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知道的,今后5年城市经济突围4大方向!

500

作者 | 1/6图片工作室

踏入2025年,来到「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交汇点,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去年12月吹响了全力「拼经济」的号角。

会议围绕财政、货币、内需、科技、产业、楼市股市、城乡融合等多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大招」,这些政策在今年会逐步落地实施。可以说,中央在用超预期来稳定预期,非常明确地给大家传递「信心」。

▍外部挑战与应对考量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外部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即将来临的「特朗普2.0」时代。特朗普提名的官员大多持对华强硬立场,其在竞选期间宣称要将对华关税提升至60%,当选后又宣称进入白宫首日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关税引发的贸易战,即将会影响到出口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众多国际智库报告均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华关税战和技术脱钩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的报告《准备聊生意》,更是指出特朗普商人特点的「交易型」外交风格下,中国或许存在腾挪的空间。但中国已非常清楚,与中国展开高强度竞争已经是美国两党的共识,特朗普上台只是对抗路线的继续,中国早已放弃幻想,做足了应对准备。

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表明我国已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同时,面对科技脱钩也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有效应对中美角逐的「核心竞争力」。

▍贸易冲击与内需困境

贸易战的连锁反应已对我国出口企业和就业市场造成冲击。以SHEIN为例,受欧美加强电商平台监管影响,其2024上半年利润率从8%急剧下滑至2%,同时约20%-30%的国内供应商面临订单流失风险。

对我们来说,把东西生产出来并不难,今后如何能把东西都卖掉才是问题。在当前总需求不足,家庭消费意愿和企业投资意愿低迷的现状下,更是难上加难。

SHEIN位于广东的部分生产集群

500

为了应对这些难题,从2024年9月开始,国家的宏观政策就积极调整,保增长、扩内需成了最重要的任务。例如,发行15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政府投资扩大内需

国家为经济发展精心谋划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政府投资带动成为关键发力点。

在城市建设方面,地下管网改造预计未来5年涉及近60万公里管网,总投资达4万亿元;2024年10月,住建部推动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扩充至4万亿元;财政部拟对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给予20%价格优惠,加速国产品替代,缓解出口压力。

由此可见,保增长、扩内需、树信心已成为当前及未来数年宏观政策的清晰主线。

说完了大趋势,城市经济要想高质量发展,光靠政策短期刺激是走不远的。

▍城市发展逻辑发生转变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并指出「城市群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的重要平台,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要坚定不移。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据研究,我国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新增超2000亿元消费需求和万亿元投资需求。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接近70%。

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不仅是提升城镇化率的主要载体,更是大幅拉升消费和内需的主战场。

500

同时,「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在淡化,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拿下了「国」字号的中心城市,取而代之的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分级体系。同时,县域经济迈向「微中心」化,县城将成为融合生活、就业、公共服务和产业的综合中心,成为我国中心城市分级体系中的又一级。

由此,大、中、小多层级的中心城市,将成为城市群、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内核。也就是说,「中心城市化」将是每座城市都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然而,2023年数据显示,29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76个人口在减少,这表明多层级的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着人口减少、内需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既定前提下,中心城市化的建设,不能仅依赖空间上的中心化,更重要的是成为 「高质量要素」聚集的中心。

500

我们认为,高质量要素必须包含以下4大类别!

01

科技创新,构筑新质生产力底色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资源从中心城区向新城(新区)的转移,往往未能达成预期效果,众多新城区难以形成有效带动力,反而致使中心城区陷入衰落境地。

数据显示,2022年373个中心城区GDP增速均值仅为2.36%,严重拖累了城市整体的中心化进程。为啥会这样呢?

