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场景的痛点、痒点和风险点

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是各类无人驾驶飞行器和通航飞机(统称低空飞行器)及其动力、控制、任务载荷等核心配套系统。低空飞行器,作为人类的好工具、好帮手,需要在各类场景中完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赋能,或提高工作效率,或促进美好生活,关键时刻还能救灾甚至救命,从而体现其作为工具、作为帮手的价值。

低空飞行器研发生产——低空飞行器在各类场景中的运营产生价值——对低空飞行器的更多复购从而迭代优化产品,周而复始,形成商业闭环。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低空经济的核心不是把低空飞行器造出来,而且让它们飞起来,用起来,产生价值,形成商业闭环。哪些场景的无人机应用真正能产生价值?我们今天来聊聊,还是我们的惯例,仅聊民用应用。

第一类,刚需场景,解决痛点需求,已经有大量案例的包括救援直升机用于应急、医疗救援,仅东部通航一架空直135就拯救了80多条生命,青直、飞龙和秦汉通航也有大量的案例;重载无人直升机用于地质勘探和电力建设的高附加值山地吊运物资,代表企业有驼航科技(燃油动力)和尚飞航空(电动);多旋翼无人机用于医疗物资运输,在交通拥堵的关键时刻可以拯救生命,代表企业有迅蚁网络;大型固定翼、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用于“三断”场景下(断网、断电、断路)应急通讯和灾情巡查等工业领域,代表企业包括星展测控、纵横股份、联合飞机、中航无人机、远度科技、福昆航空、华奕航空、航景创新、腾盾科技、傲势科技等。这一类痛点需求、刚需场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力、车辆运输等传统方式无法替代低空飞行器运营和作业的快捷、高效,后者能够解决有无问题(如重载无人机山地吊运场景和三断场景)、救命问题(救援直升机和医疗物资无人机)。

货运固定翼支线无人机和载人eVTOL能否成为刚需还有待观察,这里牵扯的因素很多,飞行器的安全性和适航进度、载人载货的经济性、低空空域开放的政策出台和落地进展等等。

第二类,准刚需场景,解决痒点需求。所谓痒点,就是挠挠痒痒,不挠忍忍也能过去。比如我正在学习的通航运动驾照就是个典型的痒点,纯粹出于个人爱好,一度还被同事批评“奢侈”,由于低空开放还在进行当中,就算学完拿照大概率也只能本场飞行和转场飞行看看风景,无法像欧美国家那样成为通勤的交通工具;而且一小时2000元左右的租机费用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奇高无比,更别说买飞机了。同样地,空中观光游览、无人机表演可能也是痒点需求,一个是在空中俯瞰大地,一个是在地上仰视星河,有了更好,没有也行。当然对于高净值群体(比如中东土豪),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刚需。

美团和丰翼的外卖无人机和物流无人机目前看仍是痒点需求,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规模效应导致成本的下降,随着break even点在未来某一时点的到来,痒点需求可能转化为痛点需求。

第三类,一时还不知道怎么归类。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深圳马拉松赛场约39公里处出现了一架起飞重量100公斤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马拉松选手的头上悬停,并向下喷洒水雾给参赛选手降温,不少人在此驻足,享受凉爽的甘霖。

500

很好的创意,但是仔细一想,这样做风险很大:一是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炸机”率本来就高,其中危险隐患未被公众所知,二是选手已处于全马最后三公里的“强弩之末”阶段,身体机能和反应都在低位,万一飞机失控砸到人怎么办。和好兄弟聊起此事,其实这种场景有替代方案,类似一般的工地喷淋管,即便宜又简单。

这种场景,面向的既不是痛点需求,也不是痒点需求,它是低空经济的风险点,应该加以杜绝和防范。

解决痛点,

转化痒点(为痛点),

避免风险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