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雯娜:魏德尔在中国的走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来源:@海雯娜

明天我还有在中国的最后一门考试,之后我就放假啦!

我不想再谈Afd和魏德尔的事情了。很多网民完全低估了我对这个议题的熟悉程度。我可能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你能找到的最熟悉这类话题的博主。

原谅我的傲慢和武断,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跟一些强烈反对我的网友在了解程度上差别有点过大。

我关于Afd在上届选举和党的发展分析的文章被中国的大学和智库买走了。这是两篇约稿。德国所有党派里我最熟悉的是绿党、选择党、SW联盟。有一定了解的是社民党和基民盟,完全不了解的是自民党(其实是没有兴趣了解)。

选择党早就拉拢过我了:白人德国女性,主张德国要独立,跟主流媒体有矛盾。如果在社交媒体上宣传选择党吸引选民,我对他们党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对象。因此我比中国网友对这个群体究竟是些什么人要熟悉得多。

仅在去年夏天,德国选择党的一些人到北京的大学拜访我在中国做交流的朋友。他们中的一个人就是魏德尔这个派系的。只不过,我没有跟他们走很近。这倒不是什么观点分歧,而是我不能理解德国跟俄罗斯都在这种情况下了他们跟俄罗斯政府还有那么多的往来。他们之前刚刚在俄罗斯参加了面见普京的一个活动。

我可以再邀约他们下一次来中国,或许可以组织一次网络直播。他们也愿意来中国游玩。

在一个我因故没能参加的宴会上,这两个选择党人中的其中一个人在中国宾客满足座的一个宴会上发言。他第一句就是“我完全支持中国的统一”。看来他们笨拙地做了一些预习功课呀。

----------

请了解,我无意纠正任何人的看法。我在这里只是列举我为什么不觉得选择党那么高大完美的个人经历理由。我通过我的个人经历和对德语信息的分析,得出我现在的立场。我自己具有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然我过去不会维护中国。

魏德尔在中国的走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它源自于一些中国人对于一个军事强大、实力强盛的德国帝国,存在某种文学文学或者游戏层面的不真实幻想。这是一种有趣的“西方主义”。因此,想象中“应该这个样的德国”需要有个人魅力和充满力量的强者领导。魏德尔在社交媒体的各种转载中被“加戏”,这些压在她身上的符号都是中国网友和美国网友(如马斯克)通过想象付给她的。在现实中她的真实能力和道德水平承受不住这么高的期待。这一点我已经跟我教授老公辩论过很多次了,到目前为止都是我赢。

中国成语:叶公好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