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官宣1+X新架构,徐立为何敢于在此时提盈利?

12月4日早上,国内的人工智能龙头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建立新的“1+X”架构,这意味着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裁员优化大动作告一段落。

而细看“1+X”架构,可以理解为以生成式AI业务为核心做大收入,绝影、元萝卜、智慧医疗等分拆,独立运营独立融资,未来也可能独立上市,而也隐含着自负盈亏的意思,这个调整颇有阿里1+6+N的影子。

500

同时,商汤还在公告中强调了架构调整后的经营目标——即推动商汤业务增长、盈利及财务稳健性,把集团升级成为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强劲增长潜力的组织。而通过港交所自愿公告高调的对资本市场释放消息,也可见商汤管理层对内稳定军心,对外坚定信心之决心。

那么,商汤掌舵人徐立和管理层为何在这个节点,敢于提出盈利目标,而商汤新架构下,能够带领公司走向盈利吗?

1、成立十年,商汤的盈利拐点真的到来了吗?

商汤在公告中说,“通过该重组,本集团将聚焦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核心业务,推动本集团的业务增长,盈利及财务稳健性,为技术创新提供持久动力。”

何时能够盈利,这可能是商汤管理层面临媒体、分析师问询次数最多的问题。商汤2023年报中的战略展望中曾经提到,2024年,商汤将全力推动核心业务盈利,从而为确保公司在 AI 2.0时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在2024中期业绩分析师会上,商汤CFO王征曾经给出2025/2026调整后利润转正的业绩指引,即2025/26年达到营收平衡。

这次不仅提到盈利,还提到了业务增长和财务稳健性,也就是整体基本面的提升,这可能体现了管理层的判断——主营业务的盈利基本条件已经相对成熟

事实上,造成商汤持续亏损,且市场信心长期疲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非经营性亏损、巨额的研发投入、收入的下滑、坏账风险、账期带来的现金流风险等。

亏损是绕不开的话题。商汤招股书及上市后历次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商汤历年亏损为:34.28亿元、49.63亿元、121.58亿元、171.40亿元、2022年亏损60.45亿元、2023年亏损64.40亿元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24.57亿元,商汤科技在六年半的时间里,累计调整前亏损达到526亿元人民币。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期权费用化等成本的调整后亏损,累计也达160亿元人民币。

笔者一直主张关注上市公司的调整后亏损,这更能反映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优先股公允价值的变动,期权的纸面财富增减带来的财务统计亏损,往往会误导一些投资者。

从调后亏损来看,商汤的亏损一方面来源于巨额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成本及算力采购成本。2018年至2023年,商汤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63亿元人民币,尤其是最近两年,研发费用率甚至超过了100%。而随着裁员,生态业务拆分,以及AIDC的投入进入回报期,研发投入这个支出大头很可能有比较大的改善。

另外,商汤科技的营收能力水平也出现下滑,这一趋势可能随着生成式AI收入的提升,以及智慧城市业务的收缩到位,而出现拐点。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7亿元、38亿元、34亿元。

收入的下降主要来源于智慧城市业务的大幅收缩。财报显示,商汤智慧城市收入占比在2021年上半年超过47%,随后逐年下降。其在2022年收入占总收入约30%,而到2023年已经降低到10%以内,可以说是降无可降了。

综合来看,只要生成式AI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商汤确实可能提前吹响盈利号角。

2、核心业务剑指盈利,算力生意为关键抓手

据公告描述,「1」代表商汤核心业务,包括AI云,SenseCore大装置、SenseNova日日新基础模型和AI应用,也包括CV(视觉识别)领域的通用视觉模型及相关业务。

可以发现,这些业务都是商汤最能赚钱的业务。以AIDC为例,公开数据可以发现,商汤AIDC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设计峰值算力高达3740 Petaflops;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商汤总算力规模达20000 petaFLOPS,超 5.4 万块 GPU,其中临港AIDC已达到14000 petaFLOPS,远超设计峰值,以此推算,商汤在AIDC方面的投入很可能超过百亿。徐立曾经表示,如果不做AIDC,商汤早就可以盈利。

500

但商汤赌对了,算力成了AI2.0时代的稀缺资源。以市场上1P算力的租赁价格18万人民币/年估算,如果商汤将一半的算力用于出租,那么将稳定为集团贡献18亿收入。可以说,算力出租生意很可能成为商汤的主要收入基石,而随着商汤算力规模的提升,这一收入可能进一步提升,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芯片采购投入、算力出租,以及日日新自身训练需求的平衡。

生成式AI的收入被商汤寄予厚望。2023年这一板块实现收入11.84亿元,占总收入的34.8%,相较2022年仅占10.4%的3.95亿元,增长了199.9%;2024上半年增长了生成式AI业务收入近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6%,占集团收入跃升至6成;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收入增幅看起来很高,但是因为基数很低,所以同比增幅很高,2022年生成式AI还未大热,2023年上半年,各家国内公司刚刚推出自有基模型,还未切入商业化。所以,商汤生成式AI收入的成长性如何,还要看2024年的全年业绩,才能够判断。

此外,CV(视觉识别)生意,传统但成熟,且在全球其他地区能够复制的商业模式,而且海外客户账期相对良性,所以这部分反而可能成为相对稳定成长的现金牛业务。

 

3、生态业务分拆独立,甩包袱or价值重估

而按照公告描述,1+X中的「X」代表商汤生态企业矩阵,包括智能汽车「绝影」、家庭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公告强调,各生态企业将由独立的CEO负责,并将获得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和融资通道。但是,公告中未提及上述业务的融资进展,也未提及此前媒体爆料将独立拆分的芯片业务。

这些业务的分拆并不令人意外,此前绝影和芯片等业务,都曾被媒体爆料寻求独立融资,而从其他很多集团公司分拆之后的路径来看,发展得好独立上市,发展不好自生自灭,各CEO各凭本事,相当于母公司提供了内部创业的机会和启动资金,扶上马送一程。

总体来看,商汤能否实现盈利,或者主营业务盈利,取决于算力生意是否能找到经营平衡点,生成式AI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其他生态业务是否能获得新的股东注资,是否继续并表、降本增效是否还有空间等等。

商汤能走出亏损困局,我们期待它的下一份答卷。

 

关于猛犸商业评论

猛犸商业评论团队由资深媒体人、投资人以及财关顾问从业者组成,长期追踪和洞察长期主义公司资本市场动向,期待和记录中国新质生产力公司、硬科技公司价值涌现。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