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钟睒睒的“农民合伙人”

作者 | 石万嘉

来源 | 最人物

500

2024年,对钟睒睒来说注定不平凡。

年初,因为一场“莫须有”的网暴,他坠入低谷。数以万计的谣言和辱骂,在各大平台发酵。

数月之后,他走进央视,回应一切。

他重新讲述自己作为一个农民的本分和野望,亦重视、尊重、喜欢农民的身份。在当下的舆论场,他是为数不多敢于直面舆论,勇敢表达的企业家。

即便一直在“中国首富”的聚光灯下,他并没有停止思考、停止表达。他锐评电商带货平台,直言“企业家不要做电商直播”,他不惜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甚至做好了第二次被网暴的准备。

这是企业家珍贵的品质:不因质疑而动摇,不因打击而退缩。

今年12月,这片真心被看见,央视《对话》栏目,再次找到钟睒睒,讲起农夫山泉助农的故事。新华社在赣南脐橙丰收季也来到现场,报道《为什么赣州农民要点赞农夫山泉》。

人们惊讶于,钟睒睒对农业产业链竟如此深入和熟悉,亦再次看见,他与中国农民的深度绑定。

双脚踏进泥土里,接受阳光、风雨,然后旺盛生长。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始终没有离开土地。

“天一直是亮着的,但太阳总有照不到的角落。像我这种人,本身就应该承担比别人更多的委屈。”钟睒睒说。

500

500

赣南山区,位于江西南部,章江、贡江在此合流为赣江,地形多山地、丘陵。北纬25°的阳光和煦,太平洋湿润的季风,从东部吹来。这里是极佳的脐橙种植地。

2024年11月,钟睒睒来到这里,在央视的镜头下,缓缓讲起自己和这片土地的故事。

江西赣州农夫山泉信丰工厂,占地面积420亩,是亚洲最大的鲜果分选和加工工厂,每天处理的鲜橙达到2500吨。

厂内,机器轰隆作响;厂外,脐橙旺盛生长。如今,赣南脐橙,已成为全世界纽荷尔脐橙的最大产区,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从2007年入局到如今,农夫山泉在当地的鲜橙采购量,已经占到当地产量的10%。

鲜为人知的是,这座累计投资12亿的工厂,每年只运转45天,至今仍在亏损。

500

农夫山泉信丰工厂

钟睒睒并不把工厂理解为“亏损”,而是理解为“成本”。他说如果没有这个工厂的投入,农夫山泉在赣南整个脐橙产业,是无法做起来的。

种一棵橙子不是目的,为当地打造一个百亿产值的产业链,为果农带来实际利益,才是目的。

也正是在赣南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亲身经历,他对于农业的想法,产业链和稳定价格的重要性的思考,才得以被看见。

面对央视的镜头,他提到2013年赣南地区脐橙产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要不要继续成为横亘在他心头的问题。

最终,他决定投资,建厂,并把脐橙的价格从1元一斤提升到2.6元一斤,“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把农产品的价格从1元钱提升到2.6元来收购的”。

这既是为了给当地农民信心,也是为了能够将脐橙的产业做大。从种橙、收橙、运输、榨汁,再到推出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钟睒睒用大规模商业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方式,以巨大的资金熨平行业周期,不仅仅让农民增收,他还有更大的想法。

“我们欠农民很多……因为做过17年的农民,没有同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有共情。”这个经历过苦难,已经成为“首富”的人,有自己心中的共同富裕。

500

到赣南种橙子,源自于2005年钟睒睒的一次考察。

那时赣州欣欣向荣,橙子产业发展不错,他应邀前来参加脐橙节,第一次品尝到脐橙的风味。“太好吃了,从感官来说,味觉是最直接和真实的。”钟睒睒说。

“看到的、听到的,可能有假,但味觉不会。”

在赣州,他听到了很多专家的介绍,以及当地产业链的发展故事。这对当时想要寻找国内优质橙果产地,投身农业产业化的他来说,如逢甘霖。

多年对农民的情怀,加上企业家的嗅觉,他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赣州脐橙两块四能榨一升橙汁。而在巴西,则需要六块钱。他想有的赚,决定“下山摘桃”。

先期投产3万亩,2007年,又前往赣州建厂。怀着对农村、农民的感情,一腔孤勇扑下去,他没想到,让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也是他后来的反思:

越是美好的想象,越容易成为可怕的事情。


500

对土地的感情,源自钟睒睒的个人经历。成为中国首富之前,他做了17年农民。

1954年,钟睒睒出生在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建国前,父亲曾在浙江东部游击区做新闻宣传工作,之后进入《浙江日报》做编辑。

读小学5年级时,父亲被下放到绍兴农村老家,钟睒睒也跟着回到老家生活。此后的17年,他不再读书,反而跟着泥瓦匠、木匠学手艺,跟大多数农民一样下地。

直到如今,他仍记得当时父亲为了让番茄早上市售卖,用热水将种子泡好,包在毛糙纸中间,再用塑料布绑在腰上维持温度。

农民对农作物的情感,他触动很深。

500

钟睒睒在赣南摘橙子

改革开放后,钟睒睒随父亲回到城市,前往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读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毕业后辗转几份工作,一直到29岁,才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进入《浙江日报》工作。

