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之死,军事强人为何总是玩不过政治高手?

《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这句话在权力斗争领域有一个特殊的表现形式:既军事强人往往斗不过政治高手,中国历史上的典型例子便是项羽和韩信均死于刘邦之手。

相比于单纯的军事,政治是一项更复杂的活动,政治高手在权力斗争时能够应用的手段也更多。

13世纪崛起于塞北草原上的蒙古帝国,以其强悍的军事实力在短时间内征服了大量土地,作为一个军事帝国,其内部军事人才数不胜数。

但是随着这个强大军事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的生命走到尽头,这个由大量军事人才组成的帝国却面临着难以为续的危机,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权力将归于何处,面对这个问题,所有的潜在汗位继承人都要使出浑身解数,而有些讽刺的是,即便是蒙古这个“武德充沛”帝国,同样无法走出军事人才竞争不过政治人才的定律。

先后两个汗位继承人不明不白的死去,让权力如宿命般回到了原点,在鲜血染成的漫漫长夜中,无数个不能摆上台面的手段,数不清的桌子下的交易,终于教会了黄金家族的继承人们权力的真谛。

接下来几篇文章将讲述蒙古帝国的权力斗争,首先还是要从窝阔台系与托雷系的斗争开始讲起。

野种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前夕,其妃子也遂提出:若您在征伐中遭遇不测,您的帝国要托付给谁?

成吉思汗于是叫来了自己的四个儿子、四个弟弟和诸位重臣讨论此事,他决定让战功赫赫的长子术赤先发表观点。

谁知不等术赤开口,二子察合台抢先发言:父汗,你为何要让术赤先说?难道是想立他为大汗吗?这个蔑儿乞人的野种有什么资格继承汗位?

察合台称术赤为“野种”是因为术赤的身世存疑,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在与成吉思汗完婚后不久就被蔑儿乞部抢走,待成吉思汗率军抢回妻子孛儿帖时她已经怀胎九月,不久便生下一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

这个尴尬的出生时间让任何人都确定不了术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关于他身世的传言一直没断过,但传言归传言,这样的话可没人敢放到台面上说,谁也没有想到,在讨论汗位继承人这个大问题时,这个令人难以启齿的秘密竟被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开说了出来。

面对这样的侮辱,仍谁都忍不了,术赤当即与察合台扭打在一起,成吉思汗做梦也没想到,这次立储问题讨论会会演变成这样一种闹剧。

在痛斥术赤和察合台后,成吉思汗得重新考虑自己的四个儿子谁更适合做继承人了。

本来,长子术赤除了血统上的疑点外是非常适合做继承人的,他能征善战,在成吉思汗的诸子中战功最多,而且随着术赤长大后越来越像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人也开始倾向于认可术赤就是自己的儿子,但随着这次闹剧的发生,问题变得复杂了:

血统问题如果不被公开出来,可以被淡化,但是一旦被公开出来就很难再被压下去了,如果真立了术赤,血统问题会成为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有野心家拿血统问题做文章威胁术赤的汗位,还有一点也极为重要,术赤与察合台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如果术赤日后成为大汗,必定会清算当众侮辱自己的察合台,到时候兄弟相残的局面就避免不了了。

于是,长子术赤被排除在继承人人选之外了。

这次闹剧的另一方次子察合台在公开场合质疑兄长的血统,并以“野种”这样的极具侮辱性的词汇称呼自己的兄长是一个极其愚蠢的举动,这不仅侮辱了兄长,也当众打了自己父亲和母亲的脸,单凭这一点,他就基本无缘汗位了。

日后成吉思汗在给诸子分封土地时,给术赤的封地很多,而察合台的封地却是最少的,可见成吉思汗对于长子术赤始终抱有某种愧意,而对于次子察合台则更多是厌恶。

察合台以如此愚蠢的方式质疑兄长的身份有两种可能,第一,他就是这样一个莽夫,他幻想通过质疑兄长的血统问题,让兄长失去长子的身份,而自己则可以顺位成为长子,并进一步问鼎继承人宝座。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察合台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当不了大汗,但是他也不希望一直与自己不对付的大哥继位,所以以“同归于尽”的办法将兄长拉下马,而只要把兄长拉下马,他所希望的那个人成为新任大汗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艰难抉择

“野种”闹剧发生前,成吉思汗在确立继承人问题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或许是战功,但是术赤和察合台的兄弟同室操戈却让他的想法开始改变:或许,能团结众人,是一种比打仗更重要的能力。

