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57)“她是我失散多年的妻子,她还活着。”

“她是我失散多年的妻子,她还活着。”

1952年,解放军某部队,组织全体官兵观看纪录片电影。

正在影片播放时,时任某连连长的冯学永,突然指着屏幕大哭。

部队领导得知此事后,派人前往冯学永的家乡调查。

很快确认,屏幕中的女子是冯学永的妻子,名叫李秀英,全国特级劳动模范。

两人已经分离6年,彼此音信全无。

一次意外,看到阔别多年的妻子。

两人因何分离多年?六年中又有着怎样的不同际遇?

患难夫妻

500

李秀英,颖上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本名朱秀英,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

因为家里条件实在养不活这个孩子,父母没办法,只能将她过继给舅舅抚养。

继父家里在县城开了一个小店。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相较农村的生活来说,无疑好了很多。

继父一家对李秀英视同己出,所以李秀英幼年的生活还算快乐,在那个年代,能度过一个相对快乐的童年,实属不易。

很快,十余年过去了,李秀英也出落成了大姑娘。

继父母也开始张罗起孩子的婚事。

因为李秀英继父母也都是农村出来,在县城讨生活的,所以他们很清楚农村生活的苦楚。

自然不希望再将李秀英嫁到农村,去过苦日子。

可县里的同龄男孩也大多被抓了壮丁,一时之间也遇不到合适的,不由得急在心头。

偏巧这时候,冯学永出现了。

冯学永,同样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没有到处颠沛流离,但也是生活困苦,难以为继。

靠着给地主种地,父母勉强度日,养大几个儿女。

在这种困难的生活下,冯学永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为了活着而奔波。

为了给家里减轻点负担,为了每顿能够吃上饱饭,冯学永小小年纪,到处做工。

虽然辛苦,但这是那个年代,普通穷苦农家孩子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生活一直浑浑噩噩过了将近20年。

冯学永到颍上县,在一家店里做学徒。

在这里,他遇到了李秀英。

冯学永在店里做学徒,继父一家则暗暗观察冯学永的人品。

500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继父发现,冯学永朴素节俭,做工吃苦耐劳,为人又老实本分,真是越看越满意。

在这段时间里,继父也暗暗观察,李秀英对冯学永是否有意。

结果发现两人很谈得来,互有好感。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继父对冯学永只有一点要求。

“你一定要好好待秀英,不然我可不答应。”

老实本分的穷苦孩子,能娶到老板的女儿,自然十分满足,冯学永毫不犹豫,满口应下。

1944年,冯学永入赘,与李秀英结婚了。

婚后,两人一边辛苦工作,一边甜蜜生活。

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一些,但也算得上满足。只要努力干活,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满心的期盼和憧憬,就是他们努力干活的动力。

很快,李秀英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就这样,平平淡淡又辛苦劳作地生活着。

1946年,李秀英再次怀孕了。

即将要有第二个孩子降生,对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将会更加艰难。

冯学永越发努力,争取多做点工,多赚点钱,调养妻子的身体。并为即将到来的孩子,早做准备。

一天早上,冯学永早上起来,匆匆吃过饭,就要出门找活。

“你这几天要小心一些,听说又有抓壮丁的了。”

李秀英有些不放心,不停叮嘱冯学永。

“放心吧,我躲着点,没事的。”

冯学永并没有太担心。

这抓壮丁也不是头一回了,只要注意点,躲着走就是了。

转眼间,一天就过去了。

按往天的时间来看,冯学永也应该回家了。可那天,冯学永却一直没有回去。

当时,国共内战已然爆发,国民党为了占有绝对优势,在全国的范围内,大量征兵。

但国民党不得人心,老百姓早已深恶痛绝,哪有人会愿意去当兵。

500

于是,国民党大肆抓捕壮丁。简单训练下,就送上了前线。

那天,冯学永一整天没有回来,李秀英十分担心,害怕冯学永被抓了壮丁。

李秀英挺着大肚子,找了一晚,却一无所获。

“嫂子,不好了,学永哥被拉去当兵了。”

突然,一个经常和冯学永一起去找活干的村民,跑来告诉李秀英。

“完了。”

李秀英当即觉得眼前一黑,好半天才缓过来。

“这可怎么办啊?”

李秀英十分着急,这两年,家里附近可没少有人被抓走,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来。

战争的残酷,对一个普通的妇人来说,根本想象不到。

但是,打仗的危险还是听别人议论过。稍有意外,这人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事到如今,李秀英也没什么主意了。

家里既没钱又没势,连人被抓到哪里去了,都打听不到,更何谈把人找回来呢?

