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权谋的资治通鉴(一)司马光
没有权谋的资治通鉴(一)司马光
当今中国,提起资治通鉴,不管看过的人或者没有看过的人或者只看过部分的人,大部分人都说这是一部充满权谋的书。甚至最近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领头人普里戈津反叛之后意外死亡,很多人都调侃说他没有看过资治通鉴所以做出了愚蠢的选择。
可见,资治通鉴已经和“权谋”甚至“阴谋”这些联系在一起了。然后如今社会商业发达,职场政治文化盛行,资治通鉴在一些人眼中,又和职场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我不认为熟读资治通鉴的人对自己的“谋身”没有作用,毕竟书中记载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里面案例多如牛毛,熟读这些案例,为人处世遇到类似的境遇,脑里可以马上跳出书中记载的相关案例,可以借鉴里面的最优解。这无疑对个人利益是有好处的。但是,“权谋”、“职场政治”、“阴谋”,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吗?
我认为绝对不是!
司马光自己说的写这部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也就是写给皇帝参考,进行治理国家的宝典。
对语文有一定理解力的同学肯定明白,资治通鉴四字的关键在“治”,这个“治”是“治”什么呢?是治自己身边的同僚(职场文化)吗?是治自己的前途(谋身)吗?当然不是,除了司马光自己说的写给皇帝进行参考这个直接理由之外,资治通鉴的编修过程是得到皇帝批准的政府的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的,是一个大型国家工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耗费十几年时间。这样的工程出发点一定是为国为民的。所以这个“治”是治理国家的“治”,编写的初衷和权谋没有什么关系。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可以从作者自身说起。
先浮光掠影看看司马温公光辉的一生的一些故事: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大家都清楚不详细说了。
司马光卖马。大概意思是司马光让下人卖掉自己的马,但是忘记了让下人和买主讲清楚这个马是有病的。事后让下人和买主讲清楚并主动减价。
司马光七岁熟读并可以注释“左氏春秋”。
司马光葬妻。据说司马光妻子死后,司马光为官清廉没有钱,只好把几亩薄田典当出去,才有钱置办葬礼。
司马光的警枕。司马光修编资治通鉴的时候,非常勤奋,为了怕太累睡过头,就用非常光滑的圆木做枕头,一翻身就惊醒,以珍惜时间。
司马光不纳妾。司马光妻子没有生小孩,妻子也很着急,主动给司马光张罗纳妾,三番几次被司马光拒绝。最终司马光也没有纳妾,就这样终老。
还有很多。。。。。。
再看看同时代人对司马光的评价:
政敌王安石:“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国之栋梁”。
苏轼:“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文彦博:“君实作事,今人所不可及,须求之古人。”
朱熹:“温公可谓智仁勇。他那治国救世处,是甚次第!其规模稍大,又有学问。其人严而正。”
还有很多。。。。。。
如此大儒君子,绝非王莽等伪人可比。观其一生,何曾想过运用资治通鉴的“权谋”为一己之力而“谋”?何曾运用过资治通鉴的“权术”来“治”家?
在这个时代,运用资治通鉴里面的谋略进行“谋身”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作为中国史学双壁之一的“资治通鉴”还有更加光辉的一面,那就是为国为民的一面!多点宣传这一面,司马温公才不枉此生!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