那时他担任农业记者,做了大量调研和采访报道,对农村、农民的处境,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深知农民疾苦,想要为此发声。

针对农业问题,他先后发表多篇讲述农民困境的报道,如《六万公斤蘑菇倒入新安江的教训》《白菊花生产的风波》。

那些年时常走在田间地头,深入产业,他分析农业丰产不增收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也研究农业问题,产销问题。

在《白菊花生产的风波》结尾,他写道:

“商品经济是一个大课堂,杭白菊大起大落就是一篇生动的重要课文,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领导者还是信息传播者,以及一切参与这场风波的人们,如果能够围绕这篇课文联系实际好好学习、讨论一番,不是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接受不少教训吗?”

500

时隔多年,这篇报道依旧常看常新。从年轻时做农民,到为农民发声,再到深入产业调查、走访,多年的历经,让他内心多了一份理解和动力。

1985年,他写出一篇引发国内对于人才和创业讨论的报道《洪孟学为啥出走?》报道中,洪孟学因不满国营单位对个人才能的限制,自学技术加入一家乡镇企业,带领企业实现飞速发展。

这篇文章不仅获得总编辑的推荐,还被人民日报转载,引发激烈讨论。

钟睒睒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农民走出长久以来的农业困局。1988年,带着多年的心愿和借来的30万巨款,钟睒睒亲自下场实干。

500

钟睒睒与果农交谈

他的想法很朴实,做记者时他了解到一个蘑菇种植项目,果断出手。但也是第一次的实际行动,让他明白,农业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问题出现在海南岛空气的湿度上。蘑菇的种植对气候要求严格,海南岛清晨傍晚湿度太大,中午日照强烈湿度又太小,导致蘑菇刚刚发芽,被风一吹就干了。

那时几乎赌上全部的钟睒睒,无奈失败。

这些感受、经验,历经时间的磨洗,最终产出果实,挂满了赣州地区的橙树。时隔多年后,在赣州脐橙的产地,面对媒体和记者,钟睒睒数次哽咽。

他说:“做农业,你要做成功,真的是要有情感的。没有真正情感的人干不了。如果是想来捞一把,不会有什么收获。农业很苦,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个试金石。”

500


500

农夫山泉信丰工厂的大门前,一直树立着6个大字:农民富,中国强。

这6个字,既是他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所有员工、来访者的一种强调。本身作为农民的他,希望在乡村,解决农民的工作和幸福感问题。农民富起来,国家便强起来。

他想搭建一个产业,让果农、企业、市场和消费者同时获益。在赣南种植脐橙,就是在往这条更先进的路上奔。

500

这6个字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13年,生活在赣南的90后王小青,一刀刀砍掉自家种植的橙树,那是父辈半生的心血,也是往年整个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

彼时,在赣南,脐橙果树患上了几乎等同于“癌症”的黄龙病,迅速蔓延至大片果园。王小青形容“养了20多年,就像砍在我心上一样”。

新种植的树苗一时难以支撑产量,这不是王小青一家的困难。

此时,已经在赣南深耕近7年的钟睒睒出手了。为了稳定果农的信心,农夫山泉在第一座工厂产能充足的情况下,决定投产第二座工厂,也就是如今的信丰工厂。

钟睒睒来投产时,召开发布会,面对300多位农民,他说出如今挂在工厂前的6个字:“农民富,中国强。”

即便在2016年,黄龙病仍然肆虐,果农信心不足,但钟睒睒鲜明地表达和果农站在一起的坚定信心。

500

其次,当时农夫山泉决定补贴每棵树50元,鼓励种植户砍掉感染的果树,同时,提前订购农户的脐橙。

王小青称当年新种的树,三年之后农夫山泉依旧合作。“大的当鲜果卖,小的就榨汁,不用担心。”

更为关键的是,价格牵引。通过提高收购价格,让农民获益,力保产业活下来。那时的农户还记得,当年脐橙的收购在每斤8毛钱,但2014年开始,农夫山泉将价格提升到2块、2块5。

很多农户正是这一年,真正信任了农夫山泉。

近些年,农夫山泉更是应用黄龙病搜索犬,依靠搜索犬的嗅觉嗅出潜在的病树。自2017年成立的“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投入千万元。

500

用真金白银,给予农民信心。要知道,2013年时,钟睒睒才刚刚解决一个“世界难题”,他的投入,还远远没有看到回报。

2007年,钟睒睒满怀信心来到赣南种橙、建厂。但第一批榨出的橙汁却口感异常,“有卷心菜味,酸苦”。当时很多人都没想到,享誉世界的脐橙,居然无法榨汁,高价买的设备成了摆设。