中心城区衰退,是很多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

500

这一困境根源在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过于关注增量建设,而忽视了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量,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特别是「赛道切换」。

以玻璃制造这一常见的城市基础产业为例,传统的玻璃制品生产如容器和建筑材料领域竞争激烈,容易陷入价格战泥潭。而通过技术创新,将玻璃拓展到相机镜头、医疗器械镜片等领域,产品价值将实现指数级增长,从而成功切换到新赛道。

国际上,尼康、佳能等光学领域企业又在原有「卖玻璃」基础上,凭借技术创新进军光刻机领域(镜片价格占光刻机整机40%),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尼康光刻机收入达2033亿日元,占总收入的28.4%,有力带动了东京品川区的经济发展。

尼康所在的东京品川商务区

500

在我国大力推动芯片制造国产化的进程中,拥有光学基础的众多城市如江西上饶(凤凰光学)、江苏南京(波长光电)等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机会借助创新加入新赛道。

1. 科技创新的空间化

科技创新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至关重要,中心城区相较于郊区封闭园区更具优势。正如霍金所说「21世纪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科技创新依赖多学科、跨学科的交流合作。

理论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在《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中指出,城市规模越大,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越频繁,越能促进分工细化、创造需求和财富。城市尺度影响连接成本,而连接次数决定产出质量,中心城区在这些方面优势明显。

而且,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心城区是城市更新重点,有政策和资金支持。

城市更新将是中心城市建设的长期工作

500

说到城市更新,应优先注重内容更新,引入高税收的高科技产业平衡投入产出,如纽约「硅巷」、伦敦「硅环岛」、洛杉矶「硅滩」等科技创新区,均是在中心城区更新中形成。

从国际发展规律看,中心城区的各类限制因素,促使创新以「产业社区」形式呈现,这也与城市的「15分钟生活圈」建设契合,以波士顿肯德尔广场为例。

更新后的波士顿肯德尔广场

500

其更新形成多个产业社区,融合了IT、AI、制药、生物等多领域企业,其产业社区有以下特点——

空间更开放:产业社区空间开放性,必须远高于以往园区,形成人人可参与的创新环境。

社群更突出:产业社区围绕不同喜好科技人群,为他们量身定制社交环境,促进不同领域间的碰撞。

功能更多元:产业社区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生活场所,它拥有完善的商业、休闲、教育等生活配套功能。

创新可交叉:产业社区不强调创新企业是否来自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但他们之间的创新要有所关联,容易形成跨领域的创新。

顿肯德尔广场内的产业社区

500

这些特点加速了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使波士顿成为该领域创新中心,吸引众多生物医药公司入驻,全球TOP20的生物医药公司中的18家在此设立办公机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250家,其中80%为初创企业。

2. 科技创新的场景化

随着中美科技竞争的持续升温,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已然成为双方角逐的关键领域,低空产业、商业卫星、人形机器人、AI等备受瞩目。在这些新兴领域,商业模式尚未定型的「得标准者得天下」窗口期,谁能率先打通商业模式,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因此,城市应敏锐把握这一机遇,结合自身特色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推动新兴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低空经济为例。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热门领域,去年,多达29个省市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谋划「向天空要GDP」。中央空管委也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6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前不久,国家还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足见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

低空经济中的eVTOL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与eVTOL制造的「三电」相似度极高,达80%-90%,这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开拓了新方向,也凸显了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

深圳在低空经济的城市层面应用场景建设方面可圈可点。

▍可见的应用场景建设:

去年2月,深圳开通全球首条eVTOL航线(深圳—珠海),随后11月又完成大梅沙至小梅沙的eVTOL旅游观光航线,为盐田eVTOL产业园开辟了市场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产业与市场的对接。

同时,深圳作为最早开放无人机低空运输场景的城市之一,截至去年11月,已建成249个各类低空起降设施,包括7个快递无人机运营集散基地和102个无人机快递配送航站点。

以罗湖黄金珠宝低空运输航线为例,12.6公里的距离仅需12分钟即可到达,实现了水贝片区、特力布心工业区及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之间的「店厂互通」,极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深圳的无人机快递配送航站点

500

此外,深圳还广泛探索无人机在安防救援、设施巡查等场景中的应用,并在建筑工程领域积极尝试。

如盐田区梅沙尖城市看台项目,前期利用无人机进行地形测绘与建模,确保了看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升了施工安全性;施工过程中,无人机实时监控施工区域,及时发现问题。

鉴于梅沙尖山势险峻,传统物料运输困难,无人机吊运材料的应用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隐秘的应用场景建设:

