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桥式驳船是登陆战神器啊

近来美国卫星发现,中国在造奇怪的大型驳船,似乎自带吊桥,甲板是全平的,便于车辆“一头进一头出”,估计是登陆冲滩用的。

500

在登陆战中,轻步兵上陆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永远在于重装备。气垫船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是不够,依然需要相对平坦、坚实的海岸平地。直升机吊运则是不现实的,坦克、装甲车大大超过直升机的吊运能力。

500

美国“新港”级登陆舰是吊桥式登陆舰的先驱,舰首的大型吊桥不仅解决了“船到岸”的问题,还取消了艏门的要求,大大简化了舰首的水动力设计,降低了阻力,提高了航速。但“新港”级的吊桥毕竟较短,船要能开到足够近,海滩要足够坚硬、平坦,水文地理条件还是蛮高的。如果把吊桥大大延长呢?看来中国正在造的登陆驳船就是这么想的。

500

现在还缺乏更加清晰的大图,只有俯视图和想象图。据推测,登陆驳船的船首有高大的门架,像悬索桥一样吊起多段式的吊桥,可以以很大的跨度跨越船到岸的距离,以便车辆直接驶上滩岸上的硬地甚至近岸高速公路。

去过海滩的人都知道,沙滩也好,碎石滩也好,都太松软,要越过这段,到了硬地上,土质才足够坚硬,才可供车辆行驶。在松软的海滩上,是可以铺设钢板以改善通过性的,但大量重载车辆通过后,总是有问题,尤其是钢板沉陷。

用吊桥(据说可长达120米!)直接搭接到硬地上,就好得多了。更重要的是,吊桥的远端可以抬高,使得海岸悬崖都可以搭上去。放列吊桥需要考虑平衡问题,登陆驳船有压载水舱就可以在放列的时候平衡前伸的吊桥的重量,吊桥搭接上硬地后,排空压载水舱就是,小菜一碟。压载水舱还可以使得整个驳船下沉,坐在浅底商,增加稳定性。

500

吊桥和浮桥不一样,浮桥在波浪的海上稳定性太差,重载车辆密集通过很不安全。浮桥越长,问题越大。在西雅图Evergreen Point开过浮桥的人都知道,那还是很宽、百般稳固、在内湖上的浮桥。

登陆冲击时,可能需要派工兵首先炸掉一些海底暗礁,保证驳船能够接近。到时候可能还需要潜航器带上水下摄像头在前面引导,避免过早搁浅。这些都是现成的技术。

登陆驳船本身需要拖带,这太没有问题了,各种海洋拖轮大大的有。

500

海岸悬崖上的硬质公路对通常的登陆舰是绝缘的,气垫船都无能为力,但吊桥式登陆驳船就轻而易举,甚至可以把整段这样的海岸公路都变成最佳上陆点。这样的地段通常不易组织防守,没办法,地方太小,防御兵力根本摆不开,但登陆兵力倒是可以沿着海岸线把火力一字排开,彻底压倒防御火力。一旦占领、站稳脚跟,通常认为向外突破会有问题,但海陆协同,反而又不是问题了。端口的守军要一面应付沿公路冲出来的重装部队,一面要应付海上的侧面打击火力和可能的二次登陆,想不绝望都不行。

解决了大跨度吊桥问题后,货物补给更容易了,都不需要占用吊桥的运力。像海上横向补给一样,用门架、吊索和集装箱,就可以把货物从船上高效地运送到陆上。船上这头好解决,陆地上用带重型门架的重型车辆作为岸站,接收从船上吊索拉过来的集装箱,然后放到等待的卡车上。

500

这样一来,中国大量的滚装船、集装箱船都可以派上用场,宝贵的071、075、076可以用于更加需要的突击方向。

必须说,这样的登陆神器不仅可用于台湾岛,还可用于吕宋岛。一两个重装集团军,什么中导基地、空军基地统统是渣。五角大楼新的《中国军力报告》说,中国海军陆战队扩编到11个旅了。了解下来,可能是乌龙,实际上扩编到5、6个旅。那也够多了。这5、6个轻装旅“自顾自”上陆,加上空降兵2、3个旅,加上登陆驳船上陆的陆军2、3个重装集团军,拿张地图瞧瞧,好像就没有挡得住的。

对于中国逆天的造船力量来说,这样的登陆驳船造起来根本不叫个事,一抬手的功夫,也不需要多大的造价。对于别人,就压力山大了。台湾,没说你,真要登陆的话,你早死定了。

你说空中掩护?五代机、六代机都等着建功立业呢,把四代机愁得,就怕壮志未酬身先离休了。火箭军也急,正在谋划的卫星制导1500公里射程“防空导弹”总要给露脸机会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