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之行3:探访巴基斯坦“花之城”白沙瓦—遵从传统亦渴望富裕

北京青年周刊

500

白沙瓦的意思是“花之城”,2000多年前是贵霜帝国首都,拥有大量文物古迹。这里是巴基斯坦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普什图人的家乡。普什图人遵从文化传统,这让人感觉与现代化格格不入,而普什图人自己说,他们历经战乱迎来和平,最希望的是发展经济,使自己富裕起来。

这是《北京青年》周刊探访巴基斯坦的第三篇稿件。

普什图人热情好客

我们事先通过网络定下了一处民宿,到了白沙瓦,按门牌号找白沙瓦的民宿地点找不到,房东手机号又没有,只好找当地人问路。一位住在附近的男士主动让我上他的车一起找。路过一家便利店,他说有事买点东西,我们只好等着。没想到,他是专门去给我们买冰镇饮料。我们受宠若惊:“我们给你添麻烦,没想到你还为我们买饮料。”他说,“你来到白沙瓦,就是我们的客人,我们当然要招待你。”

到了民宿,房东叫伊姆兰·汗,在伊斯兰堡上班,这次看到我们租房子,特意从伊斯兰堡开车两小时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迎接我们,等我们安顿好,还要驱车回伊斯兰堡。他让仆人准备了午餐,一起用餐,又享用了下午茶。他说:“普什图人对待客人就是这样,一定要让客人感到像在家一样,要给客人准备最好的餐食和房间。我们管这叫‘普什图瓦里’——普什图人的方式。”

500

在白沙瓦,普什图人是主体民族,我们处处感受到“普什图瓦里”。在白沙瓦采访期间,我们全由我在美国读书时的同学、当地著名记者贾维德·阿弗雷迪照顾,想去哪里参观想吃什么他都陪着。而到他家做客,我们更感受到他的礼遇。

我们坐在地上聊天,他16岁的儿子阿里给我们倒茶,准备餐具,盛饭和递送纸巾,而后还为我们端来甜品。席间我们吃饭聊天,他却不吃,而是很安静地站在一边,只有我问他问题时才说话,而开口总是带着敬语。阿弗雷迪说,普什图人遵从“普什图瓦里”,长辈的客人来了,孩子是小主人,要为客人服务周到。

个性民族常被误读

热情好客并不是“普什图瓦里”的全部,伊姆兰·汗说:“我们对待客人热情周到,而对待敌人则毫不手软。”

“客人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这句歌词多少能反映普什图人的朴素价值观。一位当地人给我讲了他家族的往事。他的爷爷曾在部落地区生活,由于家族间仇杀,只有他的爷爷和叔爷爷两个人幸免,仇家也是伤亡惨重。后来仇家说,如果你们两兄弟离开这里再也不回来,我们可以停火。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两兄弟离开了部落地区,来到了白沙瓦。他们买了土地,结婚生子,孩子们考上大学且谋得体面的工作,家族再次兴旺起来。但他们一直没有回老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两个家族才算和解。

500兵工厂一位工人展示一把已经组装完成的手枪。

有位巴基斯坦同学告诉我,普什图人很强悍,苏联人来了打苏联人,美国人来了打美国人,外国人都被打跑了,他们就自己和自己打,而且一言不合就动枪,有仇必报,血债血偿。这显然很夸张,但也反映了其他民族对普什图人的印象。

白沙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法祖拉·江说:“外界对我们普什图人有固有印象,这不仅来自外国,也来自国内。他们认为我们是冲动的喜欢打枪的保守主义者,但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我们热爱和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外界有一点没说错,由于多年的动荡,这里的人持枪,只要有持枪证,市场上200美元就可以买一把手枪。阿弗雷迪说,法律规定,除了保安,平民不能把枪露出来。而且人们不会乱开枪,甚至不会拿枪指着别人,这会引起相互仇杀,“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了共识。”阿弗雷迪说。