这样的观点一旦成型,那么汗位继承人就呼之欲出了,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中,最有智慧,政治成熟度最高,最会团结人的毫无疑问是三子窝阔台。

于是,在西征前,成吉思汗第一次宣布了继承人:窝阔台。

但窝阔台继承汗位也有问题,在四个儿子中,窝阔台的军事才能算是比较弱的。

所以成吉思汗的这次西征又多了一个任务:为未来的汗位继承人窝阔台增加军功。

成吉思汗先让本来就不对付的术赤和察合台一同领兵去攻打玉龙杰赤城,兄弟二人果然表现出巨大分歧,城池迟迟不能被攻克,这时成吉思汗派遣窝阔台前往前线担任最高指挥,窝阔台确实发挥了他善于团结人的优点,化解了术赤与察合台之间的矛盾。

但尴尬的是,尽管玉龙杰赤城下的蒙古大军在窝阔台的调和下变得精诚团结,但是这一仗仍旧打的十分惨烈,这场本来被安排给窝阔台立威的一仗打的并不漂亮,窝阔台并未因此在军中积累多少威望。

相反,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托雷却在这次西征中表现亮眼,获得了将军们的一致认可。

就这样,事情变得有些尴尬了,本来用于给窝阔台增加军功的西征反倒给托雷增加了不少威望,托雷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给成吉思汗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当然了,在成吉思汗认定政治能力比军事能力更重要的背景下,即便是托雷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也不足以让成吉思汗动摇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的决心。

真正让窝阔台和托雷之间的关系变得无比尴尬的是蒙古帝国的一项古老传统。

幼子守灶

在蒙古,有一个被称为“幼子守灶”的传统:既父亲要把自己年长的儿子派到远方去开疆拓土,留下最小的儿子继承自己的财产。

根据“幼子守灶”的原则,成吉思汗在和林的财产,最关键的是直属于他的10万大军都将归到托雷手中。

要知道此时正式的汗位继承人窝阔台手中可只是不到3万军队,硬实力方面是明显不如托雷的。

公元1227年,一生驰骋于马背上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临终前他再次就继承人问题进行了明示:三子窝阔台作为汗位继承人,自己的军队和财产由小儿子托雷掌管。

这样的安排是无疑是有巨大隐患的,合法继承人窝阔台的硬实力明显弱于弟弟托雷,如果托雷想要获得权力,窝阔台是很难压住他的。

怀揣利刃,杀心自起,说手上拥有整个帝国最多军队的托雷没有对汗位产生过心思固然是不可能的。

成吉思汗死后,虽然窝阔台已经被指定为明确的汗位继承人,但他却没能立刻接过父亲的权柄,相反,蒙古帝国迎来了一段被称为“托雷监国”的特殊时期。

在蒙古,关于最高权力还有一项名为“忽里勒台”的传统。

忽里勒台既部落大会,按照传统,全蒙古的大汗要在各大部落贵族均参与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产生,所以尽管成吉思汗已经选定了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但他若想正式成为全蒙古大可汗还得经过忽里勒台大会通过。

就这样,拥有成吉思汗最高授权的窝阔台与手上有最多军队的托雷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向最高权力发起冲锋。

暗流涌动

表面上看,成吉思汗死后2年才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对于窝阔台是不利的,因为他手上最重要的一张牌就是成吉思汗的遗命,但成吉思汗遗命的效力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衰减的。

另外,成吉思汗死后2年是由托雷监国,理论上讲,他可以充分利用这两年去铲除异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但正如前文所说,政治远比单纯的军事要复杂得多,政治斗争中的合纵连横时常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讲,窝阔台在这两年间并未对托雷监国发表任何意见是一个高明的做法,因为政治博弈是自己的主场,如果他在第一时间就以大汗继承人的身份抢夺托雷兵权,则可能导致托雷立刻与其兵戎相见,如果是这样,窝阔台几乎是必败无疑,而只要汗位继承人问题要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决定,那么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可以发挥优势。

托雷浑然不知下,窝阔台正在悄悄的选定“战场”。

既然汗位要在忽里勒台大会上产生,那么谁能争取到更多蒙古贵族的支持,谁就可以成为新任大汗,相比于托雷,窝阔台有一个优势:他有一个“铁杆盟友”:当初骂术赤是“野种”的察合台。

