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日本文化间的一点不同,与动漫等内容的发展

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有不少相通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有个巨大的不同。中华文化至少自周期开始已转向以客观为基,要求人的主观认识、主观表达不失客观,所以,中华文化早已是在客观基础上发展的文化。从日本至今仍有神式天皇这样的概念、有神社这样的内容看,尽管日本研学借鉴了中华文化,但仍还在以主观为文化之基的基础上发展。这种原因,无疑会使日本文化相对更侧重意识而不一定是认识性内容的发展,从而潜在地推动意识性、意识型的推演与发展。

但这是否意谓着,以客观为基础的文化,其想象力及想象力的发展,就不行呢?

不是。中华古代传说里的内容至少已说明人脑即便在很古的彼时(有说彼时人的脑容量较小),想象力都是可以无比的,更不用说人脑的脑容量已不小、已有大发展的现在。李白诗篇的想象力,也已说明,即便严格的格律诗都并不能限缩精彩绝伦的想象。想象和客观、和以客观为基础之间并不矛盾。以客观为基础,实际对想象多了一层要求,就是不要光在脑中瞎想。这状况实际是在要求发展合理想象的一途,这是更关切于人于世的想象发展之途,它无疑对人对世是更有益的。

我们应意识、认识到,中华文化一一至少其核心文化一一大致是“客观+主观”的顺序、形态或强调,日本文化则还有些近似于“主观+客观”。当然,由于引进自然科学观,日本文化对此已有变转、依在变转。

不可讳言,中华及中华文化里的想象力在历史的后来是被多种限缩乃至压制的,这使中华后来走向了卑微,使中华文化走向干瘪、缺乏丰盈。所幸,更客观、更辨证看世观人的近现代中华文化已将其扭转。相信中华今后的合理想象的发展,将超过世界他方。

不信?各位未感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本身,已走在不仅合理想象的路上,还走在摆脱人类过去而作更合理的至少社会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路上?这相应的历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所尊崇的在客观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发展的延续。可以说,中华人现在处在人世最大的一次新旧文化的转换历程中,不仅先走了一步,而且已跨了好几步,走出了较为扎实的成果和结果。只是这可能还未被认知,但它已显现。

动漫不是静态漫画,也因此,它与人有更深入的结合、可与人有更多的结合。它的这种既为美术还近乎乃至就是戏剧的形态,为它的优秀元素扩展至人、至生活,不光奠了个厚底,还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因此,任何人可藉其优秀元素而作自我创作、再创作。

如此之下,个人认为,如果把二次元文化理解为模仿文化,那就是实际停留在一次元的阶段与状态了,顶多处在一次元的延伸延展状态,并未触及合理想象的内涵及其发展,还难言是二次元,介入其中者更难言是二次元的主角。

可以感受cos,感觉形态及状态上的新奇,但不应停留在角色扮演上,那样会只是个打扮,容易只是个一或、一时的打扮,不易感受到其精其妙,更不易推进自己及自身生活合理想象的发展,是不是?

如果说中华文化有新有旧、有精华有糟粕,外部文化无疑也有。对中华文化应除旧迎新、弃糟粕而就精华,对外部文化、外来文化不应也如此?就不应也同样如此?

在看到外部文化、外来文化,我们不仅应注意它外在、表现新不新,也应注意注意其内、其内核新不新,是不是?

否则,人家倘若用新瓶装旧酒的话,您的一副欢欣欢迎还加猛喝、酣饮样,是容易让送酒、卖酒人笑的,人家会笑会说:我只是换了个瓶子、换了个外包装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