没办法,日子还得过下去,只能靠着继父和亲戚的帮助,勉强度日。

不同的人生,相同的等待

当时冯学永,确实是被国民党抓走了。

之后就被送去参加训练,准备日后上战场。

想到家里即将出生的孩子,还有艰难生活的妻子,冯学永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给国民党当兵。

“一定要逃回去。”

冯学永心里一直坚定地想着。

此后,冯学永多次找机会逃跑,可每次都不幸被抓了回来。

国民党军官知道,这些被抓来的士兵心中是怎么想的。

对这些人一直看管得很严。

但凡有敢逃跑的,抓回来轻则打骂,重则施以严刑,一直采取“杀鸡儆猴”的高压管制。

冯学永多次逃跑,激怒了国民党军官,不止一次对他严刑拷打,以警告那些妄图逃跑的士兵。

多次逃跑都失败了,冯学永内心也很绝望。

只能随遇而安,走一步看一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了几次战场的冯学永,命大,活了下来。

后来,国共战局发生改变,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一直为劝说国民党部分官兵起义,做着不懈的努力。

幸运的是,冯学永所在部队的将领,认清了内战的本质,彻底对国民党失望,决定起义。

就这样,冯学永成了一名解放兵。

500

加入解放军后,冯学永又开始计划着逃跑。

他的心中一直惦记家里的妻子和孩子。

可是,很快,冯学永的想法就改变了。

这是因为,在解放军的部队里,让冯学永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军人,军人为什么要打仗。

这让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解放军部队,人人平等,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作战之时,领导干部都是冲在最前面,哪像国民党当官的,一个个怕死得不行。

解放军部队,走到哪里,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老百姓宁可自己饿着肚子,都要将家中吃的,拿来支援解放军。

而国民党军队,走到哪抢到哪,老百姓对他们是又恨又怕。

在解放军部队里,让冯学永感受到了军人的荣耀和做人的尊严。

尽管此时,他已经清楚地了解到,解放军从不强迫老百姓当兵。

如果有人想要离开,只要提出申请,随时发放路费。

但这时候,冯学永却不想走了。和他一起被抓壮丁的老百姓,也都选择了留下来。

不为别的,只因为解放军打仗的目的,是为了穷苦人的幸福。

身为穷苦百姓的一员,怎能不为此奋斗一生呢?

就这样,冯学永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尽管他依然惦记家里人,但他已经明白了,只有在部队好好干,才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将来胜利了,全国都解放了,家人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相信妻子知道他的决定,也一定会支持他的。

不久后,冯学永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

在大战中,冯学永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战役胜利后,又跟随部队走南闯北,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一忙起来,就再也没有顾得上回家。

当时通讯条件不好,不能和家里取得联系。但冯学永坚信,只要解放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终于,新中国成立了。

冯学永所在的部队,又接受了肃清残匪的任务。

这下子,冯学永又没有时间回家看看了。

转战各地,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依然没能回家看看妻儿。

分离六年终相见

冯学永在准备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他的妻子李秀英,也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500

1950年,毛主席收到一封急电。

淮河上游突降暴雨。

淮河水位预估将会达到过去20年来的最高水位。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基础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恢复中。淮河治理工程还没有被提上日程。

如果这场暴雨持续不断,将会严重威胁淮河两岸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指示周总理,务必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同时要求,关于淮河治理的问题,必须要抓紧落实。

虽然提前做好了防汛准备,但此次汛情还是造成了489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这让党中央心痛的同时,下决心开展淮河治理工作。

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为“四渎”。从古代开始就险情不断,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历朝历代都曾试图治理过。

但其工程量巨大,损耗颇多,让各朝只顾享乐的统治者望而却步。

但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理念,这时候就凸显出来。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在抗美援朝的关键时期,硬生生挤出物资、钱款,下决心根治淮河问题。

12月,一期工程开始。

党中央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淮河治理中,彻底解决水患,让淮河造福子孙后代。

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人、解放军等等,形成一股洪流,奔向淮河。

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正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区域。

李秀英一家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淮河险情,自然知之甚详。

历年来,也是深受其害。

眼见外地的、当地的民众,都积极投身治河工作中,李秀英坐不住了。

她和继父母商量一下,将几岁大的两个孩子,留给他们照顾。

组织起26个小姐妹,成立了一支女子突击队。

带着工具,就前往了治理淮河的一线,参加劳动去了。

500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迎来和平。

亲身经历过的李秀英,对现在的生活,格外珍惜。

在工地上,李秀英把自己当成一个男人一样,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没有一丝怨言,让很多男人都自愧弗如。

高强度的劳作,不要命的坚持,让李秀英的身体难以承受。

终于,在工地干活的时候,李秀英口吐鲜血,晕了过去。

李秀英的事迹,在治河现场广为流传。

甚至时任淮河治理工程部副部长的钱正英同志,都得知了李秀英这个“拼命三娘”的事迹。

亲自下命令,让李秀英安心在医院接受治疗。

但李秀英醒来后,不顾医生的劝阻,毅然回到工地,继续劳作。

终于,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淮河一期治理工程,顺利完工。

做出突出贡献的李秀英,被评为“特级劳动模范”,并于1951年10月,以劳动模范的身份,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

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毛主席现场为李秀英亲自签名,被李秀英一直珍藏着。

1952年的时候,一部名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纪录片,在全国放映。

作为特级劳模的李秀英,多次出现在荧幕中。

她的名字,被广为流传。

这一时期,冯学永已经成为了一名连长,准备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500

出发前,部队组织观看这部纪录片。

看着荧幕里熟悉的面孔,冯学永万万不敢相信。

自己多年未见的妻子,不仅活着,还获得这么高的殊荣。

在这样的情况下见到她,心中既激动又感到光荣。

部队领导得知此事,调查确认了事情真相。

随后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李秀英辞去水利厅的工作,带着孩子,赶到冯学永的驻地,成了一名随军家属。

两人阔别六年后,终于相见,激动难以言表。

冯学永忠诚于党和人民,李秀英忠贞于爱情。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记住和传唱。

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无私奉献的人,才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全部专栏