珍视“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会

很多巴基斯坦人认为,白沙瓦和所在的开伯尔省是最保守的地方,我们到这里发现,拥有500万人口的白沙瓦正在发生转变。

我们看到,全市第一条公交快速路正在加紧施工,据说年底就要通车。在市中心的商场,穿着时尚的人们从丰田轿车里步出,进入高档中餐馆用餐。当然,在老城区,我们也会看到人们赶着驴车进城,小贩们推着车沿街售卖干果水果糊口。

500在白沙瓦老城,街边烤馕现烤现卖。当地物价便宜,一个烤馕大约0.5元人民币。

白沙瓦有着大量的旅游资源,这里本应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然而因为曾经的战乱,巴基斯坦政府原则上要求外国人申请NOC(不反对意见书),这导致很多外国人取消了去白沙瓦的行程。由于缺少游客,很多高档装修的别墅民宿其价钱竟然只有35美元一天。当地人希望中央政府能取消限制。

在白沙瓦,很多人对“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中国人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富裕起来。法祖拉·江说,不清楚中巴合作项目有多少会落地在白沙瓦,但当地人对中国有好感,希望自己能和中国人一样有钱。

500

珍视传统生活方式

说到保守,普什图人并没有异议。他们很虔诚,一天祷告五次,如果有事错过了,一定会在下一次补上,男孩子们放学后会在清真寺接受宗教教育。我们参观一座清真寺,清真寺办的学校叫“马德拉萨”,孩子们坐在地上大声朗读《古兰经》,伊玛目则给孩子们讲解教义,“马德拉萨”免费提供食宿,穷苦人家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500在清真寺的“马德拉萨”学校,孩子们在伊玛目的带领下学习《古兰经》。

不管是否有钱,普什图人都在住所内专门辟出一间“男客接待室”,男人们聊天喝茶,男仆或儿子帮忙接待客人。如果有女性客人来访,则直接被请到家里。

阿弗雷迪说,普什图人比较虔诚,但男女隔离并非出自宗教,而是他们的传统。外界认为普什图女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误解。我们看到,在白沙瓦大学新闻系一间教室里,女研究生们就和男同学一起听课,教室里有她们的专属角落。传统而非宗教,这意味着改变可能会发生,也许将来会有更多女性走出家门出来工作。

和平已来民众思发展

据介绍,多年来白沙瓦一直不太平。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数百万阿富汗难民越过边境来到白沙瓦避难。1989年,前苏联撤军,本来是难民归家的时候,阿富汗塔利班又掌权,实施沙利亚法,又导致大量阿富汗人出逃到白沙瓦,接着又是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本土的塔利班也常组织恐怖袭击。阿弗雷说:“2008-2012年这5年,美国和巴基斯坦联合清剿巴基斯坦塔利班。他们为了扩大影响,在白沙瓦等地实施自杀式炸弹袭击。”

阿弗雷迪的老家、距离白沙瓦市中心20公里的奘格里村就发生过一起。2009年9月的一天,为破坏选举,一辆塔利班的皮卡车要前往白沙瓦实施恐怖袭击。经过这个村庄时,车被警察拦住,恐怖分子索性引爆炸弹,4名警察当场死亡,包括周围商店小贩和放学的孩子一共43人被炸死。阿弗雷迪认识其中的30多人,包括他的一位堂弟。

500他说,当地人渴望平静的生活,因此非常痛恨塔利班。经过军队围剿和民众的支持,白沙瓦逐渐恢复了平静。

和平到来,人们关心外面的世界,即便是未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一位村民老者问我:“哪个中国品牌的收音机质量好?”我说我们现在不用收音机了,但要为他们打听。后来我打听到某中国品牌收音机物美价廉,他很感谢。他告诉我,他通过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国际局势了如指掌。

文 杨晓

摄影 李英武

编辑王雪宁(实习)

图片编辑 刘艺琳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