低空通信基础设施是低空飞行的关键支撑,深圳构建了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通信网络。目前已建成8万个5G基站(未来还将增设5G-A基站),实现了120米以下5G网络的连续覆盖,为无人机飞行和数据传输提供了稳定保障。

深圳正在构建「空—天—地—海」

融合通信网络体系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同时,建成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使无人机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有力提升了飞行安全性和精准度。

此外,深圳于去年11月发布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1.0版本,作为低空飞行活动的「大脑」,该系统可实时获取航线状态、建筑物信息等,有效规划规避潜在 「环境冲突」,协调不同类型低空飞行器的任务分配。而且,该系统还能融合多种感知数据,精准检测「黑飞」行为,维护低空飞行秩序。

由此可见,深圳凭借对低空经济的深刻理解,充分整合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等资源,全方位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有力推动了低空经济在多维度的快速落地。

02

产城融合,重塑城市产业竞争力

1980年代末,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概念,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它能够产生强大的区域特色竞争优势。

集群规模效应带来的「涌现」现象,让集群内能诞生众多具有「专精特新」属性的企业,进而使一些国家在关键领域具备了「卡脖子」能力。

荷兰埃因霍温的产业集群中诞生了

光刻巨头阿斯麦(ASML)

500

中国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例如,前不久作为反制美国「拉黑」140家中国公司的反制措施,严控镓、锗、锑、石墨等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

禁止这些出口美国,不仅是因中国储量大——2023年,中国生产的镓、锗、天然石墨,占全球的98%、60%、77%;

更是因为中国稀土产业集群凭借在精炼环节的绝对优势,不仅能实现全球领先的高纯度提炼(纯度对芯片、武器等高精尖产品精度至关重要),还能保持价格实惠。

使得美国即便寻求到其他国家的稀土矿替代,也难以实现「质高价低」的精炼效果,甚至可能要送到中国提炼。

包头市稀土产业发达,拥有稀土新材料集群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众多集群分布于三、四线甚至五线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产业集群已从单纯资源开发转型至新材料领域,如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壁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卫星产业集群。

胡润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三、四线城市独角兽企业达15家,总市值约2237亿元,充分彰显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转型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鹤岗,

负极材料用天然石墨原料占全国80%以上

(来源:图虫创意)

500

然而,产业集群在城市落地过程中,也面临产城分离问题。许多产业新城、开发区虽形成产业集聚,但因远离市区、配套不足,导致通勤成本高、人才流失、消费市场难以规模化、服务业发展受限,甚至影响产业集群可持续性。

例如,瑞典谢莱夫特奥镇的新能源电池企业Northvolt的产业集群,虽有大众、西门子、高盛等众多大牌企业和政府支持,却因位置偏僻、缺乏配套、留不住人、成本高等产城融合问题的困扰,烧光150亿美元,负债420亿后就破产了。

为解决这一问题,城市需推动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增强产业的中心化。

1. 产城就地融合

许多产业集群沿交通运输要道分布,远离市区且布局分散,导致产城分离。波士顿采取将园区变为镇区就地融合的策略,形成产业小镇集群,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波士顿生命科学产业发达,相关创新集中于中心城区,与其配套的众多科研仪器制造企业,如赛默飞、日本电子、德国卡尔蔡司等则分布在城郊的128公路沿线。

128公路沿线企业园区

500

这些「新企业」使衰败的IT产业园实现转型,但产城分离问题依旧。随着产业发展,128公路交通拥堵加剧(2007年平均拥堵率达125%,事故5.5万起),大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对企业吸引力。

于是,波士顿推动产业园区与周边小镇融合。

▍以产业园区为核心的综合区

在镇区、园区与128公路接壤区域建设「综合服务区」,涵盖大卖场、餐饮、酒店、公寓、办公区等,兼具生活和商务功能,解决了园区与小镇配套不足问题,赋予小城镇城市商务属性。

128公路沿线的综合服务区

500

对于距离小城镇较远的园区,通过建设「交通管理覆盖区」(TMOD)形成连接带,除商业、办公、居住功能外,TMOD还配备日托中心、学校、医院等,成为通勤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区域服务中心。

