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华盛顿盯上了中国产的路由器,会怎么下手?

  美国政府最近启动了对中国产的路由器的审查,这是华盛顿无休止的“对华恐惧症”剧集中的又一章,但没有新意。

  这一次,像TP-Link这样的品牌成为目标。该品牌占据了美国家用路由器市场60%的份额。据CNN报道,美国官员正在调查这些产品是否存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潜在风险。

  对华盛顿来说,如果最终决定禁止销售中国产路由器,这或许可以满足“必须对中国技术采取行动”的政治需求。然而,现实要冷酷得多。看上去华盛顿又找到了一个打击中国制造的借口,实际上却陷入了一桩要付出不小代价的“生意”之中。

  数百万美国家庭依赖中国产路由器(如TP-Link)获得价格合理且可靠的网络连接。对这些家庭来说,转向其他品牌意味着支付高昂的费用。由美国国内或盟国制造商生产的路由器,目前无法与中国产品竞争,尤其是在生产规模和价格方面。如果更换路由器的成本由低收入和中产阶级家庭自己承担,那会引发他们的不满。

  此外,美国缺乏明确的计划来替代中国产路由器,谁能替代中国生产的路由器,政府需要多大的投入来完成这样的替换,即使找到替代,能否大规模的生产等等,都是问题。而且,替代生产必须是全部零配件均由美国或盟友国家的厂商生产,是否仍然需要中国生产的零配件呢?

  网络技术的全球供应链高度交织,而中国制造商已经成为从最小的组件到最终组装生产线的关键所在。切断中国产路由器的供应将导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推迟新设备的推出,并最终削弱那些依赖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网络设备来生存的美国核心行业和小企业。

  这种局面无论对谁来说都是“双输”。更昂贵的路由器意味着小企业成本上升、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负担加重,以及农村社区通讯布网进程的放缓。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品牌已经在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网络设备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为那些西方公司无法竞争的地区提供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不会因为华盛顿的禁令就停止购买中国产路由器。美国的禁令无法重写全球贸易的规则。即便在地缘政治审查的压力下,中国产路由器仍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成为发展中通讯市场的关键参与者,而这些市场美国往往不可能像中企那样,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

  华盛顿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它为何仍要坚持展开调查?

  答案更多地在于,现时每一位试图在美国政坛上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在着力于将自己塑造成对华出拳的硬汉。

  “中国制造”在华盛顿的词汇中几乎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的代名词,连大蒜都受到了“热情关注”。但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回应的确带来了直接的政治收益,每一位显得对中国保持警惕且强硬的政客都会因而受到“热情关注”。

  官员们的日常工作似乎就是要在中国产品中,寻找安全或人权问题的蛛丝马迹,否则就好像不配在政府部门拥有一张办公桌。

  归根结底,这种政策反映的更多是一种心理执念,而不是理性战略。

  这种“对华恐慌症”的传播,给美国和全球消费者都带来了伤害。华盛顿在强迫消费者选择价格更高的国产替代品的同时,也让全球供应链因其战略导向而陷入混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够“赶尽杀绝”中国制造。

  美国的策略更像是一种高成本的长期遏制与不惜代价的填补,以尽可能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但是,这种围绕经济、安全和技术领域展开的全方位竞争,必会造成越来越高的对抗成本,而维护美国在几乎所有重要产业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代价必然更加高昂,以至于最终无力付出。

  中美在诸多关键领域的竞争会变成承受力的竞争。走到这一步,中国更坚实、更具规模的制造业的力量就会彰显而出。

  the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