察合台汗国的兵马和地盘都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中最少的,如果真要开战,他那点兵马支援根本就不够托雷塞牙缝的,但是如果变成在大会上发表意见,则察合台作为成吉思汗的第二子,他的话可是很有分量。

而随着博弈从“武斗”变为“文斗”,不同的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变得不一样了。

蒙古帝国虽然是妥妥的军事帝国,但任何帝国都需要被组织,进而需要一套文官系统,在蒙古帝国的这套文官系统中,有一个人的地位是很高的:随成吉思汗转战南北的第一谋臣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熟悉汉法,善于理财,具备一个政治家的所有才能,他一直在为蒙古帝国的四处征服提供后勤保障。

而作为政治家,耶律楚材当然知道自己的才能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如果接管帝国的是一个军事强人,则他所倚重的也将是军事强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自己的作用将大打折扣,而如果汗位继承人是一个政治家,则自己治理国家的才能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因此,耶律楚材与善于搞政治的窝阔台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盟友关系。

以退为进

1279年秋,全蒙古的的贵族和重臣全部集中于帝国首都和林,参加推选新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

面对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汗位,窝阔台却表现出了极高的耐心,他以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向众人表达着自己的大度。

窝阔台首先表示,汗位还是应该由托雷来继承,尽管自己是成吉思汗指定的继承人,但是根据幼子守灶原则,成吉思汗的遗产应该由托雷继承。

窝阔台这样的表述十分“缺德”,他先入为主地给所有人植入了一个观念:托雷继位的唯一依据就是“幼子守灶”的原则。托雷的军事才能与立下的赫赫战功都被模糊处理了。

在这样的语境下,汗位之争完全变成了另一个问题:大汗遗命和幼子守灶,哪个的优先级更高。

这又是一个有利于窝阔台的问题,因为根据幼子守灶原则,托雷获得的只是成吉思汗的遗产,与汗位并无直接关系,而如今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要讨论的是汗位继承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明确答案的仍是大汗遗命。

窝阔台通过这样一招以退为进,悄无声息地将对自己有利的大汗遗命推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窝阔台表达观点后,耶律楚材也乘机“拱火”,他对托雷说为了帝国稳定,应该快点选出新任大汗。

注意,耶律楚材这句话是对托雷说的,他的这番表述与窝阔台的“谦让”一起把托雷架到了火上烤,如此语境下,托雷很难马上宣布选择自己为汗位继承人了。

这份操作下,托雷基本丧失了凭借自己手上硬实力快刀斩乱麻,逼迫更宗王承认自己为新大汗的机会,接下来,讨论不可避免地朝着令人讨厌的缠斗的方向发展。

随着讨论的长期化,窝阔台的第三个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有一个铁杆盟友,察合台。

参加忽里勒台大会的贵族,大多拥有自己的封地和人马,他们的利益有着很大的独立性,也正因为此,他们的利益与大汗廷绑定不是太深,于是在继承人问题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太明显的倾向。

在社会舆论问题上,一个极端的声音往往能盖过100个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此番忽里勒台大会也是一样,在大家都没有太多执念的背景下,盟友察合台的声音被十倍百倍的放大,再加上窝阔台本人的政治才能和耶律楚材明里暗里的支持,经过60余天的漫长讨论,窝阔台终于让大家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自己当大汗。

硬实力不足的窝阔台靠着软实力“反杀”了托雷,坐上了大汗宝座,但是汗位的交接并不会立刻让窝阔台与托雷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反转,这一点窝阔台无比清楚,他需要采取某些行动让托雷继续“糊里糊涂”。

兔死狗烹?

尽管窝阔台坐上了大汗宝座,但围绕着窝阔台的死结却并没有因此而解开:蒙古是一个必须靠战争来维系的军事帝国,如果一个大汗不能率领麾下贵族不断对外征服,就不可能持续获得部下的拥戴,而窝阔台本人的军事实力一般,远不如弟弟托雷,这便形成了一个悖论:窝阔台想坐稳大汗宝座必须发动战争,而只要发动战争托雷的威望就会进一步提升。

窝阔台先想到的办法也是把托雷晾在一边,灭金之战的最初阶段,重用速不台等率先追随成吉思汗的名将,但速不台最初阶段在灭金之战中表现平平,甚至还因此受到窝阔台指责,还是托雷出面为速不台求的情。