128公路沿线的TMOD

500

▍以TOD为中心的文化生活区

小镇内以TOD为依托,形成融合历史、文化、商业的生活居住区。

如沃尔瑟姆镇车站TOD半径400米范围内,有厂房改造的博物馆区(沃尔瑟姆历史学会博物馆、查尔斯河工业与创新博物馆等)、餐饮街、商业街、酒吧街和滨河生态公园。周边园区员工步行10分钟内就能感受小镇的繁华与文化,吸引他们成为小镇居民。

沃尔瑟姆镇车站TOD区域的博物馆区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众多产城融合小镇的形成,使128公路成为充满活力的科创走廊,增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

2. 产城极化融合

先规划后建设的产业集群常受强市虹吸效应影响,产城融合面临挑战,需靠自身成为强磁极破局。

英国308公里长的M4科技走廊沿线城市,一直被伦敦虹吸效应困扰,但布里斯托尔通过高端制造区的极化融合实现了逆袭,一跃成为伦敦之外最重要的科技集群,有近450家科技初创公司。

500

▍跨学科融合中心

布里斯托尔高端制造区位于M4公路沿线,借助二战飞机生产基础成为空中客车制造聚集区,先后建立国家复合材料中心、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初期是加强航空制造优势,后吸引了新兴产业聚集。

如飞行汽车企业Vertical Aerospace依托本地航空、机器人、工业设计优势研发制造;仿生假肢初创公司Open Bionics技术源于机器人实验室和材料中心。

布里斯托尔的空中客车制造聚集区

500

随着清洁能源发展,该区域凭借制造、空气动力学优势进入风力发电行业,借助材料学基础推动太阳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并获「欧洲绿色之都」称号。

随着先进制造业的需求扩大,高通、飞兆半导体、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制造企业开始集聚,又形成芯片设计及制造集群。

高端制造区内的芯片设计及制造集群

500

▍区域综合枢纽

在产业发展基础上,高端制造区补齐商业、商务、生活功能,如9万㎡的Cribbs Causeway购物综合体和100万㎡的Horizon 38混合商业区(具备办公、商业、酒店、会展、仓储等功能)成为工作、消费中心,菲尔顿机场的社区化改造也在规划中。

作为极化中心,布里斯托尔积极带动周边区域融合发展。

2016年联合南格洛斯特郡、巴斯、萨默塞特东北部组成英格兰西部增长中心,高端制造区通过跨领域技术合作,助力巴斯发展数字出版和软件服务,提升加的夫科技媒体实力等;联合企业、学校为大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提升区域就业率。

英格兰西部增长中心为市民提供的再就业支持

(来源:WECA官网)

500

在极化融合作用下,布里斯托尔成为M4科技走廊新中心,被评选为「英国最智慧的城市」,科技走廊结构从一家独大型转变为珍珠项链型。

03

消费+服务,激活城市经济循环

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是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促销费」更是重中之重。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给城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顾去年消费市场,一线城市消费表现弱于二三线城市,必需消费品虽有小幅增长,但可选消费品市场低迷。表面上看是「信心不足」,实则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建设的推进,商业品牌不断下沉,各层级城市间的「标准」消费逐渐趋同,大城市原有的商业优势逐渐消失,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难以被有效激发,消费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城市间的「标准」消费逐渐趋同

500

城市若要重新激活消费市场,关键在于紧跟大众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精准提供与之匹配的消费选择。

正如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说:「一旦人们的消费选择受到限制,也就扼杀了他们消费的潜能,社会再生产的齿轮转动也就放缓,这可能将是现代经济所害怕遭遇的灾难。」

大众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且多变,虽然大部分需求满足属于企业的商业运营范畴,但城市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围绕消费需求构建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创造多元的服务岗位,从而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

城市的消费服务体系什么样呢?以宠物经济为例。

500

这几年,宠物经济在咱们国家飞速发展。2024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预计到2028年能超过万亿,目前宠物数量已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了。

早在2022年,日本宠物数量差不多是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的4倍了,这背后反映出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导致的情感需求,宠物成为人们转移与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

企业的商业运营范畴:

