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君带你读《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上)

500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以下简称《江村经济》)是由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写的一本人类学民族志,由戴可景译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为其作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全书214,000字左右,包含一篇序言、十六章正文、一篇附录,一篇译者说明。

十六章正文内容分别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附录为《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点说明》。

《江村经济》原本是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最初题目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此时改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作者将开弦弓村取名为江村,此后各出版社出版中文本皆沿用原书扉页上的《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在中国东部地区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的实地考察后写成的,它以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为背景,尝试透过开弦弓村这一典型的小村庄来描述整个中国农村的生产、消费、贸易、分配体系。在书中,费孝通先生运动了参与观察的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开弦弓村在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要想对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书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就必须要介绍费孝通时代的中国社会学、民族学的概况。吴文藻先生和费孝通先生等人都是中国社会学、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他们对于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吴文藻先生和费孝通先生正是当代中国社会学、民族学的开拓者和探路者,而费孝通先生写的《江村经济》、《六上瑶山》、《云南三村》等书都是当代中国民族学界的代表著作。

正如马林诺夫斯基为《江村经济》作序时所写:“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之所以说这本书是中国民族学界的里程碑,除了费孝通先生在成书前运用了实地调查这一研究方法外,还在于他拓宽了中国民族学界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它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从‘异域’转向了‘本土’,从‘原始文化’转向了‘经济生活’,为人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领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