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思考机上Wi-Fi的未来——空地互联体验官大会后记

文 | 李瀚明一李及李

感谢空地互联团队的邀请,有幸这个月15号在上海参加四周年的生日会和产品体验官大会,并作为“高效办公特种兵”来分享一些我的有趣经历。

我平常的差旅环境和电影《在云端 Up in the Air》(我其实更喜欢它的香港译名《寡佬飞行日记》——“寡佬”是广州话单身汉的意思)的男主角 Ryan Bingham 很像——重复着飞机(在国内加上高铁和卧铺)、开车、酒店这样一个轮回。甚至我们的选择也巧合地一模一样——我们的主力供应商都选了寰宇一家、希尔顿和赫兹。

当然,我长得没有乔治克鲁尼那么帅,既没有 Ryan 和 Alex Goran 的那些桃色剧情,也没有 Natalie Keener 这样的下属。但是,我的工作比 Ryan 要有趣得多——与 Ryan 全美国飞来飞去裁人不同,我的工作是编程,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并且撰写对应的报告。

对于我来说,云端其实是一个很适合冥想的环境——国际航班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舱内点起一盏 LED 灯,听着构成白噪音的飞机引擎的噪音和吞气声,实在是编程和写作的上好环境。

但是,在没有空中 Wi-Fi 的年代,我必须提前在地面上下载好要分析的数据和模型,然后在本机上跑离线。为了保证完成任务的时间可控(别搞得上飞机开始跑,下飞机还没跑完),我需要用配备高端显卡的工作站笔记本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真用工作站笔记本跑,有三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带上适配器 3.1 公斤,重得和板砖一样,重量吃不消;一个是适配器功率 300 瓦,要么让飞机电源供应跳闸(例如 Astronics 的供电模块一般是 200VA),要么让电池和适配器同时供电跑续航,功率吃不消;再一个是由于功率高,发热也大,风扇呼呼地转——虽然 ThinkPad 的鹰翼风扇已经在噪音控制上相当优秀,但是还是难免会带来额外的噪音,叨扰其他客人。

在我的飞行环境基本实现了空中 Wi-Fi 全覆盖之后,我意识到我不需要再在本机上跑了——我完全可以通过空中 Wi-Fi 用 VPN 连回云集群(就像我现在所做的这样),然后利用 Visual Studio Code 的远程开发能力在服务器集群上跑数据分析和模型。于是我立马换掉了带适配器 3.1 公斤的 P16 工作站,代之以带适配器 1.3 公斤的 X1 Carbon——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我为减少飞机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降低噪音所做的一点微小的贡献。

另外一个空中 Wi-Fi 带给我的意义是我从此不再断联了。我最喜欢讲的和空中 Wi-Fi 有关的经历,就是在飞机的洗手间里开电话会——这是一个我屡试不爽的事情。

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同样也高度依赖于空中 Wi-Fi(尤其是前舱应用)。我们公司最近在测试的一款产品,是将管制员和飞行员的陆空对话通过语音识别大模型标准化,然后下传给地面的运控中心——这使得运控中心可以以低延时知道世界各地空管单位和飞行员的最新互动,从而了解可能的交通阻塞因素(例如积雨云或者低能见度)。如果没有空中 Wi-Fi,这样的应用是很难落地的。

我们把机上 Wi-Fi 这个事本身说完了,现在我们要说说中国的机上 Wi-Fi 了。我可能是在场各位体验官中,少数认识张总早于空地互联成立的人。我和张老师是 2019 年 6 月的民航趋势论坛就认识了,当时他还是东航电商的副总经理,但已经开始在负责这一块了。

但是真正过了这么多年,中国机上 Wi-Fi 的扩张,还是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包括东航自己已经算是比较领先了,也就是宽体机装满,窄体机没有的地步。

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在空地互联的 50 元定价,算是非常便宜的了。但是在中国有多少人,一个月的手机话费超过 50 元?对于发达国家的旅客而言,10 美元上 1 个小时,13 美元 6 个小时,20 美元上 16 个小时网或许还可以接受(大部分美国号码一个月的话费在 20 到 30 美元左右),但是在中国,花费 50 元上两个小时网,还是一个远超大部分普通中国人认知的事情。

同时,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业务本身的盈利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意味着必须控制每个付费用户的流量数量。事实上,我一直认为 20% 的流量(例如看股票行情)贡献了 80% 的收入,80% 的流量(例如抖音等流媒体),贡献了 20% 的收入。

因此,在世界各国来看,空中 Wi-Fi 都是一项互联网企业不敢涉足,或者深陷泥潭的业务。因为它不是按互联网企业“用户越多,成本被摊分到越低”的逻辑运行的——多一个用户,就是要多实实在在的流量成本;而空地之间的流量成本,又显然比普通互联网高得多。

换言之,空中 Wi-Fi 就是和当年“大哥大”一样的定位,是做生意的时候身份的象征——不但不能卖便宜,甚至卖得越贵,越有人买。这个属于是左脚踩右脚——越有钱的人,越会买空中 Wi-Fi,越用空中 Wi-Fi 的人,反而越有优势。

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空中 Wi-Fi 的客人不可能是下沉市场,甚至负责任的说,80% 的流量(或者订单)集中在 20% 的航线上(也就是北京、上海和广深之间)。空地互联现在的难度在于,如何接触到高净值人群,充分发挥既有的机队规模优势,和高净值人群相处好、互动好。千万别去下沉市场——这会出很大的问题。

另外,这篇文章也是在空中写出来的(笑)。

点击【李及李】阅读更多相关信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