对于企业而言,针对用户需求不断细化,形成了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玩具、宠物医疗、宠物培训、宠物礼葬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服务创新至关重要,如宠物礼葬提供骨灰钻石服务,即通过技术手段将宠物骨灰转化为钻石,为宠物主人留下纪念。

2024年全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735亿元,

比去年增长5%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城市的宠物经济服务体系:

城市作为庞大的经济系统,在宠物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引入相关制造环节,更应构建与之匹配的消费服务体系,这才是促进宠物消费的根本所在。

以宠物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深圳为例,该市已拥有10多个宠物友好户外公园,为宠物提供了休闲活动空间;1000多家宠物友好餐饮门店,方便宠物主人携带宠物就餐;50余个「宠物友好」商场,允许宠物进入特定区域,为宠物主人提供了更多消费场景。

深圳的宠物公园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为了进一步完善宠物经济服务,深圳福田区出台了「宠九条」政策,明确鼓励宠物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并根据宠物行业所需的动物医学类专业给予实习补贴,旨在培育和留住更多专业人才,提升宠物经济服务水平。

总之,无论城市发展哪种XX经济,都离不开空间服务和产业服务的建设。

1. 消费服务的空间要素

老读者应该知道,丈量城市公众号之前对消费中心城市做过详细研究,还会编成《世界著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书。总结来说,消费服务的空间要素包括下面两点——

▍多层级的商圈结构

城市消费服务的空间承载形式为商圈,除了市中心大型商业区,街区、社区乃至交通站点都具备成为消费服务空间的潜力,这些不同层级、功能各异的商圈,共同组成了城市消费服务的空间体系。

北京的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示意

500

城市商圈:城市商业活力的核心,要因地制宜结合交通枢纽、城市更新、文化、生态等要素,发挥空间密度优势,形成特色化的消费服务枢纽。

例如多中心结构的东京,结合各商圈的要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圈——以时尚、前卫为特征,引领年轻人流行趋势的涩谷商圈;二次元文化和电子商品为特色,全球「二次元爱好者天堂」的秋叶原商圈;

集中了众多剧场或演艺空间,成为了「看剧天堂」的有乐町商圈;云集了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成为文旅消费中心的上野商圈等等。

东京都秋叶原被誉为「ACG文化爱好者的圣地」

(来源:图虫创意)

500

社区商圈:从关注「社区内」发展到「泛社区」,围绕社区商圈的建设,不仅有保障民生的目标,还有通过更新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完善消费服务网络,吸纳不同偏好人群的作用。

例如,巴塞罗那22@知识创新区,由众多更新后的社区创新单元组成。这些社区创新单元,具有便利设施、新建住房(含更新)以及绿色公共空间,每项建设占比不低于10%;具备经济活力的商业类型(含科创)比例,不低于20%。

22@知识创新区内的社区创新单元

500

街区商圈:城市消费中心从大商业走向街区,街区的升级改造需注重消费体验,强化生活感和主题感。老城街区可打造为富有活力的「超级街区」,是促进老城复兴的必要手法。

例如,英国布莱顿北莱恩历史保护区,借助街区空间的波西米亚风情塑造,街区公共空间的共享使用,以及鼓励商铺「占用」街区塑造的烟火气,成为本地人的生活中心和区域文旅中心。

布莱顿北莱恩历史保护区的街区生活化

500

▍促进消费活力的机制

消费活力与消费场景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而城市公共空间是提供消费场景的重要来源。然而,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往往与消费场景缺乏有效衔接,激活公共空间价值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设计合理的机制,是挖掘城市空间价值的关键举措。

先说关键核心:在全球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中,公共空间机制设计历经多次探索与调整。协调公共与私属空间的关系,实现「公私之间」的平衡是机制设计的核心要点。

再看借鉴模式:多数城市有着较为明显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因此不同的城区采用不同的机制。国际上对老城区常采用较为成熟的公私合营BID模式。

500

例如,纽约时代广场采用的BID模式,即区域内的开发企业及业主组成联合体,通过微更新+共同治理+深度运营的方式激活商业活力。其中,既包括环境和治安的治理;也包括共同出资提升街道景观和舒适性,吸引更多消费者;更包括时代广场的整体品牌形象建设。

