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第三条道路」根本无路可走

  王金平精心策划的「中道和平联盟」和平宣言倡议大会,昨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王金平在大会开会前受访时明确地表示,大会将会发表新的两岸论述,以及和平宣言倡议,将不会提「九二共识」,因为「九二共识」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总是有人有意见。所以他希望提出自己的见解,看大家是否能够接受,如果多数人能够接受,就可以据此推动两岸交流,以及推动岛内各种和谐的建议。但王金平在大会上的讲话,却又提到了「九二共识」,指出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前「总统」马英九以「九二共识」的两岸最大公约数,深化两岸交流、厚植两岸互信,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从王金平成立「中道和平联盟智库」,并发表《中道和平倡议宣言》的原意宗旨来看,他就是要「去『九二共识』」。实际上,正如他昨日谈到的那样,他的认知是「九二共识」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总是有人有意见,而且他还提到过,「九二共识」使得国民党的得票率越来越少,因而他要透过有各种不同派别人士参与的两岸智库「中道和平联盟智库」,寻找既不提「九二共识」,又可以促进两岸和平的新路径。因此,他筹办的「中道和平联盟智库」,确实是邀请了各路政治人物参与,包括主张「台独」的吕秀莲,「台独」政党台联党的前主席苏进强等,但这些人物现在都是都已经边缘化,在台湾政坛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甚至已经被民进党所排斥。王金平虽然也有邀请现职民进党人如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参与,但对方却是「兴趣缺缺」。

  这就折射,王金平其实是要在已经把「九二共识」明确地写进了「党纲」的中国国民党,与仍然保留「台独党纲」,而且在言行上明确反对「九二共识」的民进党之间,寻找一条新路。按照纪登斯的理论,就是「第三条道路」。

  然而,王金平虽然是国民党内「本土派」的精神领袖,而且也曾被党内深蓝势力抨击为「蓝皮绿骨」,但从他昨日的谈话内容看,尤其是引述了「国统纲领」对「国家地位」所作的定义,从而提出「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的两岸性论述主张看,仍然是绕不过「九二共识」。

  实际上,「台版『九二共识』」的理论基础就是源于「国统纲领」,尤其是「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一、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以后,台湾将成为其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台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一九一一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二、一九四九年起,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任何谋求统一之主张,不能忽视此一事实之存在。三、「中华民国政府」为求民族之发展、国家之富强与人民之福祉,已订定「国统纲领」,积极谋取共识,开展统一步伐;深盼大陆当局,亦能实事求是,以务实的态度捐弃成见,共同合作,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统一的中国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正因为如此,台湾当局授权的海基会,一九九二年在香港与大陆海协会港举行事务性商谈的过程中,谈到「一个中国」的定义时,就提出了「我方表述︰根据『国统纲领』与『国统会』对『一个中国』涵义的决议」的主张。而大陆方面授权的海协会则坚持,「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事务性商谈不涉『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在后续的电文往来中,最后面双方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因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因此,王金平昨日所提的「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其实就是台湾当局对「九二共识」的源头依据: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主权不可分割,惟海峡两岸各自行使治权,两岸均最强烈国家统一。

  既然如此,即使是王金平的「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也跳不出「台版『九二共识』」的「金光罩」。可能连王金平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昨日的讲话中,不得不提起「国统会」及「国统纲领」促成「汪辜会谈」,开启两岸良性互动的新时代;更不得不提起连战和马英九以「九二共识」的两岸最大公约数,深化两岸交流、厚植两岸互信,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证明,王金平终究是绕不过「九二共识」。但他却是以「选票流失」为由,要推动「去『九二共识』化」,等于是把国民党的丢失政权,屡选屡败,归罪于「九二共识」,因而要寻求不同于「九二共识」的第三条路径。

  但王金平却浑然忘记了,马英九之所以在二零零八年重夺政权,就是在他所指的连战以「九二共识」的两岸最大公约数访问大陆,促进了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知及信心。而二零一六年蔡英文败选后,也深感其败选的根源是在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因而决定民进党检讨大陆政策,进行「华山论剑」。而后来国民党再次败选,一方面是民进党污名化「九二共识」,推出「抗中保台」策略;另一方面是非民进党阵营尤其是国民党内部都发生了认知甚至是组织分裂,让民进党「渔翁得利」。而王金平在国民党的内部分歧中,也应当负起一定的责任。——尽管在后来促成国民党由盛转衰的「马王政争」中,王金平是被动者,但他却以此怨气,在「立法院」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时,没有配合好,导致爆发「太阳花学运」,这才是国民党手中的「九二共识」选举利器逐渐「失灵」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台湾地区,基于选举制度所限,根本就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过去的新党、亲民党、台联党,及现在的民众党,都是如此。因此,应当是「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重新强化「九二共识」,维护台海和平,追求两岸统一,而不是淡化以至放弃「九二共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