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行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遵循“需求牵引”的基本规律
如果你发现“咨询行业”萎靡不振,那必然是没有需求或者“刻意被非市场化”了,后者是绝大多数的情况。
“战略咨询”在中国的黄金年代是什么时候?是战国。
你一通暴论说到诸侯心里去了,立马升坛拜相。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所以才会有“诸子百家”的蓬勃涌现。
而现在呢?你研究地再好有什么用?你能上达天听么?天听的门朝哪儿开你知道不?
无门食禄你就会饿死,还研究地缘战略?先考虑考虑下顿饭在哪儿吧。
想要不饿死,看得到钱只有2种。
1. 恰组织机构的烂钱,文雅点叫做“背书型智库”。金主出命题作文,你来念经。
2. 恰野生键政人的打赏,这种情况你到真是可以说点自己想说的。但最终还是会陷入迎合粉丝的“茧房困境”中,只求尽可能保住流量,温吞水化。而且说到底,有编制内的稳定俸禄,谁看得上阴晴不定的打赏啊。
那为什么战国之后,中国再无“诸子百家”的传统了?
因为无法克服“咨询行业”的内蕴悖论:
——我因为不懂一件事,所以才要买咨询报告,但如果咨询报告里塞私货(比如最常见的咨询机构和外包服务商的实控人是一个),我的水平还不如咨询机构,那我大概率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事实上,买不买咨询报告对于我的决策没有任何影响,或者说要买也只能买“背书型报告”,而不能买“研究型报告”。
——研究型智库的业务模式从根本上就不可能被政府接受
政府真正能信任的,可能只有“政策研究室”,而“政策研究室”本身能不能算研究型智库还两说,只能说要是连它都不算,那天下就真没有研究型智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