深入研究,钟睒睒发现,“脐橙榨汁如何脱苦,是世界性难题。”下苦功夫走访,他亲自率队走遍巴西、美国等橙子产地,花了7年,才将脐橙榨汁的难点解决。

在央视的节目中,他带着主持人挑选橙子,亲自榨汁。很多橙子他用手一摸,便能知道成熟度、风味,多少亲身实践,可见一斑。

2013年,农夫山泉创立17.5°橙品牌。次年,17.5°橙汁上市。2023年,农夫山泉果汁饮料业务营收达到35.33亿元,占公司营收的8.3%。

500

解决完世界难题,挺过黄龙病,2023年,脐橙又面临滞销的问题。当年的采购季,赣南遭遇严重霜冻,脐橙滞销,很多果农陷入绝望。

钟睒睒为了保护农民积极性,做出扩收决定,额外增加2万吨采购量。当年农夫山泉在赣南的收购突破18万吨,创下历史纪录。

2023年,农夫山泉合作农户平均每户收入近20万元,赣州当地数万果农从中获益。他们在央视的镜头下,讲述这些故事。

很多农户此前负债,如今不仅还清了债务,还买了车、换了房。他们坦言自己可以把控种植和产量,但无法把控价格。

从前面对滞销,他们看到卖不出去的橙子一个个烂掉,心如刀绞。如今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他们把重心都放在种橙这一件事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500

多年农业经验,钟睒睒直指要害:“农民追求的是稳定,当你是稳定的时候,他就会跟着你。过去几年,不论丰年欠年,农夫山泉一直以较为稳定的价格收购农民的橙子。”

尽管,这给农夫山泉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甚至当初的投资直到今天仍然亏损,但钟睒睒依然坚定。

他心里有一本账。即便亏损,但拉起来一个产业,一个非常领先性的产业,这是他的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家的追求。

500

在央视的节目中,钟睒睒再谈价格牵引机制。农民的收成要看“天”,卖价要看市场,果贱伤农和丰年不丰收,便频频出现。

当有丰富产业经验和雄厚资金的企业入场,用价格做牵引,稳定果农与市场,让行业不仅仅活下来,更要活得好。熨平周期,让利果农,农业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产业。

“对农业我是有情怀的,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农民,所以农民的心理我非常清楚。农民是愿意跟你共患难的。但是共患难以后我们是不是能够共富贵?发展起来后,遇到了丰年不压价,遇到了歉年不抬价,一定要有价格保证,一定要有契约精神。”钟睒睒说。

重要的不是给鱼,而是给渔。


500

在如今的赣南,曾经很多远走他乡打工的果农,回到原本的土地。

农夫山泉每年对果农进行系统培训,从施肥到防治病虫害,无论大小年都以稳定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脐橙,数万果农从中受益。

在新华社的报道里,今年他们的脐橙又取得丰收,甚至一年最多能卖到30-50万。很多果农骄傲地喊出“奔大康”的口号。

500

过去多年,极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钟睒睒,颇为动容。

他提到,真正助农是需要知识系统来做支撑。他赞同企业家直播带货,但也劝各方警戒,企业家如果仗着社会的名声去带并不了解的产品,会出现很大问题。

他提到很多直播带货的大主播,一次价格卖得很好,但第二年却给了农民错误的信息。“农民第二年种下去以后卖给谁,你真在做农业,也没有作假,也是事实,但是你有没有给农民有三点水的那个渔。”

在今年饱受网暴之苦的他,没有因谣言退缩,反而大胆开麦。不仅对于谣言的传播和造成的伤害深恶痛疾,同时将矛头对准直播带货、劣币驱逐良币的电商平台。

过去这些年,他经受过无数网络暴力,被谣言围剿。无论曾经的砒霜门、标准门、还是今年的网暴,他都抗了过来,像个斗士一样,勇敢发声,又埋头苦干。

500

土地不会讲话,但土地总以丰收的喜悦回馈辛勤耕耘的人。农民也不会讲话,但总以最热忱、最真挚的心,对待市场、对待土地。

中国人耕种土地千年,不断精进技术,土地便不断给出反馈。钟睒睒说,农业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下蛮力,而是“非常具体的技术活”。

从小作为农民,他体谅农民的艰难,成为记者后,他大量报道“三农”问题,如今有了能力,甚至成为“首富”,他有了很多想法。

农业,首先要业。帮助农民实现产业化、商业化,稳定了收入,农民便开始学习、求知,不再是落后阶层。他不仅希望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更希望拓宽他们的视野,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实现共同富裕,农民的创造性自然被激发。

他希望农夫山泉成为一家垂直型的企业,而不是平面型的企业。扎根在土地里,长出根系,从农民,到工业、商业、售后服务、消费者反应,最终形成品牌。

全产业链的结构,企业可以形成丛林一样的生长。

500

这个年级古稀的企业家,仍像当初一样,满怀感情,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开拓。他亦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够一起思考。

“如果让我说一下,作为企业家来说一句互相可以共勉的话,我们要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打破原来的自己知识结构的范围。我们的知识都是不足以支撑当代社会前进的步伐,问题出在我们身上。”

点击「最人物」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