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缅甸仍是鸦片和海洛因的主要来源国

来源:联合国

500

毒罪办 缅甸东掸邦的一名农民正在打理罂粟田。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周四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缅甸的鸦片种植面积在连续三年增长后仍然居高不下,目前仍是鸦片和海洛因的主要来源国。

报告分析了缅甸军政府接管后的第三个种植季节的数据。尽管缅甸的鸦片种植面积从4万7100公顷减少至4万5200公顷,降幅为4%,且单产也呈现类似幅度的下降,但总体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这表明缅甸在全球鸦片供应中的主导地位依旧牢固。

报告指出,尽管整体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但不同地区的种植情况差异显著。一些区域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加上阿富汗持续的禁毒政策对全球鸦片和海洛因需求的潜在影响,缅甸的鸦片经济正面临重要转折点。

种植分布状况

报告显示,掸邦依然是缅甸鸦片种植的核心区域,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88%。尽管北掸邦和南掸邦的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但与老挝和泰国接壤的东掸邦种植面积增长了10%。克钦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10%,而毗邻印度的钦邦则增长了18%,成为增幅最大的地区。种植水平较低的克耶邦种植面积也增长了8%。

价格是影响鸦片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干鸦片的农场价格下降了8%,至每公斤304美元,但区域海洛因市场初步出现的饱和迹象,以及阿富汗生产下降导致的全球鸦片短缺,可能会推高缅甸农民的鸦片收益,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种植。

报告还指出,劳动力短缺也对鸦片种植产生了影响。由于大量人口流失、军事和武装组织的强迫征兵,以及冲突加剧限制了农民前往偏远种植地的能力。

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警告说,尽管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种植水平依然处于高位,但合成毒品的生产却在稳步增长,同时围绕线上赌场和诈骗中心的非法经济也在迅速扩张。他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解决根源性问题

报告同时深入分析了鸦片种植背后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确认鸦片种植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种植鸦片的村庄和家庭往往面临严峻的经济条件,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务、背负高额债务,且生活充满不确定性。

毒罪办强调,缅甸种植鸦片的农民并未因此致富,反而只是在努力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维持生计。当前仍有机会通过支持长期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帮助这些社区实现经济转型,阻止更多人转向鸦片种植。然而,时间已所剩无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