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I后我们应该怎么学英语,我一点个人看法

【本文来自《AI时代了,还需要学英语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山顶洞人BH
  • 恐怕大家对英语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做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上。

    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始终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始终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借鉴不同的文化。

    英语不应当仅仅看做一种交流工具,应该看做一种重要文化的载体。

    以前学英语时老师总讲“Thingking in English”,就是不要用拼音注音,要直接用英语单词来代替汉语单词。但我以为它的真实意思应该是“象一个英国人那样思考”,要以英国人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经济、哲学等等背景下的思维方式、逻辑思路、生活方式来看待问题、考虑问题。

    无论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牢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万不可再现大清“除我之外皆蛮夷不屑一顾”的傲慢。

    世界各种文明,无论处在什么阶段,都有观察、研究、交流、借鉴的价值。

    从生物界看,任何物种的进化,都是通过和其他物种的基因交换,汰除、吸收,变异、适应,才能发展到更高的位阶。

    所以,我觉得,高中以前英语的份额不应该变,以使少年时就能了解世界文化是多元的,莫让孩子以为世界只有中国,但要增加更多其他语种的选择,让孩子知道世界真的很大很丰富。

    但是,到了大学本科之后外语就不该再纳入各种考核,除非对这个专业来说外语是必须的,比如英美政治研究之类。

我一点个人看法:有AI后我们应该怎么学英语(或者其他小语种)。

我们是否应该结合AI来学习如何和外国人沟通?包括如何掌握最基本的单词语法,拿AI做单词库。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深入了解外国的文化。是有取巧的嫌疑,但现在学线性代数也不要手算矩阵了吧?考试可能考,但实际总不可能手算不是?学语言最终目的是和外国人沟通。能达到这个目的我觉得就行。现在B站的语音转字幕也是一堆问题,但你说能不能看懂,其实是能的。有错其实可以猜出来。但如果对方的文化不懂那你就猜不出来了。我们其实把精力花在这种地方更好。我们要的应该是效果,如果要筛选人才,我觉得放在语文数学物理这种更有意义。不能为了筛选而筛选,对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