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存储跟代工岛台湾合作被美国一搞就死看核心技术及前期调研的重要性

福建存储项目跟代工岛台湾合作被美国一搞就死,钱打水漂。美国告的是代工岛台湾侵权,并没有直接搞福建晋华!

为何?很简单,代工岛台湾没有任何核心技术!来看几条行业新闻:

12011年 代工岛创见:台湾DRAM产业缺乏技术根基

  创见董事长束崇万看好下半年DRAM和NANDFlash市场景气都不错,对存储器模块厂而言,是风险不大的一年,但谈到台湾DRAM产业前景,他感慨表示,DRAM产业最大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景气波动而是台湾没有自有DRAM技术,但现在专利都被国际大厂把持,一切都为时已晚。

2. 代工岛华亚科技总经理:

若全球的DRAM产业只剩下南韩公司,这难道是台湾及全世界IT产业所乐见的吗? 要使台湾DRAM产业走出新格局,以下本人有6点建议。

1. 将台湾全部或部分的内存产能集结成一家纯内存代工公司,达到生产成本全球最低的目标。

2. 选择一家具有高ASP产品,并同时拥有DRAM/Flash的技术母厂为台湾的合作对象。

3. 结合成本及ASP优势,建立共同分享利润制度,可省却支付权利金的问题。

4. 经由技术母厂与台湾品牌公司共同技术研发生根、产品设计能力改善后,可提升台湾品牌DRAM公司的技术能力,并甫以利基产品的大量销售,强化台湾品牌产品的获利结构和永续经营。

5. 顺势扶植台湾相关的IC设计公司,使得台湾继台积电逻辑产品代工后,为内存代工开创康庄大道。

6. 要达到上述的里程碑,总投资金额需要20亿~30亿美元,但此投资带来的是建立台湾的内存代工业长远发展,与南韩内存业者抗衡。

本人提笔写下上述建议 ,

因拜读华宇集团执行长苏元良DIGITIMES发表的「垄断性优势的全球制造业强权台湾不能放弃」及「台湾整体国家产业的竞争优势就在制造业」

代工岛井蛙牛皮吹得震天响,全球制造业要强权?这种恶心的话都说得出来😜😃。建在沙粒上的代工岛台湾代工业,没有核心技术,方方面面都被外国控制的代工。短短几年,很多已经成为惨业了。)

两篇文章后,有感而发,相当认同文中提及与其要与欧、美、日业者数十多年DRAM技术硬碰硬,不如珍惜台湾拥有的庞大40%内存产能,这才是未来台湾要与韩系大厂一较高下的最大优势,DRAM产业做不好的真正原因,

😄👍并非只因为台湾没有掌握技术,😀😝

就因为苏元良执行长的这一段话,而使得我不避讳的以DRAM业者的身分,写下此篇建言,希望我这一篇文章能引起共鸣,而不会太晚?

                                                            ----------------

500

福建存储项目跟代工岛台湾合作被美国一搞就死,而其他没有跟代工岛合作的存储却活的好好的原因:

3.  2019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被告的无效请求宣告:维持微电子所涉案专利的全部专利权有效。这标志着在世界集成电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领域,我国第一次向国际半导体龙头企业发起的专利维权诉讼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表明微电子所在集成电路制造最先进技术领域布局的专利质量,经得起堪称在技术和法律上世界最强的公司的真枪实弹的挑战。2019年3月,世界著名法律媒体iam在诉讼专题首页重点报道了此案进展和意义。  

   基于02专项22纳米先导工艺研发成果,2013年6月许可武汉新芯1493项先进制造工艺专利,包括22nm-14nm关键工艺技术与先进存储器技术相关专利,许可年限为20年,合同金额为1100万美元(6787万元人民币)。

  2014年10月,与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共建中科新芯三维存储器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开发3D NAND闪存,合同金额4000万元。

