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降温”,安井食品步伐放缓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严寒的冬日里,吃上一顿热辣滚烫的火锅能够让很多人感受到温暖的幸福感。除了传统的牛羊肉,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火锅食材无非是各类的火锅丸子。别看速冻丸子小巧普通,但在“干饭人”的努力下却吃出了生机勃勃。
上个月初被誉为“火锅丸子第一股”的安井食品(以下简称安井)发布公告,为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布局,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拟发行H股在港股主板上市。对于这个消息,很多股民并不意外。毕竟在2024年1月,安井就公布了赴港计划。
只是这次赴港之旅并没有获得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反而引起了诸多争议。在首次公布赴港上市消息后,其股价甚至一度跌停,市值蒸发数十亿元。那么安井为何执意冲击港股?答案其实显而易见,为了寻找第二市场空间。
营收增速放缓,盈利不复往昔
在二十年前,速冻食品还只局限在水饺、汤圆这两大品类。彼时在大众的认知里,速冻食品和方便面一样被认为是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不过时过境迁,在新消费时代下,速冻食品却备受年轻人喜爱,安井也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尤其近些年火锅赛道的爆火让速冻丸子的销量暴涨,与此同时三年疫情的居家生活又让冷冻食材行业尝到了红利。在大环境因素的多重叠加下,安井业绩快速飘红。
2017年安井刚上市时营收34.84亿元,归母净利润1.77亿元。短短六年后,安井营收140.45亿元,归母净利润14.78亿元。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6.16%,净利润这一数值更是高达42.44%。
业绩爆发式增长,当然让很多投资者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安井不负众望成为近年来二级市场上最知名的白马股之一。不过在步入2024年后,安井却告别了高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营收110.77亿元,同比增长仅为7.84%;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下滑6.65%。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利润更是罕见地出现了负增长。那么是什么让安井放缓了脚步呢?从发布的经营数据和财报可以窥探到一些原因。
对于利润下滑安井的解释为报告期内政府补助减少以及期间费用增加导致。2024年1-9月,安井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相比2023年同期减少7276.86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却增加了1.89亿元。
这个说法确实可以解释2024年前三季度盈利能力的衰退,但是把时间线拉长,安井近两年给投资者的感觉是,营收在疯狂增长,赚钱却越来越困难。
如今营收增速又在放缓,这对于安井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信号,或许会直接影响到其盈利水平。再看2024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数据,其中速冻米面食品收入同比下滑2.06%,速冻菜肴和速冻调制食品情况比较乐观,还在保持着正向增长。
不过和往期增速数据相比,2024年安井这两大业务就有些黯然失色了。2023年前三季度速冻调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近20%,速冻菜肴制品更是出现了47.46%的高增长。而2024年前三季度这两项业务增长幅度分别为13.88%和7.34%。
速冻米面业务出现小幅下滑无伤大雅,毕竟安井的营收核心是速冻丸子等调制食品以及被视为第二曲线的预制菜业务。从增速数据看,速冻调制食品的基本盘依然比较稳固,那么安井业绩放缓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预制菜业务的“降温”。
预制菜之路不好走
2018年,安井开始第三次战略转型,在原有的速冻火锅料和速冻米面基础上,再开拓出一条预制菜新赛道。近些年通过并购、贴牌、自产三种模式,安井将预制菜业务发展得有声有色。
2020年推出冻品先生品牌,主推酸菜鱼产品;2021—2022年并购新宏业、新柳伍布局小龙虾赛道;2022年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聚焦小酥肉和糯米鸡两大品类。
不难发现,安井在预制菜领域的发展思路很明确,先迎合餐饮潮流打造爆款大单品,然后利用品牌和渠道效应带动周边新品类。事实证明,安井的战略眼光非常毒辣,转型效果十分显著。
2023年速冻菜肴业务营收39.26亿元,相比2018年增加了35.3亿元。目前预制菜已经超过速冻米面成为其第二大营收支柱。只是餐饮行业向来多变,食品赛道更是不缺少模仿者。
