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澳门轻轨规划有必要实行「否定之否定」

  这几天,「轻轨」又再成为社会舆论的「热词」。其一是轻轨横琴线于前日正式通车。轻轨横琴线全长约二点二公里,穿越十字门水道的河底,设有「莲花站」和「横琴站」两个车站,虽然尚未能够实现与广珠城轨的机场支线直接串联沟通,但对于在横琴口岸通关的市民和旅客,提供了出行方便,尤其是在八号风球高挂,莲花大桥按规定必须关闭之时。横琴线的通车意味澳门与内地的轨道交通实现对接,更方便两地融合交流,协助澳门更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其二是大前日候任行政长官岑浩辉率领候任主要官员和检察长「集体亮相」之时,候任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时表示,要解决交通问题,轨道交通在任何一个进步的城市是必不可少。澳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际化城市,地小人多,亦要发展有效的轨道交通,未来会加强推动轻轨建设。现时轻轨东线建设如火如荼,未来会延长至青茂口岸,会在此基础上探讨澳门半岛是否作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到澳门一些「心脏」区域,解决澳门的核心塞车问题。未来会以轻轨为主,其它公共交通配合解决交通问题的手段。至于会否开放「网约车」,特区政府持开放态度去探讨任何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的手段。

  从谭伟文有关「轨道交通在任何一个进步的城市是必不可少」,及将会探讨解决澳门半岛一些「心脏」区域的核心塞车问题,未来会以轻轨为主的语意中,可以想见,澳门轻轨规划,将会回到当初最早提出轨道交通计划时,是以市区路线为重点的初衷。可以说,这将是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实际上,澳门特区的轨道交通规划,无论是委托香港的地铁有限公司(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为澳门的轨道运输系统进行研究,还是澳门特区政府根据地铁公司的顾问研究报告以及公众咨询的意见,发表《轨道捷运系统深化研究》的方案,以至《轨道系统第一期二零零九兴建方案》,都是以市区走向为主的。其中几乎已经定局的「第一期路线」的走向,就是整个系统覆盖澳门半岛及凼仔岛部份住宅、商业及旅游区,以及主要出入境口岸。澳门半岛端从关闸出发,大致上以顺时针方向绕东部海边行驶,至澳凼大桥前转入葡京以及南湾市中心。使用西湾大桥下层连接澳门半岛及凼仔。于凼仔分成两条支线,一条前往澳门国际机场及北安码头,另一条转入莲花大桥口岸及澳门蛋。总长约二十二公里,共设二十六个车站。

  后来因为先后发生新口岸轻轨行走内街的争议,及黑沙湾线路走向的争议,而搁置了澳门半岛的路线,先行建设路凼线。再后来,规划并动工贯穿新城填海区A区及跨海的东线,但始终未提最急需轨道交通的市区线路。即使是中央体恤澳门特区,针对「伦敦街争议」改为环绕外围孙逸仙大马路,批准在维持新城填海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微调部分填海范围,适当增加孙逸仙大马路一带土地面积,以作轻轨外围走线结合外环行车道的调整,但后来宁愿将此幅土地改建为休憩公园,也不再提起「第一期路线」的市区线路规划。

  然而,正如谭伟文所言,轨道交通在任何一个进步的城市是必不可少,澳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际化城市,地小人多,亦要发展有效的轨道交通。实际上,从世界各地的经验看,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持续成长,交通拥挤日益严重,轨道运输就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要手段。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和运作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实际上,轨道交通亦即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包括地铁、轻轨、磁浮、市域铁路、电车、新交通系统等。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轨道交通不会发生「塞车」的问题,方便于市民的准时返放工和返放学。而且,更方便外地「自由行」游客,乘搭轻轨「按图索骥」游览各个主要但却分散的景点。因为他们如是乘搭巴士,不熟悉线路会「搭错车」;如是乘搭的士,可能费用不菲。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台北等地的轨道交通,除了是方便当地市民的出行之外,更是方便外来游客游览各个主要但分散的景点,甚至还设计了一种当日内可以多次乘搭的「游客票」。

  回头看,真是很难想象,只是为了伦敦街居民的一百几十人,而放弃了经常在中区一带活动的成千上万人,以及将会为他们带来很大方便的轻轨南湾站。一项基本就是为了解决区内交通问题的工程,却要远远避开全澳人流最多最密,政府机关及工商企业最集中的南湾区。这个案例将会受到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师和基建设计师的讥笑,因为它违背公共交通建设的原则,就是为了方便市民的市区内出行。

  现在,随着轻轨横琴线的正式通车,就为主政者提供一个解决「伦敦街争议」及黑沙湾线路的问题,就是使用类似建设轻轨横琴线的盾构机,不用开挖路面,直接在地底施工。其实,即使是不用盾构机,也可解决此问题。比如,港珠澳大桥的珠海连接线的拱北口岸区的隧道暗挖段,采用管幕冻结技术施工,有的地段是紧靠建筑物的地基,但并没有对建筑物造成任何影响。因此,轻轨「第一期」的澳门市区段,可以回到原来规划的伦敦街,及穿过黑沙湾公园,但却是以盾构机施工。何况,在现在的时势下,当年那些带头闹事的台湾人,可能也已经不敢再把「台式抗争」引进澳门特区。

  因此,期望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和第六届特区政府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就职后,尽快落实轻轨「第一期」的澳门市区线路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第二期」的内港线。由于有盾构机设施,也由于国务院已经授予澳门特区海域管理权,结合整治内港计划,是可以而且应当让轻轨走进这个「心脏」地带的。再在此基础上,思考轻轨的中线线路,将议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东望洋灯塔等「澳门历史城区」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实际上,现在塔石广场地下行车道的「U型」走向,据说就是为了迁就轻轨地下线路而设计的。既然如此,就不应搁置曾经规划过的轻轨路线了。

  即使是轨道交通以外的跨海通道建设,如澳凼大桥旁边的第五过海通道,也可以采用盾构机技术。这就不但能够维护作为澳门特区区旗、区徽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的澳凼大桥的原真性,而且可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澳凼大桥造成任何伤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