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是新六代吗
临近岁末的教员诞辰日爆了个大炮仗,成飞、沈飞同时试飞了自己的新型战机,瞬间搅翻了国内外舆论场。其中成飞的银杏叶由于图片更清晰、双三构型(三发、大三角翼)更震撼,激起坊间更多讨论猜测,并引发了六代机已来的欢呼。在下也很兴奋,毕竟这是世界上首次曝光的无尾全向隐身战机实机,一边是美国的NGAD刚刚被毙,一边是中国的新一代战机随即升空,这个对比太令人振奋了,怎么都值得浮一大白。不过在兴奋之余,冷静地分析一下,在下认为这个银杏叶似乎离自己理想中的六代还差了点儿意思,如果归为5.5代可能更合适些。下面在下就不揣冒昧说说为什么。
银杏叶的突出特点是无尾构型,这是实现全向隐身的必然选择。有美国NGAD的“珠玉”在前,人们普遍把全向隐身视为下一代战机最关键的必要条件。照此推论,具备全向隐身的银杏叶当然可称为六代机。不过,这显然是美国人的标准,这不,诺格公司已经回应了,他们的B-21才是世界首款六代机。问题是,单单全向隐身就可以归为六代机吗?估计B-2又该不服了。
银杏叶的另一特点是奇特的三发,据此有人猜测中间的是旋转爆震发动机。若果如此,则在下也将毫不犹豫地判定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六代战机。因为构型和动力都是全新的,并兼具全向隐身和高超音速,相比现在的五代是实打实的跨越。但是,更大的可能中间这台发动机不是旋转爆震,而是亚燃冲压。亚燃冲压也可使银杏叶逼近4马赫的极速,但仍属于“高度”超音速,不是我们常说的高超音速,与美国的SR-71“黑鸟”类似。
综合以上判断,银杏叶的大三角翼与亚燃冲压组合虽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但并非跨时代的新技术,在隐身与速度方面都有可参照的“前辈”,它其实更像是一个成熟技术的集大成者,类似现在的5G-A,是五代增强版。当然,银杏叶相比现有几款五代机确实提升跨度挺大的,非要划定为新六代也无不可,但在下更倾向于把装配爆震或超燃冲压组合发动机、具备高超音速能力看作跨代的最优先标准。
先搁置划代这个见仁见智的话题,那么银杏叶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在下判断其并非歼20的接棒者,而更像是为了接替飞豹。
首先,银杏叶的超宽体型意味着其巨大的内油及航程,也意味着其可拥有更大尺寸的内置弹舱。歼20的作战半径约1500公里,主要对付的是第一岛链内的空中高价值目标;而银杏叶的作战半径可能增加一个量级,达到2500公里左右,可对第二岛链内的空中、海上及岛礁高价值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
其次,银杏叶的全向隐身意味着其在面对第一岛链的密集防空封锁时,仍有较大概率实施穿透作战;而一旦被敌方空中及地面防空发现、锁定,可启动亚燃冲压快速摆脱逃离而不做纠缠。面对这个很难发现、更难追击,宛如蝠王韦一笑的幽灵,整个西太都将夜不能寐。
因此,银杏叶的出现似乎圆了不少军友关于“隐身飞豹”的畅想。如果说黑丝带是第一岛链杀手,那么银杏叶就是妥妥的第二岛链刺客,美帝的对华封锁圈只有退到第三岛链的夏威夷才能确保无虞了。不过,当真正的六代——临近空间高超音速全球打击战机现身后,一切所谓的封锁都成了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