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能的标志性拐点,中国正在从成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半成品制造大国
一个可能的标志性拐点,中国正在从成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半成品制造大国。
中国机电商品出口商会援引海关总署数据表明,集成电路超过手机,成为中国出口额最高单一商品。
集成电路出口1600亿美元,超过手机的1340亿美元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而且增幅超过17%。这个增速远远超过手机的出口。
这意味着在一些优势领域,中间品的出口,已经超过了制成品。这些芯片大量的在海外重新进入3C电子或者汽车。这是中国正在加速失去组装工厂的一个结果。中国最有优势的供应链在海外站稳脚跟。
很多人会以为组装工厂没有技术优势,没有价值。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而且是危险的。
首先组装意味着低技术。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像富士康其实它有非常高的制造技术。苹果一直希望能够有其他的企业来去替代它,避免过于强势的单一供应商。但是,苹果一直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富士康独特的制造优势所决定的。
富士康有自己的刀具公司。它曾经希望日本的三菱或者住友来提供刀具,但是每月10多万的消耗量,让日本公司根本吃不消。富士康只能自己建立材料研发部门,来自行制作小刀具。实验室样品、小规模制造和规超大规模制造的难度,都是指数级的上升。
联想在合肥的联宝电脑工厂,一天20万台的制造极限,也是一种无法用专利来评估的壁垒。
其次就是, 即使有些组装厂看上去 专利技术并不高。但是它能带来大量的就业,而这正是中国最需要的。
当手机在海外制造,当汽车在海外制造,中国制造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中间品的制造往往需要更高的技术,而且它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缩减。台积电与富士康大学都接近5000亿人民币的收入,但前者只需要8万人,而后者则提供了20万人就业机会。
从技术贡献与创造就业的综合角度而言,二者并无高低之分。
后者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特性,甚至更适合于中国当前参差不齐的城市收入的社会分层。它让更多低技能的人群,找到发挥能力的岗位。
英特尔的芯片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3,甚至超过了在美国。
这些带来广众就业的芯片制造,本来在国内就可以消化,直接供给戴尔惠普等电脑企业。无论是芯片制造和电脑制造,都带来了稳定的就业。
然而,当戴尔的代工从2023年开始,大规模撤离中国。惠普从2024年开始考虑把制造基地转向泰国的时候,就会使得英特尔在成都的芯片加大对外的出口。
这正是当前芯片大幅度提升了一个重点原因。
而下一步,当惠普在海外站稳脚跟,就会要求芯片制造也需要非中国造(它已经这么要求了),那么英特尔在成都的芯片工厂,也不得不开始移动。那个时候,芯片的出口就会开始下降了。
中国是一个芯片出口大国,还是一个手机或电脑的出口大国,对就业的差异性具有重大意义。这里面有令人鼓舞的地方,也有危险的信号闪烁其中。
这并非只有攀登高峰的技术问题,也有拉动本地劳动力在国内城市就可以参与全球化版图的社会问题。
从全球视角看,当很多企业被迫出海的时候,中国已经不是保住“世界工厂”的地位,而是要保住“全球供应链领导者”的优势。
而从国内视角而言,保链护土越来越迫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