时代广场BID由时代广场联盟负责,

成就了时代广场的品牌

500

在新城区(含大面积更新区),私有空间公共化的POPS模式以及公园运营商业化的Park-PFl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POPS模式通过鼓励开发商在建设项目中提供公共开放空间,以换取更高的容积率,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供给。

Park-PFl模式则将公园运营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像名古屋的久屋大通公园,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公园的生态特性和公共属性,并将公园绿地改造为与商业深度融合的「都市户外」消费场景。

比如说,久屋大通公园与户外领域品牌合作,打造了集「户外露营办公室+餐饮+室内露营办公室+产品展销」功能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

Park-PFI制度模式图

500

运通Park-PFI制度的久屋大通公园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2. 消费服务的产业要素

城市在选择构建消费服务体系的产业时,需谨慎权衡。当前,随着兴趣消费的兴起,众多新经济类型不断涌现,如谷子经济、二次元经济等,它们在丰富城市商业类型、塑造商圈特色、提升城市传播力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但城市在决定是否围绕这些新兴消费搭建消费服务体系时,必须进行全面考量,重点关注其发展潜力、可拓展性以及对服务业的带动能力。

以医疗保健产业为例。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当前蓬勃发展的物流、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领域中,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过去30年,人类平均寿命显著增加近10岁,预期寿命也不断延长,这预示着医疗保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银发经济也将在我国进入高增长周期。

正如《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所强调的,社会需要积极应对长寿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现代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朋克养生」现象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年轻人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健康管理。

年轻人边熬夜,边喝枸杞的「朋克养生」

500

目前,各国医疗保健费用占GDP比重差异较大,美国高达20%,欧盟和日本约为10%,而中国目前仅占7%,这意味着中国医疗保健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快将超越能源、电信、化工、IT等产业的占比。

部分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已敏锐捕捉到医疗保健产业的潜力,并积极围绕其构建消费服务体系。

▍围绕核心消费服务的创新:

美国罗切斯特市,作为美国第一医疗机构品牌梅奥诊所的所在地,在医疗保健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成效显著。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该市大力推动尖端技术与医疗科研的跨界融合,打造创新园区加速了医疗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

美国罗切斯特市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围绕消费服务的延展:

在服务提升方面,罗切斯特制定了Destination Medical Center计划,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全球医疗康养目的地。该计划涵盖多个方面——

在疗养与康复服务上: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疗养和康复方案,从精准的健康评估到定制化的康复训练一应俱全,同时在市区内增设温泉理疗中心、瑜伽中心、冥想中心等多元化功能设施,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在健康体验旅游方面: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如将医疗体检与休闲度假相结合,酒店也相应增加疗养服务、营养餐饮、运动设施以及便捷的医疗接驳服务,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健康体验;

城市内工业遗迹高瀑布的小气候环境,

也成为健康旅游的一部分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在家庭与陪同服务方面:高度重视陪同病人家属的体验,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健康活动和文化项目,并以公园、社区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使家属在陪伴病人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感受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整体吸引力。

再比如,日本神户市在神户港岛上建设了8.3平方公里的神户医疗产业新城,凭借紧邻大阪国际空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医疗观光等相关消费服务。

整合医疗资源与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前来就医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医疗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的繁荣,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神户医疗产业新城还围绕儿童举办各类活动,

吸引新居民入住

500

综上所述,城市在促进消费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消费服务的空间要素和产业要素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商圈布局,创新公共空间机制,精心选择和培育具有潜力的产业,构建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

04

文产融合,再造城市内需新动能

早在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目标: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不仅关乎民族自信,推动国内旅游,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能实实在在地带动产业发展。

就拿这几年风靡全国的「国潮」风来说——它直接带动了西安、洛阳等城市的文旅发展;汉服行业更是借着这股东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2023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44亿元。

从2019年到2022年,国潮风影响下的相关产品种类大幅扩充,增加了231%,品牌数量也增多了223%,购买国潮商品的消费者增长了74%,成交金额更是增长了355%。

