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美国的身影过于高大,而忽略了另一个制造业大国——英国的彻底衰落
【本文由“洄澜”推荐,来自《覆水难收,美国制造业还想回归?》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可能是美国的身影过于高大,美国的问题往往占据人们关注的头条位置,而忽略了另一个制造业大国——英国的彻底衰落。
英国拥有大量的奢侈品牌,巴宝莉的服饰一直是高贵、典雅和做工精良著称,体现着英国制衣的“工匠精神",是”英国制造“的象征之一。如果告诉你,这些昂贵的衣服都是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生产线上出品的,你是否真的相信?
英国的汽车品牌众多,而且历史悠久,一些品牌还体现着高贵,耐用和可靠等信用。首先MINI成了大众手里的牌;然后是阿斯顿-马丁成了流浪汉,谁收购,谁破产;路虎和捷豹被印度廉价汽车品牌塔塔收购,成了样子货。相比之下,中国厂家收购的品牌日子好过多了。
民用产品一落千丈,军用品也是一团糟。新造潜艇漏水,没下潜就自己往下沉;航母造好了,舵轮故障多多,不是漏水就是停机,走着走着就不动了,就像老迈的国王,走路都不顺畅。
是英国不能制造优良的产品吗?鬼才信呢,历史上哪些产品不是英国先造出来的?那为什么现在制造业搞成这个鬼模样?其实问题的根源就是一个——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以最小的成本,获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在英国或美国,优良的人力成本基本把利润额消减过半,这样的生产结构没有可持续性,于是产品外包成为时尚。在不发达国家,人力成本低廉,而经过培训的员工其制造水平完全不低于英国或美国本土的员工,那么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把生产线安置在不发达国家就成了大型跨国公司的惯用手法。
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并不容易,有几道防线必须获得突破才可能看到希望,首当其冲的是工会,在美国想赚钱,不学会跟工会打交道基本没有盈利的希望;其次是美国各州的相关法律,特别是保障工人福利的条目,稍不留意,就容易踩坑,引起诉讼后,只有破产了事。茱莉亚-罗伯茨演的电影《永不妥协》就是一个妇女打赢了一场官司,然后电业公司破产,整个加州开始长期缺电。
美国政客必须改变美国需要全产业链的执念,还是利用全球化的途径,鼓励外国厂商到美国建组装产品线,最终产品在美国下线是第一步,然后再谈其他的,否则都是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