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产价格的波动及其应对

资产价格,尤其地价和房价的下降,引起了不少专家的担忧。他们认为这会导致债务链条的不安全,引起金融风险,也会导致百姓财富的减少,不利于解决消费低迷等问题。这篇文章就来简单探讨一下资产价格是怎么波动的,抛砖引玉请大家也思考一下如何应对才比较好。 

价格是价值的反映。资产价格会提前反映其价值。 

先说一下价值、价格、资产是什么,怎么来的。 

“价值(财富)”一般指“使用价值”。其本质是“能量”。没有能量,万物不存,万事不生,那就没有价值可言。 

“价格”就是使用价值的货币标识。当价格低于价值(使用价值)时,对买方有利。因为买方付出的能量少,收获的能量多,买得值。反之,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对买方不利,是买亏了。但是对卖方有利,赚大发了。 

资产或资本,是将价值(财富)不用于消费,而是用于投资谋利的产物。比如铁锅,你用于家庭烹饪就是消费,用于开餐馆就是投资,就是资产。 

财富(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呢?即“使用价值”是怎么形成的? 

人不是天生会劳动的,是正确的方法把人类活动变为劳动,然后指导劳动把自然物加工成财富,即价值、使用价值。 

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财富的源头。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它们通过影响劳动的种类、数量、效率来决定财富的有无、品种以及增速。 

资产由于是谋利的,要赚取利润,所以其价格与科技创新的形势紧密相关。当科技创新活跃时,整个经济的利润高,增速上升,因此资产盈利也丰厚,资产价格就高。比如,农村小店卖一口锅给小饭店是20元。不久之后,农业技术提升,农村收入提高,小饭店的收入也提高。那么,同样一口锅就可能卖50元,让小饭店的资产增长。这就是资产价格受科技创新影响的过程。 

了解了这个原理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会有资产价格下跌的现象。这在表面是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的结果,深层是科技创新放缓的结果。创新不如以前活跃了,资产盈利减少,资产价格自然就下降了。 

资产价格下降会带来麻烦的金融问题。因为,资产价格反映其盈利状况,这带有“提前性”。一个资产卖什么价格,会把未来的盈利预期反映在价格中。预期越好,资产的价格越高。由此就催生出了贷款(借债)购买资产的行为。敢于贷款就是看好未来的经济增速,看好未来卖出资产时的盈利能力,看好未来的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 

但是,如果未来的实际情况是科技创新乏力,创新减少,使经济增速下滑,利润降低,那么资产盈利就下降,预期就变差,资产少有人购买,难以变现为实际利润。结果就是资产被竞相降价卖出,提早兑现价值,造成价格下降。 

而资产价格下降对拥有资产的人来说就是损失,对贷款(负债)购买资产的人来说就更亏了,对抵押资产去银行贷款的人来说,就要补足抵押物价值,平白多出一笔支出。而银行也会因为抵押物贬值而导致贷款风险加大,从而威胁到金融安全。即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 

这就是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下滑之后,资产价格的变动情况,及其给资产所有人的财富带来的不利影响,给金融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又会影响到消费趋势,使消费低迷。 

消费低迷后,产能就过剩,企业开始减薪裁员,让劳动者的收入降低,使消费更低迷,让产能更过剩,企业扩大减薪裁员,形成恶性循环,把经济推向危机。经济危机不断加重,企业盈利不断恶化,企业还贷能力也开始下滑。于是,企业一旦遭遇资产价格下降,抵押物价值不足,银行开始催缴补足抵押款时,很可能就破产倒闭了。这就会让银行无法收回贷款,造成坏账。坏账多了,就是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会引爆经济危机。 

回头看整个危机过程,其实就是科技创新的变化开启了危机。 

科技创新快时,盈利容易,经济形势好。所以卖方就提高资产价格,提前兑现未来的收益。而买方在良好的经济预期下,也敢于负债购买资产,参与财富生产,或者坐等涨价,实现盈利。 

然而实际情况是,科技创新失速,不断放缓,已经被提前兑现的资产价格,资产价值,并未实现。也就是资产的拥有者“买贵了”,买亏了。如果他是自有资金买的,那么他的财富少了,消费就会受到影响,不断减少。如果他把资产抵押给银行换贷款了,那么他在银行催缴抵押物价值后,也不得不想方设法筹钱,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消费。 

消费一旦下滑,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时期,就容易导致经济循环的连续恶化。 

因此,“支撑资产价格,使它不降低”就成了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 

那么,如何支撑资产价格呢? 

显然要往市场里注入财富,托住宏观经济的盈利状况,也就是维护经济增速。增速不掉下来,资产价格也不会掉下来。 

那么,这个注入市场的财富要从哪来呢? 

前面已经说了,科技创新放缓,盈利就是会下降的。这个趋势无法改变。即经济周期无法改变。这是由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无法控制”导致的。 

于是,注入市场的财富越来越无法从“新增财富”中来,就必然要从“储蓄财富”中来。 

这就有了托住经济增速的第一个要求——刺激消费。通过扩大消费,把储蓄财富减少,增加市场里的财富,从而维护经济增速,维护资产价格稳定,保证债务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安全。 

但问题是,储蓄财富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经济增速下滑无法改变,储蓄财富这个池子里的水进少出多,逐渐就枯竭了。消费的繁荣不可持续。人们不再愿意拿出储蓄去增加消费。

消费少了,企业盈利困难,投资也会减少,储蓄财富更不会从银行出来。而企业为了保住盈利进行减薪裁员,则会继续恶化消费和经济循环,加重经济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此时,就到了资产价格保无可保的地步了。 

换言之,就是到了“零和博弈”的地步。到底是应该资方减少储蓄,拿钱出来保住资产价格,还是非资方(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减少储蓄,拿钱出来保住资产价格? 

