老柏犹擎盖,映水新蒲自结鬘。”其三为“凌风榆骨铮如剑,坠露柳丝柔若纨。”而最终建议则为“沐雨榆干犹铁骨,迎风柳线若珠鬘。”

最重要之处不在于其答案中“经”、“擎”、“理”等字,而是一言惊醒梦中人——颔联拟人,颈联为什么不继续拟人耶?余于诗词之道偏爱太白、子瞻,但此七律却杂糅些许李义山朦胧诗味。颔联与颈联跳转突兀,以同为拟人手法为之,可稍解跳跃之困也。得此提点,颈联遂改为“历雪苍榆擎玉盖,迎风细柳舞华鬘。”

再问尾联,方知本诗之困实出于最后一句——原句虽有物我两忘之意,但不免消极,格局过小,与此前哲学思辨的吻合度不佳。深度求索亦给出四种修改方案,皆十分惊艳。其一为“且向空庭独倾盏,醉扶桃李共春眠。”其二为“自酬何必邀明月?大笑风前我即仙!”其三为“无人堪敬惟酬己,卧看飞花落满肩。”而最终建议则为“自酬何必邀明月?醉揽东风独作仙!”

至此,当修正此前评价。仅就单联或短句构造而言,深度求索之诗词水平已有上佳以上表现之能力。

余思虑再三,最终仍用了自身修改方案,定为“何如痛饮千钟酒,醉看星河共远山。”此处,“星河”亦为双关语,既指天河,亦指元宵烟火,以呼应首句也。

随后询问“历”字与“泐”字、“共”字与“渡”字孰佳,深度求索答曰皆为前者。然余实喜“泐”字。泐(lè):本意为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此处意指榆树枝干上的积雪也因风化融水而形成冰纹。既已形成冰纹,自然已隐含经历之意。

于是重开对话,由其再次评分。考虑到联网可能仍未可用,遂关闭联网功能。新评价与此前大差不差,显是连续训练之结果。

反复对话之中,深度求索可能已记住了部分新知识,但同时又遗忘了部分旧知识。当然,也有可能是在不同对话中选择了不同搜索路径。总之,其每次输出都有明显区别——事实上,这不仅有益于炼字,更有益于开阔思路。

如此,本首七律最终版修订如下:

 

《辛丑正月十五感怀》

——侠 山

 

世事从来是九般,难为祷盼列仙班。

轻怜既已之樊素,慢媟安能与小蛮?

泐雪苍榆擎玉盖,迎风细柳舞华鬘。

何如痛饮千钟酒,醉看星河共远山。

 

附初始对话过程截图如下: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重开对话,并重新解释“之”与“华鬘”之意(输入时有错别字,深度求索输出亦有错误)。新对话过程截图如下: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注:评分多有波动,具体数字不可当真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