国潮带动了洛阳的文旅发展

500

再看文化与数字化融合,如游戏《黑神话:悟空》一上线就备受瞩目,迅速成为全球销售最快破千万的游戏之一,如今累计销量已接近3000万。它在国际上也斩获多项大奖,尤其是在有游戏界奥斯卡之称的TGA中获奖,这可是国产游戏首次获此殊荣,成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对文旅领域带动明显,还能深度整合城市「旧产能」,融合「新产能」,催生新消费模式。比如纽约,它不仅是金融中心,还是重要的文化产业中心,百老汇的戏剧文化就是典型代表。百老汇的戏剧产业背后,是新、旧产能的巧妙融合——

舞台上演员的服饰来自纽约本地服装制造产业链,舞台效果则有「硅巷」科技企业的支持。

百老汇的演出创造大量服装需求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像舞台剧《冰雪奇缘》,用32台计算机和700万个LED单元打造冰雪场景,舞台艺术表现力大增。百老汇还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实时翻译软件,方便国际观众欣赏音乐剧。

华尔街资本看中百老汇潜力,专门成立戏剧风投,为百老汇拓宽融资渠道。比如《歌剧魅影》,问世30年后的2018年,投资回报超700倍。

要说借助文化,整合城市新旧产能的典范是谁,伦敦当仁不让。

1. 文化创意整合新旧产能

伦敦有发达的金融业、服务业,也有欧洲最大的战略工业保留区(部分位于老城)。这些工业区内并不是什么高端制造,而是传统「落后产能」,是城市更新中「腾笼换鸟」的重点。

伦敦市内的部分战略工业保留区

500

卡梅伦执政时期,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金融业之外的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伦敦西区、南岸的戏剧产业,克勒肯维尔的文创产业,南肯辛顿区的文博产业等「文化 +」产业蓬勃发展。

这些文化产业的繁荣,对「非标准品」制造产生了强劲需求。据伦敦政府调查,一场时装秀总支出的92%落在创意部门之外的制造服务环节,这使得城市内的「落后产能」重新焕发活力。

至2017年,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达522亿英镑,其中400亿用于文化相关制造服务支出,涉及众多工种,每1个文化创意岗位带动0.75个制造岗位需求,显著提升了伦敦就业率。

▍搭建文化创意供应链

伦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成功搭建了闭合的「创意供应链」。

创意供应链在创意不同阶段,

支持创意消费或生产的一系列商品和服务

500

以伦敦西区为例,作为戏剧文化中心,自1998年起,年均推出新剧超200部,年吸引观众超1000万人次,2018年观众人次突破1550万,票房收入达7.65亿英镑。高频次演出需高效舞美制造能力及大量定制化制造企业支持。

如制作《红磨坊》《摩尔门经》等舞台布景的纪念品风景工作室迁至市区老厂,与大伦敦区域30多家材料、设备、服务商长期合作,实现生产制造本地化。

伦敦西区《歌剧院魅影》定制化的舞台演出效果

(来源:londontheatre)

500

位于伦敦市区的纪念品风景工作室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传统制造价值提升

在2021版大伦敦规划中,城市提出优化战略工业区等三类工业用地以促进制造业发展,创意供应链推动制造业「升维」。

伦敦下利亚山谷地区借奥运会契机从工业棕地转型为科技创新区,创意供应链拓展使其成为创新制造集聚区。如区域内的旧仓库改造布洛克斯工厂,能提供木工、金属与焊接、数字套件、织物、精加工等七类制造空间,已为350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预计将带来6000个工作岗位。

布洛克斯提供的制造空间

(来源:BLOQS)

500

传统制造业的升维,也正在为伦敦创造出更多的高端消费品牌。如一车难求的布朗顿自行车,正是借助完善的创意供应链,在伦敦实现生产制造。

2. 文化赋能老产业破圈

文化还有赋能老产业,重整旗鼓再出发的「功效」。以文化演出为例。

文化演出已成为城市推动文化产业化的突破口,特别是演唱会,更是城市引流量、促销费的标准动作。

只是,多数演唱会更像是文化事件,来得快去得也快,对城市持续带动作用有限。不过,对那些有音乐文化根基,或者制造乐器的城市来说,很可能成为发展新抓手,例如美国小城纳什维尔。