显然,应该是资方拿出钱来,而不是非资方拿出钱来。因为,资方财富多,拿一些出来不会造成消费骤降。而非资方拿钱出来,则会导致消费越来越低迷,是加速下降的趋势。非资方在此时会特别剧烈地减少消费。 

这就是一个财富在资方和非资方之间的移动问题。流向是“零和”的。 

面对零和博弈,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引入第三方。 

这个第三方就是“政府”。 

政府用自身信用做担保,发行债券,借钱(借出储蓄财富)放入市场,通过扩大投资或发钱刺激消费,维护市场利润,保护资产价格。 

但是,政府真的可以这样解决零和博弈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政府只是国民财富的“管家”。政府本身其实不拥有财富。政府的财富来自民间,也属于民间。因此,政府本身是打引号的“没有信用”的。所谓“政府信用”,那些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全是国民的。 

因此,政府发行债券,借债刺激经济的做法,其实是“用国民的财富为抵押向国民借款”,类似于用你的财富为抵押担保,向你借款,套取国民的储蓄财富来维持市场里的利润规模。这其实就是无抵押强行借款刺激消费。

那么,政府能如期正常归还国债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政府并没有改变科技创新放缓的局面。即经济增速依旧是连续下滑的,在下滑周期里。那么,政府借债时的经济增速高,债券利率也高,而还款时的经济增速低,宏观利润也低,这是没法还债的。 

换言之,政府财富来自民间。民间无力负债投资,负债增加消费了,政府会有能力负债投资和消费吗?必然是没有的。 

所以,人们就看到了政府债务日积月累,陷入泥潭,逐渐无法自拔。 

无法自拔后,政府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来应对。 

1、压缩财政支出,“砸锅卖铁”还债。结果,靠财政养活的人们,比如公务员、教师、医护、环卫、公交司机、公用事业企业的职工……收入下滑,甚至出现不能按时发工资的情况。然后,他们的消费下滑,使产能过剩,产销失衡,恶化了经济循环。 

2、无锚印钞,开动印钞机还债。缩减财政支出显然给经济以重创。迫不得已,政府只能印钞还债。表现之一就是央行下场购买政府债。然而印钱之后,所有货币全部贬值,贬值部分被转移到新增货币中用于还债,把债务危机解除了。这等于是强取了国民的财富用于消债。 

消债之后呢? 

消债之后,经济增速依旧是下滑的。经济周期还是在下滑周期里。那么,资产价格下跌,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依旧没解决。 

所以,政府还是要借新债还旧债,债务经济无穷无尽,根本停不下来,也解决不了。只要科技创新不恢复,经济增速和经济周期无法逆转,市场经济的恶化就无解。 

而债务经济本身,即每一次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印钱)来强行拿出储蓄财富去维持经济运转的行为,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下进行的。这就是强取储蓄财富来加快经济循环,而分配制度不改,等于放大了分配规则的效果。 

即,债务经济借政府之手无差别拿出国民的财富后,会在投入市场,维持经济循环的过程中,做更有利于资方的分配。因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依据是“资本”。只要出现贫富分化就是资方富有,非资方困难,很少反例。 

所以,债务经济在本质上等于把非资方的财富转移给资方了。 

这就是债务经济下,社会里的贫富差距会扩大的原因。政府借债实际上是在财富的零和博弈中“拉了偏架”。它通过印钱购买国债,制造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无差别”地拿走了国民的储蓄财富,然后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进行了“有差别”的分配。 

后果就是,老百姓的消费低迷根本止不住,反而被加重了。哪怕直接发钱给老百姓,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涨幅都能抵消这一行为,保证资方的财富增加。这就是伴随货币供给的增加,债务经济的扩大,形成“新三座大山”,遏制了百姓消费的原因。 

于是,各种刺激消费的手段,最后都是让它进一退二,震荡下行,短期繁荣,长期恶化,经济不断加重恶化,最后不但非资方受害,连带中产阶级消失,大量中小资本家也成为受害者,破产倒闭结束经营,还留下更严重的债务危机。 

由此我们说,一些专家想让政府扩大负债去拯救资产价格,避免债务危机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建议真的是…… 

唉…… 

最后,我希望人们思考的是,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生产力水平足够支撑现有人口和良好的人口结构,那么,哪怕经济增速降为零,生产生活也可以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不会发生经济危机,更不会有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里本来就没有萧条期和衰退期,只有增长期和平台期。科技创新放缓,又没有倒退。生产力水平没增长,也没有下降,实际还在缓慢提高,只是增速慢了。 

那么,当前的经济困难是怎么发生的呢? 

答案就在下面的参考文章里: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刺激消费”为何美国易,别国难?》

《关于“财富的本质是能量”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中的“公平”概念》 

《人类历史并未现代化》

2025.01.0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