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微观个体目标与宏观国家目标的不一致,国家调控对个体放任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本文由“字數不能超过十个汉字”推荐,来自《中美鸡蛋都是0.6元一个,大通胀日子真不好过了,过日子,1美元和1人民币差不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实心坦克
  • 这两天对账,美国的鸡蛋可比中国贵多了。牛奶、肉确实是挺便宜,但蔬菜水果跟中国完全不是一个维度上。美国人对我们可以天天吃到新鲜蔬菜水果感到震惊,弄得我都有点可怜他们了。

    活了48年,从来没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这句话有这么深的感悟!

这次中美老百姓之间对账带来的震撼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账。资本主义,其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这导致全球扩张的帝国主义霸权成为资本主义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同时个人层面的目标可以是利润最大化,但必须服从国家规制以实现国家整体目标。

 目标不同,行为方式就会不同。从国家层面看,像美国这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活动根本不管你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挣大钱就行,所以大麻合法化,枪支泛滥,卖淫嫖娼,全民搞金融,价格垄断,资源垄断等等都可以熟视无睹;同时由于微观个体目标与宏观国家目标是一致的,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就会产生周期性、不断放大的振荡(学过控制理论的对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直到整个体系崩溃瓦解,而自由主义和选举政治制度又加剧了这种振荡,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是基本不可能得到自我校正的。

​但像中国这样在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下运转的社会主义国家,钱就是调动劳动力的工具,经济活动是为了让老百姓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过上美好生活,所以就是大基建,村村通水电网,生态环境保护,只要对人民高质量生活有益,干什么都行,反之该禁就禁了。当然,从微观个体层面来看,目前绝大多数人(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的经济行为的目标仍然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性表现(即作为整体的人类还没有实现衣食住行得到完全保障,中国也才刚刚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物质追求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基本追求;另一方面则是欧美国家为达到长期利用先发优势对全球进行剥削的目的,完成了以西方经济学(并非科学体系,甚至是反科学体系)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和输出,精英群体沦为传声筒,从中获利并深刻影响普通民众。但面对这种微观个体目标与宏观国家目标的不一致,国家调控对个体放任有负反馈调节机制,能不断修正抑制内部个体振荡发散的倾向,保持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稳定高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