4. 微电子所“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研究集体”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稿件来源:微电子重点实验室 张康玮 发布时间:2019-01-09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授予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决定》,微电子所刘明院士领导的“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研究集体”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研究集体面向存储器领域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长期紧密合作,系统深入研究了新型存储器机理、器件材料与结构体系、性能调控规律、可靠性表征和集成技术。取得了局域氧化还原主导的阻变模型、阻变存储器三维集成、电荷俘获存储器材料和结构体系优化及可靠性表征等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

获得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解决方案,主要发明专利和技术研究成果转移到国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在初期技术来源、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为中国存储器的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问题来了:福建存储项目为何没有做详尽的前期调查就跟没有核心技术的代工岛台湾合作?几年前的行业新闻都查不到么?跟没有核心技术的代工岛台湾合作会有那些专利上的风险不去评估么?

为啥?原因恐怕是很多人(可怕的是一些决策者也这样)认为除了用外国技术 设备代工外啥也不会的代工岛台湾是个科技岛!

再来看代工岛台湾极少数相对清醒客观的人对自身的评估:

DRAM、面板、太陽能、LED曾被視為台灣「四大慘業」,前車之鑑至今仍難以忘懷。台大資工系教授洪士灝近日在臉書上發表一篇「淪落到只能靠削價競爭?」的文章,引起熱烈討論,和沛科技總經理「翟神」翟本喬也分享轉貼,大讚洪教授明確點出業界與政府心態上的兩大問題:一、業者想找大市場,

  但技術深度不足,【只能代工】;二、不知道自己小,一昧找大目標拚。

  提到台灣四大慘業這個慘痛的教訓,洪士灝教授說,工作要有尊嚴,若一路淪落只能靠削價競爭,價值越來越低,這樣的社會是否會成為「悲慘世界」的翻版?他說,如果法人與廠商仍用降低成本這招來賺錢,或是靠政府補助營運的概念,只會把原本有機會的產業越做越小,甚至搞成「慘業」。創造價值需要的是突破與躍昇,有能力的人或許可以思考做些不同的事。

  洪士灝教授列出台灣廠商的3大路線,路線A-說自己公司有做高科技研發,【其實只是買現成的技術和機具來幫人代工,】【其中也有一些品牌公司,但產品品質或品牌價值並不出眾,只能低價搶市;】

  路線B-市場規模小、需要頗多客製化的專業領域技術和產品,門檻雖高,但進去不會有很多人來惡性削價競爭,這是現階段台灣要走的國際路線;路線C-追逐那些市場規模大、高技術門檻的研發項目,但以我們的經濟力量、本國市場規模、產業水準並不適合。

  而在上世紀末走路線A的公司大賺其錢,連帶產生許多英明的老闆與科技新貴,

  這些人被捧上天,把自己講得像是走路線C的企業,讓一般民眾以為台灣真的是一流的科技島

  跟著玩起金錢遊戲,缺乏居安思危、突破創新的想法,於是,一些產業在技術沒有深耕和累積,加上中國、印度崛起,自己人削價競爭,漸漸失去競爭力與利潤,成為慘業。

  洪士灝教授指出,政府和產業往往打著發展新興產業或產業轉型的口號爭取資源,卻只是將資源導入既有產業,因為主導的還是同一批人,變不出新把戲,檯面上看起來戰功彪炳,卻難以扭轉頹勢,反而耽誤了國家產業轉型的契機。而國家轉型不成,有許多的藉口與假議題,抱怨員工分紅費用化導致台灣產業失去競爭力、指責年輕人抗壓性低、國際金融風暴和政府不補助等,實際上是產業長期接手台灣最優秀的年輕人,卻讓他們從事低門檻的研發,技術難以累積提升,而喪失競爭力。因此,他高調提倡路線B,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另外的路線。

  對此,「翟神」翟本喬認為有3個解決之道,一、要願意長期耕耘,二、要及早與商業規劃結合,三、政府不去補助路線A,就幫助到路線B的公司了(與洪教授看法相同)。翟本喬說,大家應該把心力投注在路線B上,政府與產業也要認清路線A的侷限,是時候走出來了。

延伸阅读:

《知识产权风险笼罩下的洋马甲兆芯》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162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