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李少红名导们都用AI拍电影了?

500

勇敢的导演先享受世界,名导们已经在用AI拍电影了!

最近,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用可灵AI拍了9部不同风格的AI短片。

而且,作为头部创作者与AI协作的成果展现,这9部影片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放映展示。

这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接纳了AI,认可了前沿科技工具的创作能力。

AI做的电影,到底怎么样?

500

大导开始用AI做电影?

这次名导们做的AI电影,涵盖了奇幻、志怪、太空、动画、科幻、都市、宠物、家庭等类型。

客观的说,虽然还是“A里A气”,但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亮点。

500

贾樟柯执导的《麦收》是一个6分钟的公路片,实现了让同一个人物贯穿始终,同时还采用了镜头的推拉摇移等传统电影技法。

片子里的人型机器人还通过对口型功能,说上了山西汾阳话。

总体来看,人物连贯性没得说,但人物表情、自然度还需要再突破下。

500

王子川的《雏菊》,以捷克斯洛伐克导演维拉·希蒂洛娃在1966年执导的同名作品为灵感,讲述了人类与技术经过摩擦之后,实现共融和平衡的过程。

视觉上,爆炸、坍塌、火灾、龙卷风等元素云集,让人眼花缭乱;听觉上,重金属音乐和轻音乐切换,很有大片感。

500

俞白眉的《钟馗:百鬼勿扰》是9部作品中商业属性最强的一部,演绎了一段钟馗遇上现代人的全新想象。

中式恐怖的画风+结局反转,兼具猎奇感和喜剧效果。

片中“钟馗斩妖”的打斗场景,中式武打动作很专业,让不少网友觉得很惊喜。

500

叶锦添的科幻短片《快递员》,描绘了未来的太空世界,外星快递员Lili带着唤醒地球的任务开启寻找银龙之旅。

斑驳的地球表面、飞船快速着陆腾起的灰尘等画面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500

王卯卯导演的《喵心归处》是现实题材,讲的是一只善良猫咪的治愈之旅。

从人物面部的自然肌理、猫咪的毛发、自然的光影等画面细节到影片叙事,都强调了真实性。

500

这9部短片虽然仍免不了AI通病,但有的剧本设计创意不错,有的动作流畅度极佳,有的巧妙避开了AI生成的“伪人”bug……整体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不少网友在吐槽之余,也表达了对AI的认可。

500

美国也有导演用AI拍电影。

前阵子,导演Jason Zada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短片《The Heist》。

总共两分钟,情节完整、节奏紧张,讲的是一个人抢银行后逃亡,与警察上演生死时速的故事。

短片的每个镜头都是通过文本提示由Google的视频生成模型Veo 2生成的。

Jason Zada表示:视频的高质量、稳定性以及与原始提示词的高度一致性都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特别强调,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引入任何视觉特效(VFX)、剪辑或色彩校正。所有的制作环节都是由Veo 2直接完成的。

500

网友也对影片效果赞叹不已,认为很像传统相机拍出来的,能以假乱真了。

500

500

AI的进化速度确实令人惊叹。

最初,它在图像生成、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表现“惨不忍睹”,人们对其在影视领域的应用也大多持怀疑态度。

但短短一年,AI就已不再是让人嗤之以鼻的“人工智障”,而是成为了影视创作者手中极具潜力的工具。

未来,AI是否真能颠覆影视行业?

500

AI真能颠覆影视业?

