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研药,作为药厂的新药研发人员,我想介绍讲几个概念,以纠正很多人的误解
来源:@子陵在听歌
关于原研药的一点看法。这两天有人邀请我写文章讲原研药,其实我已经讲过一些了(微博正文),可见图1。作为药厂的新药研发人员,我想介绍讲几个概念,以纠正很多人的误解:
1. 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定义,“专利药”指在全球最先提出申请,并获得专利保护的药品,一般有20年的保护期,其他企业不得仿制。“原研药”指过了专利期的、由原生产商生产的药品。“仿制药“指专利药过了保护期,其他企业均可仿制的药品。除此以外,我再加上两个概念,进口药,顾名思义,从国外进口的药物。国产药,一般是中国自主研发或在国内生产的药物。
2. 原研药是我上大学时开始流行的舶来词,但其实是翻译有误的。原研药实际上是过了专利期的brand name drugs(简称brand),所以原研药更好的翻译应该是“品牌药”。
品牌(brand)是在美国商品市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美国,大部分人往往管一个商品叫它的brand,而不以它的用途称呼它。比如烘干机烘干衣服时用的抗皱纸,美国管它叫Bounce sheets;带有漂白成分的洁厕剂叫Clorox;空气清新剂叫Lysol;抗菌漱口水叫Listerine。这些都是brand取代了其用途名称,这也是商家开拓市场时的初衷。对于药物同样如此,比如辉瑞公司(Pfizer)的伟哥(Viagra)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管它叫它的药品名西地那非(sildenafil),更没有人管它叫它的药理名称,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为了便于理解,这里的“伟哥”是品牌药(或原研药),而非伟哥的其他西地那非药物则属于“仿制药”。
3. 另外一组概念是进口药和国产药。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原研药不等同于“进口药”,我想这是很多普通人易混淆的地方。实际上,仿制药也可以是进口的;而国产药也可以是原研的。全球最畅销的药物之一,辉瑞公司生产的他汀类调血脂药Lipitor(立普妥),其专利在2011年就已经到期,因为“原研药”价格高,没有市场,因此现在在美国或其他国家普遍使用的都是仿制药,其中不少是美国以外厂家生产的。同理,中国国产药物也可以是原研药,比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药HDACi - 西达本胺目前是专利药,而其专利到期后将变成原研药。所以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原研药就是进口药,这是不对的。
4. 原创的新药没有真正“退出”中国。中国严格遵守国际知识产权准则TRIPS,所以不像印度一样强仿专利药。在专利保护期内的药物,中国市场基本上销售的都是原版的专利药,有的甚至在医保名录里,比如最畅销的HIV抗病毒药合剂Biktarvy(必妥维)。
根据国际法规和惯例,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专利药是可以仿制的,即为仿制药(定义见第一段)。仿制药和原研药质量因药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为了消除对国产仿制药的误解,我在微博“科普”了十几年(微博正文;微博正文)。不少国内仿制药质量其实很好,比如全球首个HIV合剂药Truvada专利2020年过期,目前国内的仿制药主要是安徽贝克生产,质量是很有保证的。另一个HIV药物NNRTI依非韦伦,其原研药是Merck(莫克)生产的,而后中国的华海药业通过了一致性评价。2013年,Merck将全球依非韦伦生产通过“原研技术转移”全权授权给了华海药业。所以虽然华海药业的依非韦伦被视为仿制药,但从法律和药审意义上来讲,华海药业生产的国产依非韦伦实际上是原研药。
5. 从达到更高标准的“合规性”来讲,不少原研药比仿制药好;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物都不同,绝不能一概而论。药物中的两个主要类型,小分子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差异巨大。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制剂的主要生产国,美国和欧洲大型制药公司的生物制剂如单抗药大部分是国内生产的。所以很多专利药和原研药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我今天还听了来自波士顿地区的MA-4选区美国联邦众议员Jake Auchincloss讲到了中国CDMO(合同医药生产)为美国医药生产节省了巨大成本(图2)。
有趣的是,过去三年,中国自己原创的新药出海形成了巨大规模(微博正文),但是,这些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公司通常也希望把自己的国产新药先卖到美国去,而不是在国内销售,这是因为这些药在专利期内在美国市场才能赚到钱,所谓无利而不往(我也曾介绍过为什么都要卖到美国,见图1)。制药企业需要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没有利润或利润空间被打压,药企则或者出走或者倒闭。
6. 我介绍过,其实我关心和同情的是很多国内普通患者,这也是我最早写微博的初衷;普通患者往往最关心的是药效和毒副作用,而不是专利药、原研药、仿制药、进口药和国产药这些概念。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提高药物质量,尤其是提高药物生产规范和一致性,并合理加强相关监管(也要杜绝监管僵化),这才能让普通患者最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