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对进口氦气依赖度从95%降至85%
这是一个被美国垄断近百年的产业,基本掌握在美国空气产品、法液空、林德、普利森、环球油品(UOP)等少数外国公司手中。世界大型提氦厂投资建设、配额分配、关键设备制造等均由其垄断,并且近来对中国有引进限制。
我国的天然气中含氦量普遍较低,氦气资源总量估计约为11亿立方米,仅占全球的2%。其中可直接采收的总量约为0.5亿立方米,不到全球储量的0.1%。由于空气中氦的浓度非常小(大气层中氦的平衡浓度为5.2ppm),从空气中提取氦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商业上,氦主要通过低温分离法从含氦天然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液化天然气加工厂的尾气中提取。在大型空气分离厂中,氦有时作为从空气中提取氪和氙的副产品被回收,量相对较少。
近几年,我国氦气年消费量均在2000万方以上,约占全球氦气消费总量的11%。2020-2023年,中国氦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7.2%。2023年,我国氦气消费量约4675吨(折合约2618万方),同比增长5.8%,主要由半导体、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纤带动。
中国长期大量进口氦气来源地是美国。中美关系紧张后,美国限制氦气出口,中国转向从卡塔尔进口。2016-202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氦气逐年降低。2023年,卡塔尔是中国最大的氦气进口来源国,占比83%;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占比分别约为10%和5%。俄罗斯的进口排名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氦气进口来源前三的贸易伙伴。随着俄罗斯阿穆尔氦气项目的重启,未来预计来自俄罗斯的氦气会稳步增加。
而在自主生产方面,2020年以前,中国氦气(纯氦)产能长期维持在不到30万方/年。2020-2023年,中国提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氦气行业产能扩张明显。2023年,中国氦气总产能进一步提高到2093万方/年。全年氦气产量约为388万方,开工率为19%。开工率较低的原因是,2023年底窑街煤电集团投产的1296万方/年的提氦产能计入其中。
我们是用快速的技术突破来实现中国的大规模氦气生产。目前国内大型天然气/闪蒸气提氦生产技术以低温深冷法为主。除低温深冷技术外,膜分离法和吸附法提氦技术也有少量应用,此外,我国一些煤层气也富含氦气。相比天然气,煤层气的成分更为复杂,提取氦气的难度更大。中国在含氦煤层气提氦技术方面有了最新突破。2023年12月,由中国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万Nm3/d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装置窑街煤电集团甘肃科贝德煤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顺利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煤层气提氦新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在提取氦气方式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很多人眼里,氦气就是用来充气球、搞派对的“玩具”,似乎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氦气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大家都熟悉的医疗领域,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其核心部件——超导磁体,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液氦来维持低温环境。一旦缺了氦气,MRI检查就只能被迫中断,对于需要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患者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而在高精尖的航天军工领域。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发射的关键设备,而氦气,则是这些发动机的“血液”。它不仅可以作为增压剂和吹除剂,保障火箭的正常运行,还能在卫星制造过程中用于创造无氧环境,防止金属氧化。同时,在半导体制造、光纤通信、深海潜水等领域,氦气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1925年,美国通过《氦气保护法案》授权政府管理和利用氦气资源,建立联邦氦气储备保障国防和商业航空的需求,并将氦气列为“国家战略物资”,严格限制氦气出口,只允许出口美国国内用不了的氦气,并且要得到商务部、内政部、国务院、战争部(1947年解散)、海军和总统的一致同意。2018年,氦气更是被美国列入了35种关键矿产名录。
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出台了《氦法》和和《俄罗斯的氦》规划,将氦气列为关键战略资源,并对氦气的出口进行了限制。这些措施使得俄罗斯的氦气出口受到一定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氦气市场的紧张局势。
“氦”事关重大,而我们,则从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到突破关键提取技术,从推动回收利用,到探索替代方案,从加强国际合作,到制定长远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的“氦”发展之路。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找到替代方案,不再依赖“氦”也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