经过灭金之战最初的波折,窝阔台也大致明白了想要完成灭金战争,彻底抛开托雷以及他身后的托雷系是不可能的。

于是,最终的灭金之战中,托雷再次被委以重任,1231年,托雷率军从宝鸡出大散关,借道宋境,采取大迂回战术,于三峰山大破金军,托雷再次证明了自己军事能力,但是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托雷率领的蒙军在三峰山之战消灭金军主力,让金蒙之战再无悬念后,托雷就在行军途中死了。

关于托雷之死,明代修的《元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当时大汗窝阔台病重,萨满巫师说想救大汗只能让至亲之人代替大汗承受诅咒,托雷表示自己愿意代替窝阔台承受诅咒,并喝下咒水,喝下咒水的托雷随军北上,数日后突然暴病而亡。

《蒙古秘史》记载更为详尽,把一些细节也记载了进去,窝阔台病重后,萨满巫师祷告,称有人代替大汗献祭就能使大汗得救,而后萨满巫师还煞有介事地继续占卜说最好是大汗的至亲兄弟,在场的人中,只有托雷一个人符合这个要求,托雷在饮下咒水时表现的非常无奈,饮下咒水后说:我还能说什么呢?我醉了。

离开前,托雷还表示希望众人转告窝阔台大汗帮忙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晚就死了。

《元史》和《蒙古秘史》中都记载了托雷替窝阔台饮下咒水后死亡的事实,区别仅仅是《元史》中托雷是饮下咒水后数日在死,而《蒙古秘史》则是饮下咒水后当天就死了。

无论是那种记载,托雷饮下所谓能够救窝阔台大汗的咒水后短时间内死亡都是一件不争的事实,窝阔台是否病重,只有他自己说了算,说饮用咒水能救大汗一命的萨满巫师也可以由窝阔台事先安排好。

无论如何,托雷死的都有些太巧了,三峰山一战,托雷再次用自己强悍的战斗力为自己树立的威望,如果他活着,将毫无疑问是灭金的第一功臣。

经过此次领兵,托雷与军事贵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继续留着托雷,对于窝阔台来说将是一个始终存在的威胁。

而托雷就在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死了。

从获益最大者嫌疑最大的角度上看,窝阔台在托雷之死这件事上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嫌疑。

在托雷死后,窝阔台便开始分托雷的兵,将原本隶属于托雷的队伍交给自己的儿子阔端。

没有了托雷这个主心骨,窝阔台分兵的行动进行的很成功,直到此刻窝阔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全蒙古的大汗。

复仇者

让我们再来复盘一下政治高手窝阔台是如何在不利的情况下一步步坐稳权力宝座的吧:

第一,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对手较量:窝阔台的优点是会搞政治,擅长笼络人心,缺点是军事实力不足,况且手中军队也不如托雷多,所以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要千方百计避免与托雷直接火并,即便对方要求监国,在自己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先满足他的要求,然后力促由忽里勒台大会这种不流血的方式选出确定大汗人选。

第二,学会以退为进:窝阔台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先假意举荐托雷,以退为进的好处是能让对方放松警惕,又能赢得其他人的好感,当然,以退为进是实力不足时才需要采用的手段,如果本身就是实力的优势方,直接了当也未尝不可。

第三,一个铁杆盟友比一百个摇摆不定的支持者更重要:由于权势较大,并有监国职务加持,很多摇摆中的贵族在一开始时是倾向于托雷的,但是在察合台这个铁杆盟友的支持下,这些托雷的不坚定支持者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反而在窝阔台场面占优后立刻转向。

第四,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必在乎手段是否难看:如果难看的小手段能起到彻底改变局势的作用,用一下又何妨。

凭借着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层出不穷的政治手段,窝阔台这位被成吉思汗称赞“深沉有大略”的君王终于在不利的开局中拿回了自己的权力。

但是,历史往往会玩弄用力过猛的人,尤其是对于那些过于精于算计的人,历史往往会以极度讽刺的形式让这些算计又回到他们自身或他们的子孙后人身上。

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自有收人在后头。

窝阔台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天对托雷用的这些招数已经被一个人尽数看在眼里,多年以后,她将把这些招数全部用在窝阔台的后人身上。

蒙古帝国权力交接过程中,有过几次女性站到台前主政的情况,但是这些站到台前的女人都不算真正的聪明人,那个真正聪明的女人一直站在幕后,但是也正是这样的一介女流却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丝毫不弱于窝阔台的政治水准,谁说女子不如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