纳什维尔市貌

(来源:图虫创意)

500

该市素有「乡村音乐中心」之称,是吉他品牌吉普森的发源地,但此前发展不温不火。

近年来,纳什维尔借助演唱会经济,推动音乐产业破圈发展,成为美国第二大音乐制作中心(仅次于纽约),拥有150多家录音室,5000多名职业音乐家,相关岗位达56000个,音乐产业年均产值约100亿美元。

▍文化产业的「思维」转化

在互联网进入音乐行业之前,美国音乐产业主要收入来自卖唱片,而开演唱会是提升唱片销量的「销售手段」。纳什维尔也举办过很多演唱会,最著名的是粉丝博览会(1972–2003),看名字你也能猜到,这是各唱片公司乐手与粉丝见面的唱片「展销会」。

早期的粉丝博览会中的签售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进入互联网时代,「分享功能」盛行,实体唱片衰退,演唱会反客为主成为盈利主体,唱片和单曲成为圈粉营销方式。

如同艾伦·克鲁格在《摇滚吧,经济学》中所记录的——2017年,美国48位艺人的巡演,挣到自己全年绝大部分收入,平均约占80%,唱片占15%,版税只占5%。

纳什维尔敏锐捕捉行业变化,一方面努力打造音乐巡演必到之地,另一方面转变思维,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城市即音乐节舞台

以粉丝博览会转型为例。该音乐节不再是圈在各个场馆买唱片,而是将城市各类公共空间转化为演出场所,如滨河公园、星光大道公园、百老汇街道等。大大小小的音乐演出超过400场,参与表演的不只有明星歌手,还有家庭乐队、学校乐队等「业余选手」。

纳什维尔还推出了乡村音乐演唱主题的观光大巴(乐手车上表演),以及游船为舞台的水上现场演出。

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演出舞台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500

音乐节期间,本地乐器品牌会轮番登场,本地音乐工作室也参与到现场音乐的录制、编排当中,成为音乐节服务的延伸。

市政府面向音乐公司、工作室、协会,推出低租金、降税率等措施,吸引他们来到城市。面向从业者,除了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提供面向音乐人的廉租房,尽可能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留住他们。

到2019年,美国音乐行业「区位熵数」(产业聚集度及就业岗位密度)排名中,纳什维尔以6.11分夺冠,遥遥领先于第2名的纽约(1.37分)。

05

四维一体,共建城市经济大系统

MEASURE THE WORLD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大城市、小城市还是县城,要想高质量发展,中心化发展方向是必由之路。

只有这样,城市才能集中区域优势资源,形成规模和比较优势,应对未来的不确定。城市要树立信心、释放需求,关键在于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清晰展现多元发展路径,提供丰富多样的工作岗位。

前文所阐述的四个发展方向,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科创赋能城市:靠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带来的创新基础,发展创新驱动的「高税收」产业,解决城市中心空心化和新赛道少的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产业附加值,还能让城市更中心化。

科创赋能城市,

推动城市更新从注重外观转向注重内容

500

产业融入城市:虽然产业集群是城市都想要的,但产城分离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空间和经济割裂、需求不足等。城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就地融合、极化融合等办法,增强产业中心化,促进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增长。

服务促进消费:标准化消费遇到了瓶颈,服务成了消费增长的关键。城市要构建定制化消费服务空间,根据产业特点搭建合适的消费服务体系,提供多样的消费选择,激发消费潜力,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激活城市经济循环。

文化因地制宜:文化不仅能体现城市的旅游和品牌特色,更重要的是整合新旧产能,创造特色文化消费,让城市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更大地域范围内的文化消费中心。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城市可以创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消费体验,提升文化软实力。

榕江县「村超」的破圈,离不开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入

(来源:图虫创意)

500

需着重指出的是,这四个方面不是各干各的、线性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进步的非线性发展系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追逐「热点」产业,要深入研究产业底层逻辑,把现有的产业基础融入发展战略,不能总想着「另起炉灶」,浪费有效资源。

城市在实施这些发展时,会碰到很多具体挑战,丈量城市会持续跟进研究,及时把成果分享给大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