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琼瑶——对两位技师的一点纪念

我读过全部的金庸小说和超过二十本的琼瑶作品,影视作品少一些但总数也很不少。在我的印象中,当年的男同学几乎没有不喜欢金庸武侠的,而女同学几乎没有不看琼瑶小说的。例外的情况肯定有,但最多就是不太感兴趣,至少我不记得有谁持完全否定的立场。这当然有文化市场还不发达,更不存在网络世界信息爆炸的原因,但当时的武侠和爱情实体书其实非常多,比如古梁温和亦舒席绢等等,并非只有金庸琼瑶而已——两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标杆和旗帜,这绝非侥幸。

用技师这个词没有任何的恶意,而是我发自内心的认为两位逝者的写作技巧炉火纯青,编故事的本事远超同侪。但是,我也确实不认为两位可以算是文学大师,或者说如果是大师,也仅仅是“大技师”。如果换成理工男的比喻,这两位属于“大国工匠”的水平,而且是顶级的。。。这个评价的高低就看个人的立场和视角了。

——金庸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武侠小说虽然也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

这段话虽然有自谦的成分,但也离事实不远。武侠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侠之大者”虽然是金庸的标签,但“原创”的成分实在不太多。梁羽生的文笔确实略低一筹,但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主角的家国情怀明显高于金庸。而有金粉说金庸作品“包含了许多人性的思考”,再比如说郭靖在从大漠回到中原之后,就曾因“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几个哲学终极问题而迷茫纠结。。。好吧,这个见仁见智,但非要说这方面也“出类拔萃”,这恐怕就有点硬捧了。

至于琼瑶阿姨的作品,我觉得就不必多说了——这就类似于宴席上的萝卜雕花,无论多么巧夺天工,但除了好看再无其他。而且厨师天天都雕刻这玩意,唯手熟尔,再美轮美奂又有啥艺术价值?

强调一点,我对于通俗作品并没有偏见,即便现在有了一点年纪和阅历,但相比“严肃作品”,我仍然更爱看郭德纲的相声和沈腾的尬演。另一方面,我认为喜欢通俗和烟火气,这并不等于要否定文学大师作品中的思想和艺术的价值。简单说,从个人角度来说“喜欢最大”,而从客观立场来说,任何作品终归还是要经过比较(这点很重要),以及时间的冲刷(这点也很重要),才能有一个最终的定位。。。。

整整一百年前,张恨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春明外史》,现在有多少人知道这位“民国最富作家”当年有多红?老舍先生的评语是“ 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作家”,他的稿酬是千字十块大洋,超过了鲁迅先生(作品字数更是远超)。而宋美龄曾多次拖着蒋介石拜访张恨水的“七进豪宅”,这一点远非金庸琼瑶可比。

——如果再过三百年甚至一千年,后人会如何看待张恨水、金庸和琼瑶的作品?我虽然看不到这一天,但我可以想象这必然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