尤其速冻火锅料市场竞争格局分散,海霸王、惠发、海欣、美好等老牌企业都在摩拳擦掌,三全、思念、双汇等巨头也将产业延展到预制菜领域。
安井在速冻火锅料和预制菜赛道的地位毋庸置疑,市场份额还有上涨空间,但随着内卷加剧,安井的先发优势又会保持多久呢?这是很多投资者最为担忧的问题。
在风口之下,大单品战略让安井的预制菜业务实现了多点开花,但是预制菜这条路对任何食品企业来说都不好走,安井食品也不例外。
首先,对于B端餐饮企业和C端消费者而言,预制菜的出现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更加符合当下的生活节奏。然而随着赛道的升温,各种乱象不断出现,极大影响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例如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事件,让民众对预制菜再次心生抵触。作为大品牌,安井在质量上有严格的把控,但预制菜的遇冷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安井在预制菜领域的成功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和B端市场的绑定,二是大单品战略。预制菜最早就是为餐饮企业服务,B端贡献了八成多的市场份额。
不过由于疫情影响加之国内经济环境下行,餐饮行业越来越难做。对于安井最大的影响便是B端渠道收入的萎缩。2024年前三季度其特通直营收入7.06亿元,同比下滑14.53%。
雪上加霜的是,前几年爆火的小龙虾、酸菜鱼在消费市场热度逐渐减退,尤其小龙虾价格跌跌不休,给安井的预制菜业务造成了不小麻烦。事实上在餐饮食品行业,爆款产品很难做到长红,这才是安井在预制菜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
出海是最优解吗?
2024年下半年港股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很多A股上市企业纷纷赴港IPO,其中目的不言而喻,接触国际资本开启全球化征程。安井此次赴港很明显就是为了完成第四次战略转型。
早年间,安井主营业务还是以速冻米面为主。不过在这个领域,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2007年安井进行第一次转型,切入速冻火锅料赛道。
得益于呷哺呷哺、海底捞等一大批火锅品牌的崛起,安井在火锅料赛道登上王者之位后,2016年再次杀回速冻米面行业,进行二次战略升级,抢占华东市场。
现在的安井正处在战略转型3.0阶段,虽然预制菜业务生机勃勃、火锅料地位稳固,速冻米面也不愁销路,但这三大赛道早已经是红海一片,竞争十分惨烈。
近年来安井不得不加大营销和品牌宣传来提高营收,但此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寻找新市场空间成了当下之急,而海外市场恰恰是安井的最佳选择。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速冻食品市场规模高达297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市场占比为24%,欧洲和北美市场占比均在30%以上。
而2023年安井境外收入仅为1.28亿元,营收占比只有0.91%。可以说海外市场挖掘空间非常大。早在2021年安井就收购了英国功夫食品,去年七月还曾派遣高层人士对东南亚市场进行考察。
显然安井已经决意要“走出去”,只是想要啃下海外这块硬骨头,安井还必须解决很多难题。
众所周知,海外饮食习惯和国内市场截然不同。很多企业出海的思路都大致相同,先攻克当地华人华侨市场,再慢慢培养中餐文化扩大海外受众。此种模式虽然见效快,但短期内受众人群依旧是海外同胞。
从安井的海外布局来看,出海第一步虽然迈向了遥远的英伦三岛,但东南亚市场才是其重点布局的方向。毕竟在饮食习惯上,东南亚各国与我国南方省份相似。
在餐饮文化上的共通性,可以让安井开拓市场难度大大降低。不过以何种方式融入当地市场才是对企业出海最大的考验。当下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并购或者和当地同类型企业合作,二是自建工厂,走自营路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两条路对于安井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实际上想要征服海外市场,本质上就是做本土化。不仅要有符合当地餐饮市场的产品,更要有渠道和供应链的支持,安井出海才能有所收获。
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懒人经济快速崛起,速冻食品行业有望进一步扩容。不过正是因为前景广阔,三全、海欣、龙大、千味等一大批企业都在竞逐。安井在品牌知名度、营销渠道、产品内容上虽然占据了极大优势,但想要保持第一的位置并不容易。
冲击港股,迈向国际市场,确实增加了安井的想象空间。只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注定会遭遇种种困难,甚至比国内市场更加棘手。安井必须提升“人财物”三方面协同能力,方能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