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吴柳芳事件去对比公共安全事件会怎样?
最近看到一种观点,分享如下,想听听网友们的见解。
吴柳芳事件最近引起火热的讨论。舆情经历了一个反转的过程。这从吴的账号被解禁后,关注者暴增可见一斑。
很多网友都从吴柳芳的经历出发,觉得那些批评她跳“擦边舞”的人太苛刻了,是“何不食肉糜”。这给公众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吴柳芳退役后的遭遇,那些坎坷的社会经历,使许多人对吴柳芳跳“擦边舞”的反感降低了,同情甚至支持的态度提升了。很多人认为她的网红生涯是一个“苦命人”想要“改命”的无奈选择。所以,对吴的要求不应该那么高,标准应该降低。
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的,那么人们是否可以将这样的逻辑套用到一些公共安全事件上。在这些事件的讨论中,人们又反对为极端分子的行为找理由,认为不应该拿他们坎坷的社会经历为犯罪行为开脱,应该就事论事,不要扯其他的理由。
那么问题来了,在媒体和传播都极为发达的时代,对一个社会性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将主人公的社会经历考虑进来,作为该事件的评判要素之一呢?
如果不考虑吴柳芳的社会经历,单纯就事论事,网友们对她公开传播的那些跳舞视频持怎样的态度?对平台“禁止关注”的处理方法又是什么态度?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