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韵传奇 伟人情怀 ——毛泽东和烟草的不解之缘(一)
一生钟爱吸烟
毛泽东钟爱吸烟且烟瘾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在他留存的诸多影视、图片、文字中,从青年到老年,有不少手夹一支小小卷烟凝神思考的资料。
烟龄长。毛泽东是从哪年开始吸烟,至今未见文字记载,他自己也未曾公开讲过。早在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湘潭等5县考察时,当地群众用土产“叶子烟”招待他,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常常是边吸烟边和群众聊天。据美国作家R.特里尔撰写的《毛泽东传》,“毛至少有六十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烟多。他说:我们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1974年,出于对健康的考虑,毛泽东开始戒烟。在人生的最后两年里,再也没有和烟打过交道。
烟瘾大。尤其是他在专注思考、神经高度紧张的时候,常常把烟、茶当作“神经缓冲剂”,烟的消耗更加放量。据说在延安窑洞里写《论持久战》时,他是一根接着一根,一天可以抽五六十根。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三大战役时,作为我军最高指挥员,毛泽东每天神经高度紧张,寝食不安,就靠抽烟来提神。作战室里每天都是烟雾弥漫,让不抽烟的周恩来可吃了不少苦。
品牌多。南征北战时期,毛泽东吸的烟主要是农民自种自晒的“生烟”,也吸国民党军的“进贡烟”。国民党“送”来的香烟,牌子各异,五花八门,毛泽东都一一“品尝”过。新中国诞生后,工作更加繁重,烟是必不可少的陪伴。他每年要巡视各地、开会、调查、访问等,就花钱购买当地的特产烟,如一次去武汉,听说湖北生产一种“珞珈山”牌香烟,烟味很好,价钱又便宜,他就要随从人员帮他买了几条,吸后果然不错,又买了几条随身带到韶山,给家乡人抽。据他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后来回忆,“主席抽烟呢,他有这么几个过程,在那里我也听他们说过,他是什么烟都抽,后来进城以后抽过‘三五’的,后来抽过‘中华’、‘熊猫’的,一直到了1969年以后呢,他又改了,改了就是抽雪茄烟。”。就连毛主席自己也曾对人说,“我是吃百家饭,抽百家烟”。
与烟相伴,原因不少。一是习惯。他曾对保健医生说:“烟,我吸进去的并不多,大半是在手中燃烧掉的。没有香烟在手上,或吸上几口,在思考问题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了香烟在手,就好像补充了这个不足。”二是需要。提神醒脑固然是一个方面,而递烟更承载了他与群众接近、沟通、交流的重要的交际功能。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新余市罗坊镇里做调查,找到当地8位农民进行座谈。他以求知若渴的学生心态,采取恭敬老师的态度开展调查,亲自为8位农民倒茶、递烟。在他看来,这些举动是“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农民们敞开心扉,与他详谈。他根据调查所掌握的资料,整理并写下了著名的《兴国调查》。
这不是毛泽东第一次给群众递烟,在他看来,递烟能拉近彼此关系、传递真挚情意,早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1958年,毛泽东视察许昌烟区。在快要离开襄县时,襄县三里沟乡副乡长周天顺、秘书赵福申看到毛主席辛苦流汗的样子,特意从二里外的地方采摘两个新瓜,想让主席解渴。毛泽东用手拍了拍,称赞道:“这瓜真大,谢谢,谢谢!”为了表达他的谢意,他与周天顺、赵福申一一握手,并拿出卷烟让他们抽。
毛泽东爱烟,张弛有度,如果有需要时,他可以做到极致的克制。1945年,蒋介石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尽管国共矛盾尖锐、危机重重,为了实现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目标,毛泽东不顾自身安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前往重庆进行谈判。令人惊诧的是,烟不离手的他,在和蒋介石谈判时,却始终未吸一支烟。事后,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据说每天要抽一听(五十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为常人所不能为。正是因为毛泽东把民族、人民装在胸中,在重庆谈判方能做到“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