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著作等身的新闻传播学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知名教授喻国明经常成为互联网舆论中的谈资。近些年来,他在微博上经常成为话题的焦点,正面的、负面的都有,在敏感和争议的话题中,也屡陷风波。

一、喻国明“投稿”流出

11月24日晚,一名微博网友发文称“老师你为什么要举报我”,并在平台上at了喻国明。从内容上看,该网友疑似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篇名为《大胆!〈新闻界〉居然敢拒稿喻国明老师》的笔记,然而该笔记目前已经不可见。该网友怀疑“我是被喻国明老师举报了吗?”

由于无法看到该笔记的全部内容,读者亦无法通过该文了解到《新闻界》拒稿喻国明的全貌,但是在小红书上被广为传播的还有一张喻国明和某位期刊编辑的微信截图。

截图显示,一个与现在喻国明微博头像一致的账号给某位备注名为“段”的编辑发送了一篇名为《职业替代: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的文章,明确提及了是在给期刊投稿,而编辑在一段时间后委婉地表示了“拒绝”,理由是喻国明的文章涵盖的领域是职业和教育学,而非传播学和新闻专业。

截图中疑似喻国明的人表示“那就不勉强了”。

500

其实话至如此,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无非是投了篇稿子,被拒绝了。但小红书的网友评论区透露出了这么个细节:喻国明把这个微信截图放到了微博上,并试图网爆拒绝他的编辑。由此反而产生了涉及喻国明自身的舆情。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二、“全知全能”的教授

目前,喻国明的微博上已经无法查询到这张截图。在小红书上,网友纷纷质疑喻国明用微信投递专业期刊的行为是否符合学术上的规范。同样的,网友也对喻国明作为一位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向其专业领域的期刊投递一篇其他领域的论文的行为发出了嘲讽。并且给出了另一张关于喻国明跨领域的图片。

500

 

在那张图片中,喻国明讨论起了电力设施维护的专业内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领域在哪儿不太好界定,可是探讨“电力维护”的确让人有点费解,这里如何和新闻传播建立联系?“电网传播”吗?

三、“霸榜达人”

 

500

部分网友还整理出了,喻国明2024年已发表了44篇文章。而半年内,其已发表28篇C刊文章。如果网友传递出的信息为真,那么确实是属于高产的学者了。

从网民大部分的评论来看,引起网友围观的,有以下几个点:

一是作为大佬,长期占领C刊位置,客观上挤压着那些因为学科制度要求的学生们的发刊机会,我问过博士同学,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他们大部分能够发刊的机会是很少的,沟通下来发现,博士群体的焦虑非常明显,他们原本不是如此的“焦虑乃至变态”,但长期的剥削和压迫,不焦虑的属实少见。

二是发刊的大部分内容嘛……好像普遍都不是什么“有用的”内容。我不是传播学专业,但我从很多网民评论的梗来看,大多数是在“开嘲”,嘲讽这个大佬不断在生产各种稀奇古怪的概念。举个例子吧,类似于最近网友玩儿的梗,一根手撕生菜买你1000多块的饭店一样,会把这个生菜说出花来,你不花钱就是不会吃,不懂。大佬的文章也是如此,你不懂就是你的问题,而不是大佬的问题。但……如果大佬的文章真的有用,我如果是大佬,我更希望他能立刻进入商业领域变现或者政治领域给国家建言献策,而不是持续不停“刷刊”,当然,可能的确是我短视了。

三是这里不是质疑学术的权力,而是在质疑塑造学术权力的人是大佬,同步使用学术权力的人也是大佬。大佬完成了学术权力建构的闭环。不论他们写了什么,作为一个看皇帝新衣的我而言,其实我最想问的就是“这是什么,这有什么用?”刊物似乎也很为难,很难对大佬拒绝(可以看到那个段编辑极其委婉的语言,但仍然没有逃离被流出的可能);学生似乎很为难,发个刊物各显神通,不得不求助于教授;教授也在担忧自己的位置是否巩固有足够的权威;学术似乎被怪异的权力强暴了一般,正在以并非学术本身的样貌呈现在一个个学子面前。而真的拥有权力的,是这些大佬。

四、传播学大佬如何实操传播的?

其实,喻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作为一个研究舆情的专家,让自己陷入舆情漩涡了。

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他就以出格的言论引起过争议。

500

 

在武汉疫情乃至中国国内疫情紧张的时刻,喻国明多次在微博上炫耀其在美国的生活,并且嘲讽国内。

500

 

并且,跟着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国政府的节奏,造谣中国在疫情初期刻意隐瞒,招致全球大祸。丝毫不提,美国的德特里克堡的实验室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巴里克团队有着更大的嫌疑。

500

在防疫问题上,鼓吹西方不戴口罩那是科学的指导。

500

 

他当时还专门转发类似这样的文章,相亲交友的时候不要找反对方方日记的人,这些人都是小粉红,都是没有独立思想,只被灌输了粪水的空壳躯体。

这里,我必须强调,作为传播学的教授,不仅能发学术文章,撕逼骂战中所使用的“网言网语”也的确是炉火纯青,这的确比较让我们意外。

500

 

在网友转发的相关微信截图中,有人指出喻国明拥护特朗普政府的反华行为。而喻国明直接以粗口回应。不知全貌不能够线上判案,有谁知道可以科普科普,前因后果是什么,把教授逼成这个样子。

500

 

更为经典的,是2021年7月,河南遭遇洪灾。喻国明发布了一段内容为“央视主播海霞夸赞多地及时应对暴雨汛情”的视频,借此批评相关部门的自我评价不够“审慎”。但实际上这则视频是海霞一周前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对华北暴雨应对情况的评价,根本与此次河南暴雨无关。用一个老视频来批评新灾情,喻国明此举被不少网友质疑和批评。

500

 

再比如,就在今年9月,喻国明认证的今日头条账号发布了含有侮辱性词汇的内容,但奇怪的是其认证的微博发文称该内容不是他自己发的,成为了互联网上一大悬案。

按理说,有了前车之鉴,舆情专家喻国明教授,应该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其自我建构的舆论形象上。而一次又一次的荒腔走板,是不是因为手中能够用于任性的资源足够多,能够压着学术圈的后辈以及学生敢怒不敢言。而人们处处包容忍让的做法给了他试图用自己的名声和权力作为赌注,并变现为学术成就和个人声望的自信呢?

学者,没有人不是通过刻苦努力的寒窗苦读,奋笔疾书,才有今日的飞黄腾达。应该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不是把它变成了打在自己身上的鸡毛掸子。

最后,权威是从下而上被解构的。其实不论你是否回应,或者如何回应,解构权威的并不是我这篇小文章,其实是所有被权力所宰制的群体,是所有对这种权威的质疑。解构会永远存在,但是否能够重塑,那真的不太好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