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意林》等报刊/杂志何尝不是时代的声音?
【本文由“guan_16888705192347”推荐,来自《常洛闻:韩国上演“首尔之冬”,国内有人说了一段非常“读者”的话……》评论区,标题为guan_16888705192347添加】
当然,我们都知道像《读者》《意林》南方系报刊,这类风格的纸媒,很多小作文,论证逻辑着实谈不上高明,举的案例大多是为了论证自己编的或者刻意找的。但是不能以此断定他们是反动的。
就像我觉得我少年时期经历的一系列或暴力或更暴力的老师一样,方式方法不值得称道,但是本质上不是坏人,也并不是想要伤害我们。
读者等刊物,我上学那些年还是非常火爆的,稍稍有一些阅读兴趣的人几乎人人都喜欢。时过境迁后,这何尝不是时代的声音。在那个我们韬光养晦处处需要奋起直追的年代,鞭策并激励国民。
现在我们批判他们,一方面是我们受够了那些可以美化的滤镜(人嘛,现代社会人的差别其实很小的,除了经济能力外,无论认知还是德行,都相差不大)。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我们缺乏一种像理想主义(因为那不是真的外国只是理想)靠拢的动力呢。我们满足于我们的科技和制度现状,不接受鞭策,不想变得更好呢?
可能方式需要变革一下(谈外国怎样怎样这招行不通了,)但是我们仍需要文章,来鞭策我们的社会,变得更进步,更道德,更秩序。改开以来,我们政治传统的学习主题从没变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要求我们不断自我革新,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的经济社会都还有很多欠缺。
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别人说我们一两句没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而不能容人说才是大问题。只要不是刻意诋毁矮化我们的声音(例如新疆棉,茶叶蛋,吃蝙蝠云云)我们听一听无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兼听才能使我们经济社会持续自我革新,有不竭的内生动力——这一点上,美国既是我们的榜样,也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