如今的AI,在电影工业的基本功方面,已经是比较全面了。

比如,它能学习并模仿不同导演的风格和技巧、复刻人类导演的镜头语言。

通过分析现有电影,提取镜头的各种参数,如焦距、光圈、快门速度等,AI能在新场景中复现类似的镜头效果。

AI还可以模拟复杂的视觉效果,如景深、运动模糊和色彩分级等。

500

不过,院线电影对镜头语言的要求极高,需要精准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AI要达到人类导演的水平,还需要技术和艺术上的提升。

500

用AI独立完成电影叙事,也正在逐渐成为可能。

目前,AI已经能在理解剧本和分镜脚本的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安排镜头顺序和转换,实现与人类导演相似的叙事效果。

例如,在电影短片《雏菊》中,AI通过重复蒙太奇和高速剪辑的特效镜头,成功呈现了一个科幻故事,不仅模拟出了导演想要的每一个动态和整体的叙事节奏,还能在画面内部进行精细的调度。

500

不过目前,AI在理解复杂的情感和人性方面还存在局限。

因为它缺乏真实生活经历,没有情感的共鸣与触动,即便能构建情节,也难以赋予故事灵魂,在叙事深度与情感共鸣上,与人类创作者仍存在巨大鸿沟。

500

用AI做电影,也能很大程度上实现降本增效。

AI能够替代传统影视制作中的某些环节,如拍摄、置景等。

电影《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说,传统电影生产流程中,有些镜头虽然也能实现,但要么耗资巨大进行置景,要么通过绿幕后期重新制作。而AI仅靠一个指令就能生成的画面,准确性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据统计,在全AI模式下,电影的制作成本可以降低超过95%。这使得一些小型制作团队和个人创作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500

AI也为影视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灵感来源。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多种分镜脚本、画面构图方案,节省了创作者构思的时间。

在制作过程中,AI也能自动完成一些繁琐的任务,如剪辑、调色、音效处理等,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500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用AI就能一劳永逸。

目前来看,后续对AI生成内容的修改、完善,使其符合艺术创作的高标准,仍需大量人力投入。

以动画短片制作为例,AI能快速生成基础的动画画面,但角色的表情细腻度、动作的流畅自然感,这些决定作品品质的关键因素,还是需要动画师凭借专业技能与艺术感知,进行逐帧雕琢。

500

尽管目前,AI在制作上仍不成熟,呈现并不完美,但已足够惊喜。

正如俞白眉导演所说,尽管今天的AI作品并不是伟大的作品,但对于走过来的人来说弥足珍贵。

相信几年之后,AI可以制作出非常有水准的电影作品。

到那个时候,只要掌握了AI技术,有才华的电影制作人就能够将任何可能的创意变为现实。

500

AI还智障吗?

2024年初,交互类AI软件刚刚在国内流行起来,大家纠结的问题是“AI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AI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吗?”

如今到了2025年,越来越多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变成了:“有哪些AI副业搞钱思路?”“怎样才能用AI降本增效?”

500

可以肯定的是,AI确实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听得懂人话了。

在AIGC、数字营销、软件开发、自媒体以及知识付费领域,也确实有不少人用AI搞到了钱。

500

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也在高强度地奴役AI。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AI来做,思政课作业找豆包,小组pre的ppt用kimi,Python作业用Chatgpt,留子作业首选PagePeek……

打工人也有自己的AI牛马,工作总结是文心一言、KIMI和天工一起写的,PPT是KIMI、夸克合作的……

500

也有一些人,不再仅将AI看作获取信息的临时工具,而是将其看作日常陪伴者、赛博家人或恋人。

AI已经全方位“入侵”了人们的生活。

500

当然,不可否认,如今AI仍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比如专业性不足,对于一些高深、前沿的学术领域或复杂的专业场景,AI无法给出精准无误的见解。

在准确性方面,AI也会出现数据偏差或理解错误的情况,给出的信息可能存在瑕疵。

创造性上,AI目前更多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进行组合和优化,难以像人类一样拥有完全原创、突破常规的灵感迸发。

500

但是,如果仅将AI定位为“赛博工作助理”,让其承担总结性、指令性的工作,它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善用AI能节省很多工作时间,免去很多重复劳动。

例如,整理会议纪要、收集市场数据等重复性、规律性的任务,AI不仅能够高效完成,还能保证一定的准确性。

500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AI时代早已悄然而至。

与其纠结它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我们不如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AI提升生产力。

享受AI带来的便利,让AI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助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